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設計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金華談父親金石聲的攝影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1-13 13:28:22 | 文章來源: 精英部落格 林路



《飛鷹》畫意攝影圈

  現在談到整理父親留下的攝影作品的社會意義。説起金石聲的攝影,通常都會提到他在30年代主編的攝影雜誌《飛鷹》。攝影理論家顧錚先生曾告訴我,他認識的一個研究攝影史的日本教授認為,《飛鷹》是當時亞洲最好的攝影雜誌。如果這確是一個不失公正的評價,那麼它不僅是對《飛鷹》雜誌的編輯金石聲、馮四知、蔣炳南三人的編輯水準的肯定,也是對那個時代中國攝影(主要指畫意攝影)整體水準的一個評價。從十九期《飛鷹》雜誌上發表的四百張攝影作品來看,説中國三十年代有過一個畫意攝影的黃金時代,這是不算誇張的。當時中國社會上確實有著一批既有中國傳統文化根底,又了解西方攝影潮流和技巧的攝影家。介紹父親攝影活動,最好不要割裂這樣一個背景。

  父親主編《飛鷹》雜誌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在校學習的大學生;但是他當時的影齡卻已有十年之長了。他在學校裏學的是工程;好在那時工科的分科還未如今天這樣細,而工程師的訓練使他對與攝影技術有關的精密機械,光學,化學都很容易摸到門徑。年輕時的父親也頗喜歡舞文弄墨。他跟我談起過,在上海浦東中學上高中時,他和後來成為著名詩人和翻譯家的卞之琳就各主持一個壁報,你來我去,唱了好久的對臺戲。另外,當時同濟大學的德籍教授都用德語授課,這也使中學就熟悉英語的父親掌握了兩門對學習攝影最有用的外語。這些都是父親能編好這份雜誌的有利條件。父親在那個時期的攝影家中資格並不算最老的。劉半農、郎靜山、張印泉、吳中行、楊公讚等人,都要比他年長一、二十歲。劉半農去世很早,父親與他未有過交往。《飛鷹》也從未刊登過劉半農的作品。但是父親和他主編的《飛鷹》在觀念上、風格上卻受他很大的影響。父親和我談到過幾次,説上中學時就讀了《半農談影》,其中一些觀點使他服膺終身。比如攝影只能作為業餘愛好,攝影與名利無關,攝影以意境為上,清糊要看藝術上的需要,等等。從父親編輯《飛鷹》時期的日記裏,我看到不少他與當時的攝影家交往的記錄。除了上海的攝影家,外地的攝影家他也認識不少。比如常州攝影家吳中行,父親是在冠龍照相材料行老闆的飯局上與他相識的。父親説第一次見面就談得很快樂。《飛鷹》的積極投稿者、香港攝影家盧德初、程肇民,父親則是在1937年雜誌停刊後,率家逃難到香港時才見面的。《飛鷹》還給“黑白社”、“企鵝社”、“青影社”等當時攝影團體在各地的成員作過專輯,介紹他們的作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下一頁郎靜山的集錦攝影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巴黎 北京攝影空間:行為藝術攝影展
· [專稿]西班牙女攝影家奧烏卡作品欣賞(二)
· [專稿]西班牙女攝影家奧烏卡作品欣賞(一)
· 鮑昆、栗憲庭談連州國際攝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