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設計·新媒體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呂楠:呼喚人類心靈的回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13 15:36:50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林子

 

《四季——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系列

 

 

《緬北監獄》系列

《在路上:中國的天主教》

 

《精神病人》系列

 

2007年,呂楠歷時15年拍攝的“史詩”巨作三部曲在北京宋莊美術館首度問世;2008年這部巨作又在廣東美術館全面展出。如今,他的最新攝影作品《緬北監獄》浮出水面。7月11日,該作在北京798映藝術中心展出,一幅幅令人震撼的影像再次感動世人。雖然題材不同,但《緬北監獄》與他的三部曲依然呈現出呂楠攝影特有的“整體性”。

每天繁重而快節奏的工作,緊張而無規律的生活,物質時代所導致的慾念橫生,讓我們失去了“感情”,失去了“關愛”。除了自己,除了金錢,我們還會關照誰呢?還有什麼能讓人類本能的“愛”油然而生呢?呂楠的作品讓我們回復了“愛”的本能,讓我們再次擁有了關愛他人、感恩世界的胸境。

攝影需要整體性

1989年,呂楠離開了他忍受了5年卻再也無法繼續下去的工作。拿起相機,開始了他長達15年的攝影長征。他何時開始學習攝影?為何偏偏鍾愛攝影?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拍了,而且實實在在地一拍就是十幾年,不間斷,不停歇。

“藝術家的藝術要一直走下去,就要解決問題:或走前人沒走完,或走前人不敢走,又或走前人沒走好的路。這就是藝術家的工作。”呂楠説:“藝術必須是一個整體,沒有形成整體的藝術就是散的,是失控的。”這是呂楠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攝影史要解決的問題。

之後,呂楠的鏡頭選擇了精神病人。“實際上,我在定立選題‘精神病人’之前也有過成百上千的選題。不過,最後的選擇只考慮兩個問題:是否能解決問題和是否感興趣。剛開始也只是一種茫然的選擇,只知道去形成一個完整的世界。但是做完之後,我已知道後面我要拍什麼。從精神病人,到‘在路上’,再到‘四季’,三者是關聯的。”

深刻才能持久

攝影師的工作方式決定了影像要在一瞬間形成,但並不意味著攝影師總要捕捉稍縱即逝的瞬間。呂楠追求的是攝影的深刻。他説:“我是要關心人們根本、持久和本質的東西。照片傳達出來的都是一種不確定的東西,總是偶然的、表像的,我希望能解決這些問題。”

1989年到1990年,呂楠跨越十多個省市拍攝了他“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被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狀況》。拍攝精神病人的攝影家並不少,瑪麗·艾蓮·馬克也拍攝過同類作品,然而呂楠鏡頭下的精神病人卻別具意義。從醫院到家庭再到流浪中的精神病人,他們不再是被社會所妖魔化了的異類和恐怖者,而是一樣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有親情和愛戀的正常“人”。呂楠用他的方式拍攝了精神病人生存狀況大全,一個結實的整體。他用鏡頭記憶下的活生生的感人影像喚醒了人類被遮蔽的心靈。

被信仰和愛打動

呂楠贊同波德萊爾的話:“靈感,實際上是每日練習的酬報。”而在歌德眼裏,天才就是一眼能認出什麼是重要的,並能心甘情願地去服從。

1992年,呂楠開始拍攝他“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路上:中國的天主教》。這是一段更為艱辛和困難的旅程。4年時間,呂楠經歷了各種磨難。1996年,這部跨越十多個省市拍攝的鄉村天主教終於完成。

“愛是什麼,我們只能踐行愛,而不能擁有愛。我們擁有的只是情感,而情感總被對立的一極所左右。但愛不是這樣,耶穌也對他門徒的情感有別於他人,但施予的愛卻是同等的。”所以呂楠的拍攝首先是被教眾信仰的力量和愛心所打動。於是,他用教眾般的虔誠和愛心拍攝著這些走在上天堂路上的教眾們。

他説:“我是沒有宗教的,我只有信念。藝術家要有信念最好不要有宗教。”

呼喚真實

1996年至2004年,呂楠與藏民們一起吃、一起住,終於完成了“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四季: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8年時間,從3500多個膠捲、12600多張底片中精心挑選出來的109幅純凈的黑白照片,組成了這部大作。作品以季節為順序,從春播到秋收,從溫暖到夏天到寒冷的冬季,幾乎包含了西藏農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結構完整,畫面質樸,洋溢著勞動與親情的詩意和美感。像一幅幅“影像版”的古典主義繪畫,又像是一本久違的人文主義精神教科書。

攝影需要表現真實。然而只有真正的個人感覺和自由心境,才牽涉到藝術的“真實”。

什麼又是真實?如呂楠所説:“往往照相機是最會騙人的,真實需要的是挖掘。我一直認為照相機只是一個工具。如果説利用這個工具做出的東西沒有達到其他領域的水準,那麼不是工具有問題,一定是使用工具的人出了問題。”

呂楠堅信,只對自己有價值的作品沒有價值,好的作品一定是對他人有價值。正如“畫如其人”,作品是衡量藝術家精神高度的恰當尺規。

《緬北監獄》只是一個過度

2006年6月至9月,在結束了三部曲最後一部《四季》之後,呂楠稍作停息就再次拿起了相機。這一次他的鏡頭伸向了另一個無人問津的地帶。在他獨自前往緬甸邊境途中偶然發現了一所完全按照中國法律法規建造和管理的監獄——緬甸北部果敢地區的楊龍寨監獄和果敢縣勞教所,裏面95%的犯人因吸食、販運和零賣麻醉品而被捕入獄。呂楠在看見吸毒者的審訊和勞作之後,《緬北監獄》題材被瞬間決定。同樣是一群被遺忘的苦難生命,呂楠用他的方式呼喚著國際救助,呼喚著人類的友誼之手。

對於呂楠而言,《緬北監獄》只是三部曲之後的一個過度,即將著手的城市題材才是他藝術的真正開始。正如當代藝術教父栗憲庭所説,敘述呂楠的作品,任何文字都是那麼微不足道。就讓我們用心去感受吧。

呂楠 1962年生於北京。1989年開始拍攝《被人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狀況》,1990年完成;1992年開始拍攝《在路上——中國天主教》,1996年完成;1996年開始《四季——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2004年完成;2006年開始拍攝《緬北監獄》,2006年完成。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廣東美術館完整收藏呂楠攝影作品“三部曲”
· “永恒的尺度”呂楠攝影作品欣賞
· 呂楠作品
· 如夢似幻:克裏安攝影術拍下的唯美植物
· 交叉路——陳家剛個人攝影新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