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生活> 音樂

音樂新人難推解析:缺乏好經紀人和作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9-17 08:49:12 | 文章來源: 新聞晨報

五月天新人時曾獲李宗盛賞識

  五月天新人時曾獲李宗盛賞識

晨報記者 徐寧

《中國好聲音》尚未結束,《中國夢之聲》、《中國好男兒》等真人秀節目即將啟動。選秀節目對樂壇的貢獻功過各半:唱紅很多老歌算是功勞,但也導致新人太多,市場難以消化。多數選秀節目出身的新人只是曇花一現,能唱出名堂來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從傳統意義來説,打造新人是唱片公司的事情,周華健、張學友、張信哲、戴佩妮、陳綺貞等一線歌手皆由唱片公司捧紅。但近幾年,唱片公司似乎並沒有把這個“優良傳統”發揚光大,從2005年至今,內地大部分新人都不是出自唱片公司。拋開曲婉婷、許嵩、好妹妹樂隊等在網路上運作的歌手不談,其他幾乎全部來自真人秀節目。唱片公司更多的是把大量簽約新人送去參加選秀,或是簽下選秀歌手——他們放棄了前期培養和打造,甚至後期的音樂製作。

實體唱片的衰落,不該是唱片公司推不出新人的藉口,像沈黎暉和他的摩登天空,在音樂産業鏈中玩得風生水起。沈黎暉曾對記者説,“傳統唱片公司是該改改自己的思維了”,“唱片公司的體制老化、人才流失直接導致推不出新人”。也正因此,獨立經紀人小蔡堅持自己帶新人汪睿,而不肯交給唱片公司。

除了內因,外因也給唱片公司推新人一定的阻力。相信音樂的“大家長”、從業廿載的艾姐(謝芝芬)在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激動地説:“為什麼台灣更容易出新人,內地卻不行?媒體可不可以給機會?唱片公司的職責就是認真做音樂,請問,認真做音樂有錯嗎?”

行業問題|專業人才成稀缺 唱片業人才流失嚴重

去年,《中國夢之聲》學員汪睿因未滿18歲,不能和節目組簽約。這個還在讀書的女孩最開始還在節目組老師的安排下接些商業活動,但隨著各種真人秀節目前赴後繼,她漸漸被人淡忘。獨立音樂經紀人小蔡認為這是塊璞玉,去年把她簽下來,今年自掏腰包15萬元給汪睿發了一千張EP專輯,結果只賣出300張,從蝦米網獲得7元的版稅。即使這樣,他也不想把汪睿簽給唱片公司,覺得那樣會浪費了她。

在唱片圈,獨立音樂人其實並不多見,因為唱片已經不賣錢。小蔡指出,人才從行業流失,導致唱片公司很難做好新人,而現在唱片公司的從業人員所會的、所掌握的資源甚至都不如他。比如經紀人,不僅僅是接接工作、回應緋聞這麼簡單。“新人全靠經紀人像孩子一樣一手帶大,現在所有的天王天后都是這樣長大的。但是現在的經紀人,能做什麼呢?”

新人推廣鏈沒有跟上

小蔡19歲起就幫戴佩妮曾經所在的“喜歡音樂”做事,掌門人陳子鴻一手帶戴佩妮出道。小蔡學會怎樣幫藝人宣傳,怎樣和廠商溝通,怎樣安排活動。“以前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網路就是網路,電臺就是電臺,平面就是平面。整體環境來看,華語唱片相對歐美和日韓來説,起步比較晚,如今歐美已經有了資産累積,有了人才轉變和時代接軌的條件,而我們還沒有繁榮就被數字化衝垮了。以前大家都是靠賣唱片賺錢,有演出都不怎麼接,突然之間唱片賣不出去了,版權費用收不回來,MP3又突然興起,所以很多唱片公司維持不了幾年就解體了,最後就分解為一個個小公司,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運作方式,卻不能把市場控制在手中。”

2007年EMI的解體是一個分水嶺,行業一直在培養的人才突然集體出走,跳槽去尋找機緣:影視劇、歌舞劇,做生意……唱片公司也面臨人才斷層:從前的經紀人習慣帶大牌,不會帶新人;而帶新人的經紀人、企劃和宣傳素質大不如前——大家都去找野路子,迅速讓藝人成名賺第一桶金,選秀是最直接的辦法。“我把藝人送去,大範圍曝光,靠熱度賺錢,熱度沒了又去其他的選秀,導致新人的壽命都不長。汪睿聲音很好,但也可能發一張就沒有下一張了。”

以前唱片公司是怎樣培養新人的?“那時,每個新人都有機會發片,而且至少3張。唱片公司為他們進行培訓,尋找市場和出口。而如今,因為收入不高,幫著藝人接商業活動也沒有提成,這些經紀人只有剋扣宣傳費,或者介紹給商演仲介賺返點。有的公司簽很多藝人,經紀人很少,或經紀人只顧賺錢,不考慮包裝、企劃、宣傳等。一個歌手就跟我説,都不知道誰是經紀人,沒有人告訴他如何做藝人,如何更好地唱歌,連接洽資源都沒有。經紀人今天帶別人,明天帶他,導致很多人不會做藝人,更沒法做個好歌手。”

優秀經紀人資源緊缺

每個經紀人模式不同,如果新人不能和經紀人合力,那麼很容易遇到阻力。

聶心遠是尚雯婕的經紀人,他每天都在朋友圈發自拍,“我必須以身作則,告訴藝人不能偷懶,必須光鮮亮麗”。小蔡回憶説:“尚雯婕的造型一度被罵雷、被抹黑,這不是尚雯婕的主意,而是聶心遠的辦法。但尚雯婕並沒有怨言,她必須接受,如果換成一個小有個性的新人,是不會接受的,他們會想‘經紀人為什麼要我們背負罵名’或者認為經紀人無能。聶心遠就是堅持自己的路,比如藝人上雜誌拍大片,他會去求人家,尚雯婕上了很多封面之後,大家就認可她了。”

再比如孫燕姿和經紀人陳澤杉。“孫燕姿是典型的‘一片紅’(出一張唱片就走紅),第一張專輯文案寫著:‘你從沒有聽過一個女生是用這種方式唱歌,但你再過幾年會發現所有人都用這種方式唱歌。’因為那時沒有這種歌手,她特別的唱歌方式讓很多人喜歡。但《逆光》之後,她離開陳澤杉後事業開始下滑,雖然很多人罵陳澤杉,但他的確是個好經紀人。很多製作人都説孫燕姿現在的作品和演唱沒辦法跟以前相比,她在吃老本。所以,現在的當紅歌手很少有換經紀人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張惠妹和陳鎮川。”

公司內部體制需改進

除了人才的不專業,唱片公司的體制也存在問題。小蔡説:“我帶的第一個藝人是郭一凡,那時候他參加《聲動亞洲》,先簽了一家台灣公司,後來解約再簽內地的公司。在內地,經紀人的話語權沒那麼重,唱片公司股東的話語權最重,而且唱片公司不像從前都是音樂人當家,現在更多的是商人當家。比如某個MV預算15萬元,股東會認為為什麼拍那麼好,5萬元就可以了。郭一凡在一家有很多股東的公司裏,各種關於投錢的爭執,導致下面的人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事。”

“現在的唱片公司很少有全約藝人,僅僅是唱片約。唱片公司要靠簽大牌打開知名度,再通過別的方式賺錢。大牌藝人名氣在這裡擺著,宣傳上不會很配合,靠他們賺不到錢,就只能從其他方面賺錢。比如唱片公司在商業活動上幾乎沒有分成,只有藝人唱了歌才會付給唱片公司版稅,所以很多藝人出席活動不唱歌,賺的錢都是自己的。現在的唱片公司都是靠賣版權,有些很好賣,許嵩、徐良,首發權可以賣幾百萬元。”

唱片公司簽的很多新人,發片都要自掏腰包或是欠公司很多錢,所以他們一直走不了。“比如劉思涵,發片成本全算在她身上,她走不了,違約金賠不起。加上種子音樂把一直帶她的經紀人辭退了,導致現在劉思涵就懸在那裏,她怎麼還錢?以前的唱片公司像出版社,現在的唱片公司像放高利貸的。”

外界因素|急功近利難出頭 選秀只是秀,品質沒保證

1998年,五月天錄了16首歌,把小樣投到李宗盛所在的辦公地點,並告訴工作人員:“一定要聽,不喜歡再扔。”沒想到這句話打動了李宗盛,聽完之後,第二天就打電話約他們來談談,5個男孩根本不敢相信。李宗盛在台灣樂壇的地位不可動搖,一句千金,不久,滾石斥資百萬,讓五月天做出了第一張專輯。艾姐陪五月天一路走來,將他們從籍籍無名的新人打造成今日的天團。“五月天剛開始也是跑簽唱會,他們上不了電視,因為電視臺嫌棄新人樂團。到受歡迎之後,上陶子的《娛樂新聞》,卻被告知只能來兩個人,因為椅子不夠多,所以只去了主唱阿信和團長怪獸。他們也經歷過這個過程,所以才這麼照顧新人。”相信音樂依然用傳統方式打造新人,沿襲了滾石“老帶新”的模式。説起20年前音樂圈的一切,總有白頭宮女講兩朝興衰的感覺。她説以前周華健可以扶植滾石4個新人發片,現在想起來令人唏噓。

相信音樂是一家很穩固的公司,五月天成員皆為股東,他們從滾石剝離出來,一直用出唱片的模式為歌壇推新人。艾姐在當時滾石棄用的新人中發現了丁當,一張張砸錢發片,一直到第五張專輯才賺到錢。即使是現在年輕的MP魔幻力量,他們仍舊沒有著急,每張唱片的製作週期都在一年零八個月;白安則一直積累到400首創作時,才有機會發片。他們不是不看重選秀,但艾姐引用好友李宗盛的話,覺得那是一個不健康的模式。“李宗盛曾跟我説,選秀就好像在短時間刺激一個歌手在不健康的環境中成長,這樣出來的歌手被看重的特質是人,而不是音樂。我們花很長時間培養歌手,簽的歌手都和我們的團隊有感情,這樣出來的歌手若被認同,很大原因是因為音樂。”

在選秀的打壓下,許多唱片公司都把自己的新人送到各種選秀節目中——去吧,紅不紅是你們的命,但相信音樂拒絕這樣做。艾姐説:“我們拿作品説話,相信在這樣一個時代,還是有好作品的,所以我們簽新人都選擇會創作和會唱的,這樣生命力才能持久。”

新人要出頭,還得靠作品

沈黎暉一針見血地説,如今選秀歌手不能長青的原因,是因為參與的人質素參差不齊,“真正有才華的人不會參加選秀,即使參加了也不會走得很遠。選秀選秀,秀,才是訴求,才華必須要服從賽制。比如説從秀的角度,這期懷舊,下期搖滾,顯然不是真正有才華的人能夠完全適應的。選秀找的是適合在任何場合呈現的娛樂方式,真正的歌手他們做不了,像許巍、朴樹這種歌手,可能在第一輪就被淘汰了。”

沈黎暉認為,唱片公司一個是要全約藝人,一個要會創作的新人,蟄伏很多年的宋冬野就是典型的例子。“宋冬野在台灣地區很火,可以開三千人的演出,所以好的音樂是可以跨越地域的。問題是我們需要一個全産業鏈,現在的唱片公司就是唱片公司,最多能做到經紀公司,幫新人找到市場和出口,還不能實現無縫連接。摩登天空做的就是全産業鏈的事情,我們辦演出、做音樂節,這樣就有了不同層次的渠道,要借助其他渠道,為藝人創造更大的價值。”

如果沒有快男左立演唱《董小姐》,宋冬野還會火麼?對這種説法,沈黎暉嗤之以鼻。“選秀歌手翻唱過那麼多歌,沒有原創,打開電視聽到的就是翻唱。為何沒有第二個宋冬野?我告訴你,是宋冬野幫了快男,沒有這首歌創造的話題性和傳播性,我不知道他們怎麼辦這個秀。一個人出來不是偶然的,拿宋冬野舉例,快男初選就有很多選手唱《董小姐》,我們就知道要火,導演組也知道,他們要做的就是找一個合適的、有故事的人,在合適的時間唱出這首歌,他們太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所以説,真正好的音樂不會被埋沒的,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出來,宋冬野去年是蝦米網試聽的第二名。所以,作為新人,還是必須有立得住的作品。”

解決之道|打造完整産業鏈 長線投資,創造演出機會

相信音樂已經做了很大的改變,盡可能地為歌手創造演出機會。“我們已經盡可能地創造一個産業鏈,但我們畢竟不是媒體,能力也有限。我們盡可能給新人提供演出機會,到處找贊助,找不到我們自己投,盡可能讓他們到處曝光,我們和偶像劇合作唱主題曲,接下來會啟動校園演出……這條路很艱辛,但是我們相信好的音樂一定會有機會,一旦有一首歌紅了,他之前的作品一定會被翻出來。所以做新人一定要砸很多錢,不能只考慮短期效益。現在很多唱片公司只給歌手一次機會(即“一片死”,發一張唱片就銷聲匿跡),但是新人起碼需要3張專輯,3張才能撐起一場演出,演出才能賺錢。比如新人白安,由李宗盛引進門,修行在她自己,現在已經發了第二張《接下來是什麼》,網路點擊1900萬。”艾姐還親力親為為每個新人訂制歌曲,有一次家家不願意唱一首口水歌,艾姐苦口婆心勸她,現在只有在KTV裏還能換來錢了,必須有這樣一首歌。

艾姐也指出,內地的媒體給新人的機會很少,基本只有選秀這一個渠道。“周傑倫發片,我們看到的是豆腐塊大的報道,但他的婚期卻給了一整個版。現在誰還關心音樂本身?”

未來時代,靠跨界和整合

沈黎暉的摩登天空創辦了草莓音樂節。這個誕生於2009年的音樂節從賠錢到賺錢,已經成為全國主流音樂節之一。沈黎暉一面是音樂人,一面是商人,他稱摩登天空現在看來是傳統唱片公司中的異類,但是很快就會成為主流。“唱片公司的方式太傳統了,在過去五六年當中,選秀佔據了最主流的曝光渠道——電視,實際上傳統音樂公司唱片銷量下滑,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造血的能力,沒法實現大頻率的曝光。”沈黎暉説。

“傳統唱片公司的確有自己的問題,很多公司失去了對時代的敏感性,(因為人才的流失)他們假設誰可以成為明星誰可以紅,他們在一個急功近利的年代,通常找不到自己方向,基本上是兩眼一抹黑,只能去適應這個時代。不像從前,唱片公司可以引領時代,現在只能試圖追趕時代,這是完全錯誤的。唱片公司要製造潮流,而不是被潮流左右。顯然大部分公司沒有找到方向。摩登天空完全不靠選秀,我們看中的是才華,我們為他們創造Live House演出,這個和唱片是互補的。”

好公司必須有好的人才,沈黎暉認為經紀人對於新人很重要,他們能更客觀地看待手裏的藝人,為藝人作出判斷。“這個行業過去十年都沒有吸收人才進來,還流失了很多人才,所以沒有一個良性迴圈。但我不認為這會是持續的情況,這個行業正在好轉,它已經在低谷中開拓了自己的商業模式,三五年內一定有跨界人才進來,我很看好。網際網路時代對很多東西都有顛覆作用,未來將是跨界和整合的時代,只有擁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公司才能存活。現在的電視公司也是音樂的一部分,很多網際網路也是音樂公司,它們比所謂的傳統唱片公司範圍更大,可利用的資源也更多,如果把所有這些都算成音樂工業,這個行業會很好玩。”

目前,新力音樂也開始涉足獨立音樂領域,購買了大量獨立音樂人的版權,沈黎暉也把旗下宋冬野等人的音樂製作交給新力。這樣一來,新力的資源更加龐大,而摩登天空也節約了成本,可以專心做自己的草莓音樂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