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美國平面設計的先驅“圖釘派” (the Push Pin )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05 11:37:52 | 文章來源: 王受之部落格

米爾頓·格拉塞(Milton Glaser,1929-)

20年代,美國的插圖黃金時代因為攝影等新媒介的發展和使用而逐漸走向衰退,接近尾聲。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敘述性的插圖基本成為美國平面設計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攝影的發展和普及、紙張的改進和印刷技術的改進,都使寫實的插圖走向衰落。傳統的插圖採用明快的色彩,誇張的、完美的形象來樹立與實際生活相距甚遠的夢幻世界,而攝影則具有真實、準確、迅速的特點,因此得到廣泛的讀者的歡迎,攝影的普及,終於結束了美國插圖的歷史,美國的插圖從此一蹶不振,逐步成為平面設計中的一個不重要的部分了。

但是,攝影的發展,卻依然採用了許多原來插圖的方式方法,採用了許多插圖的構思和佈局,因此,雖然説插圖的黃金時代結束了,但是,也可以説插圖攝影改變了媒介,利用攝影的手法重新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的插圖發展可以説進入了新時期和新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瑞士發展起來的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在西方普及流行,影響了許多平面設計家,也形成了平面設計上比較刻板的面貌,因此,促使一些平面設計家企圖改變刻板面貌的新發展趨向。大約在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期間,在設計觀念上一向比較自由的美國設計界中,出現了新一代的設計家,開始比較注重個人的觀念形象表現、比較注重把平面設計與藝術形式結合起來、比較重視平面設計的感性效果,這批美國青年一代的平面設計家開始運用攝影和插圖混合的手法來設計新的平面作品,表現自己的觀念,他們成為美國平面設計中觀念形象設計派別的奠基人。這批設計家主要都集中在紐約市,他們大部分都是紐約的藝術學院和設計學院的青年學生,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人物有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 1931-)、米爾頓·格拉塞(Milton Glaser, 1929-)、雷諾茲·魯芬斯(Reynolds Ruffins, 1930-)、愛德華·索勒(Edward Sorel, 1929-),他們都是紐約的一家藝術學院庫柏聯盟(Cooper Union)的學生,他們都在1951年畢業,在學習期間,他們志同道合,大家租用同一間工作室,因此能夠廣泛地、充分地交流設計思想。其中,格拉塞于1951年畢業的時候得到美國的富布賴特獎學金(Fulbright Scholarship),得以到義大利跟隨義大利著名的平面設計家喬治·莫拉迪(Giorgio Morandi)學習,其他人則都在紐約的廣告設計和平面設計事務所工作,同時也兼做醫學自由撰稿的設計。他們合夥出版了一份稱為《圖釘年鑒》的刊物(The Push Pin Almanac),這份刊物是雙月刊,通過這份刊物表現了自己的設計思想和探索。1954年,格拉塞從歐洲回國,參加他的這批同學的活動,正式成立了“圖釘設計事務所”(the PushPin Studio),這個設計事務所成為新一代平面設計的中心。這個設計事務所存在的時間並不太長,魯芬斯最早離開事務所,成為自由撰稿設計家,1958年,索勒也自己開業,其他的幾個則依然在事務所中工作,雖然有人離開,但是他們之間在設計上的聯繫依然存在,因此,這個設計核心一直存在,並且形成獨特的風格。他們原來創辦的刊物《圖釘年鑒》也改為《圖釘平面設計》(the Push Pin Graphic),這份具有試驗性的刊物為美國平面設計的新思想和新觀念提供了論壇和試驗場所。

“圖釘”設計集團在設計觀念上、在設計技法上都對當時的平面設計帶來了相當的影響。平面設計一向是以互相區別開來的平面元素圖形、插圖、文字、字體、標誌等等進行版面編排的。自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一些新一代的平面設計家對這種把分開來的因素拼合的設計方式進行改革,把所有的平面因素渾然一體,比如“新藝術”運動時期的穆卡、布萊德利等等都進行了類似的探索,而“圖釘”集團的格拉塞、什瓦斯特等等,也繼續了這個傳統,他們都是這個改革的重要設計人物。

“圖釘”設計集團關心的正是如何進一步把這種綜合設計的方法發展到更高的水準,使每一頁紙張上的印刷都能夠成為統一的、綜合的、無法分割的內容。他們採用了歷史上各種平面設計的資料,包括自從文藝復興以來的繪畫,甚至流行的連環圖作為自己設計的參考,他們的設計具有自由、活潑的特點,同時能夠把自己的觀念通過自由的方式組合成一體,這種折衷的設計方式,的確在當時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圖釘”設計集團的個人都有非常鮮明獨特的色彩,比如米爾頓·格拉塞就是一個例子。他的風格非常難歸類,只能説是他個人的風格而已。他大膽採用新的觀念和新的技法從事設計,在20世紀60年代期間,他採用非常細的黑色線條為圖形的輪廓線,以彩色膠片作為加色的手段。這種手法,與美國流行的連環圖書的插圖手法非常相似,具有單線平涂的特點,因為採用了這種手法,又使他的設計與當時流行的波普藝術(Pop Art)具有異曲同工的相似處,更加符合潮流,受到廣泛的歡迎。正因如此,格拉塞的風格被廣泛地模倣,他的個人風格變成流行風格。他本人不斷探索,沒有停留在原來的風格上故步自封,使他能夠不被模倣的潮流淹沒。

米爾頓·格拉塞(Milton Glaser,1929-)作品,“I Love NY”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