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音樂人陳綺貞
魯迅曾説“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小眾音樂,聽的人多了便成了大眾。其實對於演出商來説,音樂類型並非重點,票房才是關鍵。在傳統唱片市場屢遭滑鐵盧時,走獨立創作路線的小眾唱片卻受到追捧,越來越多的小眾歌手逐漸擁有了不輸傳統大眾歌手的票房號召力。強調音樂本體而舞美要求相對簡樸,令他們的演唱會成本降低,不再是一場華麗的冒險。
做音樂不為迎合市場
在華語樂壇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無論是一線大牌還是選秀新生代,都加快了發行專輯的頻率。暫且不去評論專輯的水準,但隨著市場上充斥的稍縱即逝的口水歌越來越多時,不得不令人對音樂市場的未來發展而擔憂。在陳綺貞看來,“這世界變化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陳綺貞絕對是音樂界低産的代表。每隔三四年才打磨出一張唱片的速度,在商業市場看來似乎有些慢。2003年,已頗有名氣的陳綺貞成立了“好小氣”音樂工作室。她的音樂生産模式很獨特:在家自製發行,然後抱著CD一家家跑唱片公司,甚至還用自家陽臺自理倉儲。音樂工作室一共只有兩個人,卻依靠貸款製作出了兩月銷量30萬張的音樂專輯。
去年底,闊別舞臺四年的陳綺貞發行了她的新專輯《時間的歌》。陳綺貞坦言,“我不會為了迎合市場去做音樂,我只想安靜地做自己的音樂,表達自己需要表達的東西”。也許,這也正是像陳綺貞這樣的小眾歌手最終從當下流行音樂界的潮起潮落中浮出水面的原因之一。
從Livehouse 到萬人體育館
如今的小眾歌手不僅僅遊走于咖啡館、Livehouse接受小眾的膜拜,他們逐漸攻陷音樂廳、劇場甚至萬人體育館,尋找更大的空間。陳綺貞正是其中之一,從Livehouse到北展劇場再到首都體育館,小眾音樂融入大眾之中,並得到認可,這才是一個正常的音樂環境。
今年,陳綺貞將在結束台北、上海、武漢、深圳等多地的演唱會之後,于3月15日攜新專輯登上北京首都體育館的舞臺。而一直以文藝形象示人的陳綺貞,此次將嘗試“大尺度”的舞臺表現方式,展現獨特的“文藝野獸”氣質。
作為少數從第一張專輯開始就舉辦個人售票演唱會的歌手,即便沒有經過商業包裝和大規模運作,演唱會票房依舊走高。其實對於演出商來説,音樂類型並非重點,票房才是關鍵。在此次演唱會的主辦方北京非凡京奇演出公司總經理郜奇看來,“和偶像歌手演唱會出票速度快不同,小眾歌手的粉絲大多是文藝青年,他們買票不為一時炫耀或跟風,而是趨於理智。由於小眾歌手的粉絲增長速度慢,歌手進體育場開唱有一定難度,但是市場的穩定性很強,在萬人體育館演出票房有一定的保證”。
受眾越細分市場越成熟
隨著小眾歌手粉絲群體的積累和醞釀,這塊潛在市場開始被發掘。憑藉一曲《董小姐》走紅的宋冬野在去年完成了全國39座城市的巡演,台灣組合蘇打綠從北展劇場唱到了工人體育館,被評為內地十大唱作人之一的許巍更是將演唱會搬進了工人體育場……
而如今,隨著音樂市場的變化,“流行”、“小眾”或“文藝”等傳統標簽已經不能再通俗地劃分當下的流行音樂市場。隨著受眾的需求朝更多元的趨勢發展,北京演唱會市場的格局也逐步走向細分。郜奇坦言,“如今很多歐美、港臺小眾歌手紛紛來華舉辦演唱會,之所以受追捧正是受眾需求細分的産物”。
北京商報記者 劉小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