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李嘯海:世博志願者標誌的中國印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12 14:27:29 | 文章來源: Arting365.com

標誌的應用

世博會與中國的設計

記者:從您個人的角度來看,世博會給設計行業或設計師帶來哪些積極地影響?

李嘯海:我覺得應該是兩方面的影響,第一方面,就是相對新的一些概念能夠原汁原味的給我們帶來啟發,比如説,耀眼的英國館的蒲公英,從概念、技術到獨立的形式,在世博展館中很“跳”,它是比較新的一種理念。此外,德國館、芬蘭館、波蘭館等做的都很有特色,通過形式和材質的結合構成展館主體,非常符合現代提倡環保,回歸自然的本質。義大利館裏面有很多細節做得很好,元素很多,例如展館把義大利的歌劇的場景豎起來,用微縮景觀的形式放在墻上,突破了常規的手法,很有裝置藝術的感覺,很多新技術、新手段能給我們本土的設計師一些資訊。我認為它更大的一個意義在於給普通民眾的一個設計上的熏陶,讓民眾能夠參與進來享受一些新的概念。我感覺挺遺憾的一點是從整體形象到導示設計我感覺都不是很成功,指示系統做的不夠清晰,這麼大的一個世界級的活動,應該做得很有特色、很人性。

記者:山東工藝美院參與了世博會山東館的設計實施項目,不是你是否已經看過山東館,與其他館相比,你對山東館有什麼印象。

李嘯海:平時提到山東,都説一山一水一聖人,博大精深的孔子,五嶽獨尊的泰山,孕育文明的黃河,這些都是很大的題材,真正想表現出來不是特別容易,如何將傳統的文化精神和現代表現手段以及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結合起來,需要從文化層面進行闡釋。特別是這種文化積澱深厚的地區,負擔會很重,要表現的東西太多,而這個場館無法承載這麼多東西,就要出現取捨。山東館想把文化的積澱和新事物結合,找到這個結合點不容易,魯班鎖的概念就挺好。學校將這個項目承接下來,承擔著巨大的壓力,最終圓滿的完成任務是值得恭喜的。

設計要回歸日常生活

記者:那請談談你對設計這個專業或行業的認識。

李嘯海:現代設計的發端是包豪斯,這已是共識了。設計是什麼?是個很大的課題,各種理論專著和辭典辭條都有解釋。如要簡單點説,我個人觀點,設計---就是解決問題,有目的,有技巧的解決問題。絕不是製造問題,更不是出産垃圾。當設計變為製造麻煩時,也就背離了設計的初衷。設計,古而有之,比如兩宋瓷器的素雅情懷,明式傢具的絕妙結構,折扇、燈籠的靈活和實用等等,中國先人有很多很智慧的設計。現在,用現代設計的理念和眼光來看,仍感覺佩服之極,好設計是永恒的。

當下,設計人朱鄂先生倡導“平常設計”,就是努力把設計還原為最本質的東西,我舉雙手錶示贊同,並身體力行通過設計來響應。“平常設計”,我個人的理解,第一是回歸本質,將奇思妙想轉化成平常形態,平常不平庸;第二是發現並優化日常設計,使日常不平常。換句話説,就是讓設計退居幕後,還原設計本質。

記者:你認為濟南或山東設計的發展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層次。

李嘯海:相對來説山東還是“沉悶”一些。這一塊我覺得不是哪個機構或者是搞幾次活動就能改變的,這需要一個整體文化的活躍,整體活躍了,設計才能跳得更歡快。

有次參加個項目討論會,我提及山東,特別是濟南的建築現象,幾乎所有的大建築項目,其形態都很中庸,對稱的大體量模式比比皆是,所以,象安德魯的“鵝蛋”是不要指望出現在我們周邊,更別説哈迪德這樣的另類了。這就是現狀,與此相比,平面設計更是微不足道,雖然如此,我們周圍,從大學、企業到工作室,還是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同仁在默默努力耕耘,只為對設計的執著和未來的憧憬。

記者:院校的設計教育在專業教學之外,還有哪些需要做的工作?

李嘯海:設計是和社會聯繫非常緊密的,大家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裏,要引導學生讓其正確理解設計構想與實際生活的差別。設計是從虛起,從實落,具有踏實的落地能力和活躍的思維是同等重要的,現在的畢業生,就業的第一考驗就是你的落地能力,這很現實。還有,就是培養學生作為設計師的職業操守。我曾經告訴我的助手,哪怕設計個火柴或餐巾紙,都要堅持最基本的標準,這是你的職業道德,給錢就做,讓做成啥樣都行,不講究任何審美規律和設計手法,只能出垃圾。設計師要堅守這些,再小的東西也要規範。

現在的學生對一些事情不滿意或不認同,這是好的思想狀態,説明有自己的想法,雖然這個想法可能幼稚或激進,這是好事,如果對一個很爛的事情都説好,這是不正常的,爭鳴是很正常的。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