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美國平面設計的先驅“圖釘派” (the Push Pin )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05 11:37:52 | 文章來源: 王受之部落格

什瓦斯特關心的中心是如何能夠把個人獨特的風格和具有普遍傳達功能的設計結合在一起。他也喜歡使用線描的方法,也喜歡採用彩色膠片上色,他與格拉塞在色彩上不同的地方是:格拉塞喜歡使用具有色彩層次的膠片上色,而他則採用完全平涂的色彩,因此,他的作品更加通俗易懂,與此同時,他還趨向採用各種不同的媒介來混合使用,達到特殊的效果。他在設計上廣泛從兒童讀物的插圖、原始藝術、民間藝術、表現主義的木刻、連環畫等等吸取參考養分,甚至對於維多利亞時期的平面設計也非常喜歡,在自己的設計中局部採用維多利亞風格。這樣的設計,充滿了生機,平面設計的各種因素,在他的手下都成為統一的、具有藝術韻味的內容,他的設計得到廣泛的稱讚和喜愛。

什瓦斯特設計的畫冊《三分錢的歌劇》(The Three Penny Opera)是他能夠把德國表現主義的木刻、超現實主義的空間佈局、強烈的色彩、原始藝術的動機與平面設計的其他因素混合在一起,得到高度統一的典型作品。他的設計,代表了“圖釘”設計集團的努力探索方向,並且也證明這種探索是成功的,這與當時流行的瑞士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的單調、刻板、理性風格形成鮮明的對照。雖然他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與格拉塞結束了合作關係,但是他依然參與出版《圖釘平面設計》刊物,使這個設計集團的風格得到發揮和傳播。什瓦斯特與格拉塞都設計出一系列風格特別的字體來。他們設計字體往往不是出於計劃,而是因為某些平面設計項目的需要,而設計這些平面設計項目中的某些字,因為已經設計出一些字體,所以在設計項目完成之後,他們就把整個字母表的全部字母設計出來。比如為阿同墨水公司(Artone ink)設計標誌而産生了什瓦斯特設計的以墨水滴為動機的新字體,還有格拉塞為法國“水牛口香糖”(Buffalo Gum)設計的字體,後來被稱為“水牛體”(the Buffalo typeface),雖然這種口香糖最終沒有生産。

“圖釘”設計集團形成的這種自由的、綜合的、統一的和藝術的風格被稱為“圖釘風格”(Push Pin Style),這種風格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的流傳和模倣,影響非常大,是美國戰後平面設計對世界平面設計界重要的影響之一。除了上面這2個傑出的設計家之外,另外還有相當一批青年設計家受他們的影響,他們在“圖釘”風格的影響下成長起來,而且突破了“圖釘”的局限,進一步發展了“圖釘”風格。“圖釘”風格對於平面設計形象的綜合使用、把個人的藝術觀念和平面設計結合的設計手段,特別是把圖形和字體結合起來運用的方法,對於整整一代的美國平面設計家來説,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受“圖釘”風格影響而成長起來的第二代,也就是在20世紀60年代和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這一代美國平面設計家中,比較傑出的有巴利·扎德(Barry Zaid. 1939-)。扎德是加拿大人,原來是學建築和英語的,因為個人喜好,因此自學平面設計和插圖,曾經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和英國的倫敦從事設計工作,後來到紐約加入“圖釘設計事務所”,成為“圖釘”設計集團的一個成員。他對於歷史的風格非常重視,對於過往的每一個時期的風格都注意研究和學習,並且力圖在自己的設計中採用某些歷史的因素。他在設計中採用部分維多利亞時期的平面因素,特別的是他廣泛地採用20世紀20年代的“裝飾藝術”運動平面風格作為設計的借鑒和參考,設計出與眾不同的新作品來。他的這種對於歷史的重視,使他的設計具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個人風格,而正因為這種風格,使他成為“圖釘”派中傑出的第二代設計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1970年為英國藝術史專家貝維斯·希勒(Bevis Hillier)設計的《裝飾藝術運動》(Art Deco)一書的封面設計,突出表現了他對於“裝飾藝術”運動的喜愛和成熟地把歷史風格和現代視覺傳達目的結合在一起的設計能力。他的設計不僅僅是歷史的回顧,也不是對歷史風格的抄襲,而是把歷史的設計特點與他個人發展起來的對於平面的佈局、空間使用、編排和組織結合起來的結果。

另外一個傑出的第二代“圖釘”集團的代表是詹姆斯·麥克穆蘭(James McMullan, 1934-),他是一個插圖畫家,同時也是平面設計家,他擅長水彩。作為一種曾經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風行一時的藝術技法,水彩在20世紀60年代已經衰退了,麥克穆蘭的努力是把插圖與平面設計混合在一起,他重點採用鋼筆線描和水彩技法結合作插圖,使這種已經幾乎被忘卻的技法與平面設計的其他因素結合一體,達到很好的效果。他的有力的線條和生動的水彩技法,結合在平面設計的其他因素之中,渾然一體,受到廣泛的好評,到20世紀70年代,他的水彩技法達到爐火純青的水準,他採用照相寫實主義的方法,使他的插圖部分達到逼真的效果。為了使插圖與平面設計的其他部分能夠吻合,他又設計了各種流暢的字體,並且使字體成為自己設計的重要部分,比如他在1977年為美國劇作家尤金·奧尼爾(Eugene O’eill)的劇作《安娜·克裏斯蒂》(Anna Christie)設計的海報就具有這種特點。水彩插圖和流暢的、專門為這個海報設計的字體結合在一起,坐在室內的劇中人物與海景迭合,産生了時空感,也交待了劇情內容的特點,這個設計具有很高的藝術韻味,是他的代表作品。

米爾頓·格拉塞(Milton Glaser, 1929-)作品,布魯克林啤酒廠標誌。

第三個新一代“圖釘”集團的代表人物是保羅·戴維斯(Paul Davis, 1938-),他在參加“圖釘”的初期,是運用木刻手法設計平面作品的,他的藝術手法具有相當強烈的原始藝術特點,因此從開始的時候就引起廣泛的注意。他以後改變了藝術借鑒的方向,開始轉向採用殖民地時期的美國早期繪畫的寫實繪畫風格作為自己設計的參考,因此,他的繪畫的形象非常結實、飽滿和真實。他和其他“圖釘”派的設計家一樣,也高度重視插圖和其他平面設計組成部分,特別是和字體的統一關係。因為他在繪畫上走高度寫實的自然主義途徑,因此他的平面設計也努力與自然主義靠攏,字體基本上是描繪出來的,與繪畫插圖主題吻合。他在1976年設計的海報《為色彩斑斕的姑娘……》(For Colored Girls...),利用逼真的肖像繪畫為中心,背景加上塗鴉式的彩虹色字體,使繪畫部分和文字部分結合得非常好,因為這個戲劇的背景是紐約,所以他把紐約地下鐵的裝飾瓷磚和標誌作為海報上其他文字,包括演出的劇院地址、演出的時間和演員名單等等的設計動機,把藝術性和平面設計的視覺傳達統一起來,達到很高的藝術水準,這是他的探索的非常成功的成果之一。

“圖釘”派是在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在世界廣泛流傳、在美國風行一時的時候,針對這種主流設計風格作出的具有探索性的摸索,提供了在統一的、正規的、刻板的風格在壟斷地位時候的一種不同的表現渠道和方法,活躍了整個平面設計界。它的風格具有溫馨、親近、友好的藝術特徵,色彩上也比較生動活潑,與嚴謹、理性的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相比較,這種風格給人以輕鬆的感覺,這種風格不但影響了在“圖釘”中的年輕一代設計家,而且也影響了一些與“圖釘”集團沒有直接關係的人。比如裏查·赫斯(Richard Hess, 1934-),他的設計與戴維斯的風格非常接近,可以説是受到“圖釘”派很大影響的結果。赫斯的設計更加注重超現實主義的表現,但是其觀念基礎依然是“圖釘”派的。他的傑出設計可以説明“圖釘”派對於美國平面設計的積極影響作用。

“圖釘”派雖然具有它的與眾不同的設計特點,受到廣泛的歡迎,但是,它卻沒有能夠象瑞士國際主義平面風格那樣取得對美國和西方其他國家的平面設計的壟斷地位。原因主要是因為把藝術與平面設計結合在一起,具有它的局限性,在大部分需要高度的視覺傳達功能的地方,這種方法就不適用了,這種由於廣泛採用繪畫和攝影藝術為依據造成的局限性,是這個流派始終不能達到廣泛傳播的原因之一。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