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設計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的問題根源與對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1-06 14:49:1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的問題根源與對策

  陳根

  核心觀點:中國工業設計教育改制喊的最響的就是學者,因為問題就出在學者身上。我個人認為改革要從高校開始,採用兩種模式與四個層次進行改革。

  中國工業設計教育改制喊的最響的就是學者,因為問題就出在學者身上。從高校的教師結構上進行分析,與機械設計相比,工業設計有多少的教師來自於企業設計第一線?

  工業設計不同於藝術設計的根本原因在於工業設計需要帶來量化的製造,它不是藝術品而是商業價值的工業品。工業設計最終所需要面對的是四個環節:一、製造,二、生産,三、銷售,四、使用。培養學生如果圍繞著這四個環節進行培養,那麼工業設計的教育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經濟貢獻。

  而當前國內的設計教育是非常糟糕的情況,從業教師基本是從高校到高校,脫離實踐。小平同志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借用小平同志的話理解學術就是:學術是要經的起實踐,也就是説實踐中才能産生學術,學術的産生也需要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有價值。

  然而當前國內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實踐性教師的缺失,企業需要的是能帶來經濟效應的工作人員,隨著快速製造與模組化設計概念的引入,此時企業更需要的是能夠快速響應市場的創新性設計人才。資訊化時代所講究的是一種快速反映的理念,企業的核心載體是産品,因此快速反應就集中到了産品身上,需要産品快速的響應市場。此時所設計開發的新産品就需要考慮製造、生産、銷售、使用,設計師需要站在市場的角度,結合企業的現狀設計出合理的産品,這是當前國情下企業的最大需求。這種人才的培養正是工業設計的理念,理念不等同於理解與領會,理解與領會一個理念需要長期的實踐。

  缺少實踐就缺少深刻的理解與領會,學者們面對在中國發展了這麼多年的工業設計還是無法得到肯定的時候就開始了反思,反思的第一步就是教育的改革,於是各派學者縱説風雲,觀點甚多。

  我的觀點是:只要把中國工業設計教育問題的根源解決了,中國的工業設計教育問題就能得到解決,那麼根源問題在哪?如何解決?

  根源問題就在高校的教師隊伍與教學學科上,如何解決?筆者的拙見與大家共同探討、思考。

  一、從教師隊伍角度,兩種模式:

  1、採用企業的優勝劣汰制,分批次按計劃的將高校教師輸送到企業設計一線進行鍛鍊,按照企業的考核指標,能符合企業設計要求的就重新招回高校,不能符合要求的就直接淘汰。

  2、從企業一線引進優秀設計師,負責學科建設的實踐教育環節。但由於高校的待遇相對企業較低,因為一般優秀的設計師或者企業的設計高管待遇都相對比較豐厚。其中有部分願意為教育做貢獻的可以直接招聘進入高校,對於不太願意進入高校從事于教育工作的這部分人群可以採用聘請制,學校可根據聘請人的時間進行課程的相應調整,由這些所聘請的人員負責設計實踐環節的教學工作。

  二、從教學發展角度,四個層次:

  高校教師隊伍現實存在的問題就是人員的業務、特長、素質、理想參差不齊,這是社會任何階級中都存在的問題,我們不需要回避,我們需要正視這樣的問題找出相應的對策。

  建立四層次人才梯隊,一層次、年齡比較大,對於學術與業務沒有太大抱負的這部分教師負責基礎教育,比如設計史之類的照本宣科教學事務。二層次、對於比較熱愛創意設計、ID設計的青年教師,大力培養其創新能力,專注于創新與創意設計,主要負責對於學生的創意與創新能力培養。三層次、培養有研究潛力的教師,專注于學術研究,負責培養研究生的學術能力,建立與提升高校的學術地位。四層次、引進或培養實踐環節教師,主要負責將學生的理論教育轉換成企業與社會的實踐教育。

  注:筆者是站在企業與教育的角度進行客觀的提出解決對策,這其中會涉及非常大部分群體的利益,因筆者是精英教育理念,難免會與其他教育理念的學者、專家們産生不同的觀點,望見諒!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創新設計技術峰會”首登中國
· [專稿] "旋轉的硬幣"創意生活原創設計年展
· [專稿] 世界華人創新設計大賽將委派秘書長進行指導
· [專稿] 歐特克攜全球可持續設計專家對話中國工程建設業
· [專稿] “旋轉的硬幣”創意生活原創設計年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