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設計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工業設計到底是什麼?該如何發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1-06 14:57:0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工業設計到底是什麼?該如何發展?

  作者:陳根

  這個問題或許大家覺得很可笑,很沒有深度,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問題把中國的工業設計教育問題搞的焦頭爛額。到底什麼是工業設計?這個問題是關係企業如何去運用,高校如何去教學,國家如何去扶持的核心問題。

  我的觀點:工業設計是技術美而非藝術美。

  何為技術美與藝術美呢?我的定義,所謂技術美就是以技術為基礎再加以美化的設計;所謂藝術美是以藝術為基礎的美學設計。這個定義非常重要,如果這個定義不清楚,那麼我們所發展的結果也將會是不樂觀的。

  對於工業化批量生産製造的企業而言,工業設計就是技術美。藝術美感如果脫離了技術水準,對於企業來説就是零價值。我們培養的學生是為了服務中國企業還是國外企業?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著不一樣的國情。如果是為了服務於中國企業,那麼我們就需要根據中國的國情與企業的現實狀況進行學生的培養,這樣的培養理念是合理的也是最能符合宏觀經濟發展的。

  今天我不講大道理,就用偉大的領導人,小平同志的思想來做個簡單的闡述:小平同志在談到國家發展時候説了兩條思路,第一是首先解決溫飽問題,然後奔小康,在進入富裕階段。第二是讓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再帶動大家共同制富。

  在當前的中國國情下,中國改革開放才三十年,結果取得了超時間空間的發展,這樣超常規發展的基礎是很薄弱。我們的技術能力遠遠跟不上技術的發展,我們是製造大國,但是我們只製造低端的産品。不是我們中國的企業不想造高端的産品,而是我們的技術水準達不到。看看海爾的産品,民間的流傳是個很好的反應:三流的技術,一流的服務,這個就是中國國有標誌性企業的技術狀況;再看看聯想,有時間自己去比較一下聯想生産的IBM與美國原産的IBM,我們就明白什麼叫差距。這個差距不是設計差距,而是製造差距,是生産差距。我們國家當前企業最需要解決的還是技術問題,仔細研究下專利與每年科技進步獎的産品,到底有多少技術含量?

  同樣的設計,美國人、日本人可以生産、製造出來,但是到了中國就是不行。手機是個很典型的例子,諾基亞、三星的手機品質就是可靠,TCL、長虹、海爾只要用了就會後悔。中國的技術基礎還不行,我們的技術才發展多少年?而歐美發展了多少年?為什麼海爾只幹夕陽産業,不是他不想發展高科技,而是沒有這個技術能力。因此我們從事于工業設計的教育者們需要清醒一下,不要總是陶醉在溫總理的“高度重視工業設計”批字下忘記了我們的國情與國內企業的現實情況。

  中國的技術與製造水準還處於貧困階段,以模具製造為例子,全國就廣東有幾家高精密的模具製造商還算不錯,剩下的就基本處於二、三線。因此我們國家還談不上以工業設計為主導的産品創新設計體制,當前的現實狀況就是以技術水準為主導的工業産品造型設計,是工業設計滿足技術水準,而不是技術滿足工業設計要求。這樣的技術狀況至少還需要一個三十年的發展,中國才有可能成為讓工業設計為主導提升技術發展。

  那麼根據小平同志的發展觀,工業設計的教育培養也只有這樣兩條路:第一首先解決溫飽問題,那就是培養學生以工程技術為主導的工業設計教育。第二就是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那麼就按照西方的模式與理念進行培養,但是這只是一部分的,帶來的現實問題就是工業設計的培養人員需要精減。按照第一思路的優點就是,工業設計教育的畢業生比單純機械設計教育的畢業生有就業優勢,並且可以通過工業設計理念帶動技術穩步提升。缺點就是只能穩步發展,不能跳躍式發展。

  按照第二思路的優點是,可以帶來跳躍式發展。這個跳躍式發展的成敗取決與技術的搏弈,搏弈是有非常大的風險,我們不能拿無辜的學生為搏弈的基礎。第二思路的缺點就是畢業生就業困難,因為不符合中國當前的技術發展狀況。解決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工業設計的畢業生換工作,從事于其他領域的工作;二是高校進行工業設計招生人數的裁減,以免繼續讓這些無辜的工業設計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的“革命烈士”。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創新設計技術峰會”首登中國
· [專稿] "旋轉的硬幣"創意生活原創設計年展
· [專稿] 世界華人創新設計大賽將委派秘書長進行指導
· [專稿] 歐特克攜全球可持續設計專家對話中國工程建設業
· [專稿] “旋轉的硬幣”創意生活原創設計年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