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山丘》濃縮“大哥”李宗盛十年的人生感悟,難怪讓不少人聽出眼淚。
2013年的華語樂壇,仿佛只有一首李宗盛的《山丘》可以算是遮羞布,其他基本乏善可陳。
汪峰成功躋身內地樂壇“一哥”,但仿佛紛擾的只有八卦,傾力推出的新專輯《生來徬徨》,更讓人記得的也許是“乳房”、“高潮”、“下體”這樣香艷的詞彙,沒有一首歌可以像《春天裏》那樣唱遍大街小巷;陳奕迅和周傑倫演唱會依舊票房高企,但都已經顯出疲態;2012年還有一首《我的歌聲裏》算是佳作,2013年,除了各種選秀節目翻炒老歌,大家都能唱得起的,仿佛只有一首賣萌的《爸爸去哪兒》……
好歌欠奉,新人難以為繼
更讓人覺得難堪的是,高曉松等人所預言的“音樂大時代即將來臨”並未出現,網路音樂下載收費一度甚囂塵上,但每次都只是噱頭,高曉松等業界大佬最終促成的可能只有恒大音樂大面積收購版權以及試聽網站的相對正版化,創作者和歌手最終能得到什麼仍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作為音樂産業拳頭産品的演唱會市場,除了少數幾個天王天團,大面積演出都在虧錢,以廣州為例,全年算下來能夠賺錢的演唱會屈指可數,其間利益鏈條的斷裂也將造成悲觀的後果。
作品欠奉,新人也無以為繼,選秀節目只製造了話題,並未生成良好的血液和支架,在各種平臺你爭我奪的時候,依靠的也都還是老歌和老人;當小清新空剩下45°角的作秀姿態,小文藝只憑情緒氾濫成災,搖滾客忙著向主流滲透,主流歌手忙著選秀和商演,港臺歌手忙著到大陸掘金,歌手們都成了“複雜的動物”,潛心創作的音樂人反倒是成了“稀缺物種”。
“大叔”們還有些作為
這也是為什麼李宗盛一首喋喋不休感慨中年危機的《山丘》,可以聽哭了一大堆音樂人,但越過“山丘”,不是另一面天地,發現的只是“白了頭”,以及“無人守候”。
“人艱不拆”這個詞本就源自流行歌曲(注:林宥嘉《説謊》),但用來形容當下的音樂創作卻再合適不過。
而為數不多積極的方面,就是李宗盛可以不再“寫皆大歡喜的歌”,把創作的筆尖對準自己;周華健可以把唱片銷售讓位,聯合張大春做一張跨界概念的《江湖》;慶倖還有竇唯,可以不問外界風雲變幻,自顧自玩地做一張《殃金咒》;陳升越來越多和大陸獨立音樂人混在一起,一年竟然推出《我的小清新》和《延安的秋天》兩張專輯,雖然難聽至極,但至少創作力是可觀的;張震岳試圖脫離都市,推出一張尋根故土和充滿自然氣息的《我是海雅谷慕》。
不過讓人遺憾的是,以上這些人,都是“大叔”,最年輕的張震岳也都40歲了,“人艱不拆”啊……
資訊時報記者 丁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