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設計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創新設計技術峰會”首登中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1-05 14:47:5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歐特克:讓我們一起設計出“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未來

  世界頂級“創新設計技術峰會”首登中國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裏,目光所及皆是設計創造出來的一切:從橋梁、隧道、工廠、大樓、學校、汽車、手機、家電,再到複雜的機械、動畫人物和電影特效… …設計其實無處不在!

  在自然環境、社會經濟急劇變化的今天,充分合理地運用“創新” 的和融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設計軟體和技術,將回報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和行業、甚至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一個擁有無限創新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今天,世界設計業享負盛譽、有著15年曆史的 “創新設計技術峰會”(Autodesk University)首次登陸中國,在上海盛大開幕。全球二維、三維數字設計軟體業領導者歐特克公司(Autodesk, In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卡爾•巴斯先生親率公司最高層和技術精英悉數登場,與來自全球範圍包括中國兩岸三地的各設計應用行業的著名企業高層、頂尖設計專家、高等院校教授、以及設計領域愛好者等近千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企業迎接當前挑戰,運用最先進的設計解決方案,成就企業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及至描繪個人生活、社區、世界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為期兩天的“創新設計技術峰會”,除主峰會以外,還分別設立了“製造及汽車”、“工程建設”和“傳媒娛樂”3個行業分論壇,開設了專注于不同設計課題的56門專題課程和講座。來自惠普、著名視覺計算技術公司NVIDIA、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全球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集團)、上汽集團、凱達環球有限公司(全球第四大建築公司)、香港地鐵公司、台灣無線衛星電視臺、HOK公司(世界第二大的規劃設計公司)、國際著名的Gensler建築設計事務所、水晶石公司(北京奧運會圖像設計供應商)的企業高層和技術主管,以及台灣著名建築師謝英俊(曾榮獲聯合國最佳人居環境案例)、美國現代雕塑大師布魯斯•比斯利等設計專家,也應邀出席併發表演講,為參會者解讀行業趨勢,分享應用全球最先進的創新和可持續設計解決方案、實現企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精彩案例。此外,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柯達、強生、一汽集團、長虹電器、梅蘭日蘭、杜邦等中外數百家著名企業代表,以及清華、同濟、上海交大、武漢大學等全國近20所高等學府的教授也出席了本次峰會。



  開啟設計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新時代

  歐特克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卡爾•巴斯先生發表了題為“設計創新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主題演講。他指出,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生存環境和諸多挑戰,諸如氣候變暖、能源危機、競爭國際化、全球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創新等,企業要在競爭中生存並贏得勝利,必先謀定而後動,設計因此顯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憑藉在二維、三維領域積累的無與倫比的設計經驗、領先技術和行業洞察,歐特克提出了劃時代的設計創新理念:通過建立數字化的模型和工作流程,對設計進行可視化、模擬和分析。根據這一理念,在設計變為現實之前,設計者就能全面深入的體驗其想法和創意,並對設計進行頻繁的改進,從而得以在早期就能對産品或者項目的外觀、性能以及易用性進行改善,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優化,並幫助成就企業産品和業務的持久創新。

  談及可持續發展設計,卡爾•巴斯表示,所謂可持續發展設計就是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納入到設計領域。這一理念要求在設計的開發階段就能夠預測設計的性能、比較不同的方案、預期對環境的影響、模擬實施過程等,避免對環境和資源的破壞和浪費,進而確保日後的綠色資源開發、清潔生産、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優化,最終實現人口、資源和環境的相互協調和促進。可持續發展設計可以應用到當今建築、城市規劃、生産和工業製造等幾乎所有的設計領域。

  卡爾•巴斯説:“從最早推出AutoCAD和後來開發Autodesk 3ds Max,歐特克公司一直是全球二維、三維設計領域的領導者。二十多年來,我們始終致力於推動和實踐以設計幫助客戶實現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歐特克進入中國的十餘年間已經獲得了最廣泛的行業應用和認可。未來,我們將繼續以最先進的技術和全面的行業解決方案,幫助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用戶實現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美好藍圖。”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設計”

  為應對全球一體化日益加劇帶來的變革,被冠以“世界工廠”的中國迫切希望實現勞動密集型“中國製造”向知識密集型定位的轉變。與會者普遍認為,創新的數字設計解決方案將為中國各行業和企業的創新提供有力技術支援。而充分運用融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最新設計解決方案,更有可能將中國帶到全球産業鏈的最前沿。

  峰會分論壇分別聚焦製造及汽車、工程建設和傳媒娛樂三大行業,以期覆蓋最廣範圍的企業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課題,力圖將設計成就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和理念放諸於行業的具體環境中。各分論壇分別從企業管理者和設計師的角度,尋求不同行業和企業運用最新的設計解決方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實現持久創新、可持續發展的切實可行之道。最新和最廣泛的應用案例分享令“中國設計”的概念呼之欲出。

  工程建設業與建築資訊模型(BIM) 對於大多人而言,建築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令人震驚。僅以美國2003年的一份數據為例,商用和住宅建築消耗了近40%的總能源、70%的電力、40%的原材料和12%的淡水。它們排放出30%的溫室氣體,並産生1.36億噸重的施工和拆毀廢料(約2.8磅/人/天)。儘管今天大多數建築項目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很少考慮環境問題,但不可否認,最近建築行業對可持續設計的興趣日漸濃厚。

  借助最先進的二維、三維設計軟體,BIM理念設計解決方案能夠幫助建築師、工程師和施工人員,在真正的施工之前,就以數字化的方式展現施工過程、甚至整個使用週期中的各個階段。一方面,該解決方案在各階段相關人員之間建立起了一座無縫的橋梁,從而有效規避了可能産生的設計與施工、暖通與電氣、結構與材料之間的矛盾,避免了人力、資本和資源等不必要的浪費;另一方面,這一解決方案力求在設計之初就將建築過程和本身對環境的影響、能源的消耗和有效利用充分考慮在內,最終實現建築與環境的長久和諧。例如,基於其領先的BIM解決方案,歐特克為北京2008奧運會幫助搭建了“奧運村空間規劃及物資管理資訊系統”,確保了奧運村的資産管理、物流服務的直觀、準確、高效。這也是BIM技術在是奧運史上的首次採用。又如,香港地鐵有限公司運用歐特克的BIM解決方案設計車站,成功實現人流的正確引導,以及每天準確、舒適地運送400萬名乘客。此外,基於BIM理念的可持續發展方案還被包括中國南水北調工程在內的國內外重大工程項目廣泛應用。

  製造及汽車業與數字樣機 (Prototyping) 為了保持目前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製造商必須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程效率、及時推出高品質産品和保持持久創新。對於製造業來説,有些産品(如汽車)的物理樣機的製作過程相當複雜,而且成本高昂。利用數字樣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設計師、工程師、藝術家以及他們的客戶可以在虛擬現實的世界裏建造出一台完整的樣機,減少或消除對物理樣機的需求,並在投産前全面體驗設計創意,實現對設計的創新、驗證、優化以及管理。運用數字樣機技術,用戶還可以通過詳細的可視化、準確的分析和精確的倣真流程,觀看未來的設計成果,從而對潛在的項目進行測試並做出各種重大調整。

  同樣基於最先進二維、三維技術的數字樣機解決方案已經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類、汽車製造業、汽車零配件業和交通運輸工具行業等製造子行業。借助這一解決方案,用戶得以加快新産品上市速度、優化産品開發流程、支援客戶及合作夥伴之間的協作,進而推動了企業的創新和增強了競爭力。例如,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將數字樣機技術應用到它的一個風力發電項目的海上作業過程中,大大縮短了施工工期,並有效規避了潛在的施工風險。數字化技術還在上汽集團的産品研發如外形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業界最出色的製造商通過將普通製造商物理樣機數量的一半改用數字樣機製作,其産品比普通製造商早進入市場58天,樣機成本下降48%,産品創新程度更高。

  傳媒娛樂業與三維解決方案 面對市場和觀眾日益苛刻的需求,專業媒體創作人員對於尖端、高效的設計技術支援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為應對這一需求,這一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以歐特克最新三維技術解決方案為例,它專為數字媒體的製作、管理和交付而設計,全面覆蓋影視特效、調色配光、動畫編輯、遊戲開發和設計可視化等所有相關領域。

  專業媒體人員借助最新三維解決方案,用最佳的效果實現了完美創意,將腦海中孕育已久的夢幻景象轉化為現實力作,贏得了市場和觀眾的認可。例如,自1993年以來的頂級大片中,有三分之二應用了歐特克的視覺特效合剪輯技術。在過去的13年中,所有“奧斯卡最佳電影視覺效果獎”獲得者,均使用了歐特克的解決方案。迄今,已有數千部運用歐特克三維解決方案創作的娛樂産品和藝術作品榮獲大獎。值得一提得是,奧運歷史上第一家圖像設計供應商水晶石公司在北京奧運會開閉幕上廣受讚譽的特效作品,也運用了歐特克的特效解決方案。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歐特克公司並購Softimage
· [專稿] 歐特克攜全球可持續設計專家對話中國工程建設業
· [專稿] “回歸十週年前”藝術聯展
· [專稿] 奕源莊藝術空間——李建平個展
· [專稿] 全景——四人影像作品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