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湯森(Pete Townshend)
10月8日,英國“誰人”樂隊吉他手彼得·湯森(Pete Townshend)歷時15年創作的自傳《我是誰》(Who I Am)出版,湯森接受了20年來首次的媒體採訪。該書的介紹中説到,湯森“21歲時就計劃寫回憶錄,但67歲時才出版了這本書”。《滾石》雜誌的書評為“相當私密……坦誠到了自我撕裂的程度。(湯森的)腔調比任何人預期的還要高傲,這本書比任何粉絲所期望的還要誠實”。
2003年,“誰人”樂隊吉他手彼得·湯森因上網瀏覽非法兒童色情網站遭警方逮捕時稱,是為了收集自傳資料才上網搜尋的,“約六七歲時,我曾受到患精神病的外祖母的一個愛人的性侵犯,我在網上看到的東西會在書裏解釋清楚”。除了就這一事件的解釋,在湯森10月8日出版的自傳《我是誰》中還如實記錄了他對酒精和可卡因的依賴;他的不忠和第一次失敗的婚姻;樂隊往事和從藝之路的內心掙扎。“人們欠我一個道歉”
“1990年代中期我開始動筆時,出版商告訴我他們想要一本關於性、藥品和搖滾的書。我拒絕了。不過我終於還是寫成了這本書。”湯森笑著説,“自傳裏有出版商當初期許的那些元素,但很多人讀完後告訴我,這本書讓人悲傷。”
2003年被捕後,湯森選擇了接受警告而非當庭辯護。再度被問到此事時他説:“這個問題太過重大,如果硬要我用幾分鐘説明,我會很憤怒。如果你真的想聽我的説法,請讀一下這本書。如果你不想讀,就用心去判斷。”
湯森在這本544頁的書中,用細緻的筆觸記錄了大量細節:“誰人”如何在1970年代建立了一個反對家暴和性侵的慈善團體;自己如何苦思冥想“兒童性侵和色情文化自俄國沙皇到銀行高層都存在一條經濟鏈”;他在一個已確定被警方布控的色情網站使用自己的信用卡消費,借此證明銀行對兒童色情業的金融消費喜聞樂見;他如何立即停止消費,並在警方搜查其電腦時令其一無所獲;不出庭而選擇接受懲罰則是精神上無法承受出庭。
儘管對此事三緘其口,但湯森坦承自己早已習慣公開的譴責:“每次外出吃飯都會感到壓力,有時人們甚至丟下杯盤直接走出餐廳。書寫出來以後,我稍微找回了一點自信,至少覺得是這些人欠我一個道歉。”
對搖滾舞臺感到厭倦
“誰人”在1960年代出了一系列了不起的單曲,但無論如何成功,湯森各個時期的相片都像一隻被丟入浴缸的貓一樣怒氣沖衝。《我是誰》對此給出一個解釋:湯森並不如人們所想的那樣享受1960年代,他始終陷於自我懷疑和經濟問題的泥沼。
湯森大部分時候都不快樂,部分由於過度工作:“我經常長時間在家中的錄音棚抱著吉他和錄音機。有時我的孩子在不遠處大哭,我美麗的妻子躺在床上等我。而我滿腦子都是:還有三個禮拜就要出新專輯了,我得抓緊寫歌,還有8場演出等著我們。”
更重要的一點是,湯森從未覺得自己真正屬於“誰人”。“老實説,做一個藝術系學生或徜徉于比利安·埃諾(音樂家和概念藝術家)的世界中會讓我更快樂。我所受的教育是要用突破常規的方式思考。然而被定位為搖滾明星後,人們通常會告訴我:想那麼多幹什麼,快去彈吉他!”湯森説,“當時我告訴自己,先玩一會樂隊就回去繼續學藝術。”
相比巔峰時期對自我的不斷質疑,湯森更享受目前作為一個老牌搖滾代言人的角色。他和主唱羅傑·道雷的《四重人格》搖滾歌劇完整版的北美巡演將於11月1日拉開帷幕。第一站定在佛羅裏達州森賴斯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