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魔岩改變中國搖滾內幕:文藝復興或拔苗助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28 13:25:27 | 文章來源: 網易娛樂

 魔岩改變中國搖滾內幕:文藝復興或拔苗助長?

中國火1

 魔岩改變中國搖滾內幕:文藝復興或拔苗助長?

中國火2

 魔岩改變中國搖滾內幕:文藝復興或拔苗助長?

中國火3

丁夏:“魔岩”帶來文藝復興卻造成過度開發

受訪人介紹:丁夏,原《音像世界》編輯,曾負責被認為啟蒙了一代人的“對話搖滾樂”欄目。

那是在1989年,張培仁開創了魔岩文化,在80年代一直處在不是太被關注的搖滾樂因為其小眾的市場和欠缺承擔製作搖滾樂的能力並未得到發展,只有一群充滿表達欲的青年們,他們堅持自我,企圖用音樂説出他們眼中所看到的真正的生活。這是中國搖滾樂的一場文藝復興,而魔岩就是這場文藝復興的帶頭大哥,而作為《音像世界》的編輯,丁夏見證了這一場聲勢浩蕩的文藝復興。

成立於90年代初期的魔岩唱片來自台灣,但它似乎是專門為打造北京的搖滾樂而生的,丁夏回憶起那場熱鬧非凡的文藝復興運動時,情緒高漲。“魔岩最成功,也是最讓人稱道的案例,就是打造了北京的‘中國火’,在中國的流行音樂史上,它絕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回過頭去看他們取的‘中國火’這名字,真的還覺得蠻有前瞻性的。不過吊詭的是,中國的流行音樂並沒有火,而是越做越溫了,火的卻是在別的方面:比如虛高的GDP,比如膨脹貪慾的人心。”

90年代是歷史上做搖滾樂絕無僅有的理想主義的十年,這不僅開創了中國搖滾的新篇章,更讓這幫做搖滾樂的人純粹地享受了一番音樂盛宴。丁夏對自己活在某個價值體現的時刻,深感榮幸,“只有文藝的復興,才能享受産業的繁榮。”

當時的北京已經擁有了至少十幾支成型的樂隊,1989年張培仁來到北京看到、聽到這樣一些樂隊,倍感震撼。簽約于內地當時最大的出版發行機構——中國音像出版社的張楚;簽約于大地的何勇;仍舊在黑豹樂隊的竇唯,他們與這種台灣過來的鮮有體制互相吸引,於是中國搖滾應運而生。然而,在台灣,人們所看到的華語流行音樂就只是抒情和偶像這兩種形式,搖滾樂作為在當時文化裏欠缺的一部分,要解放音樂,魔岩最初作為滾石唱片的子唱片,自然運用的都是一套滾石常規的商業模式,可是被放大的市場在商業模式操作下顯然無法得到高回報,因此在談到魔岩運用商業模式推廣中國搖滾樂的時候,丁夏説:“商業模式,它就是一把雙刃劍。運作好了,它可以為對象發揚光大;運作壞了,就是今天流行音樂的現狀。我們已經多少年了都聽不到像‘中國火’那樣具有震撼力的音樂了。商業模式,從短期考量,它往往能追求利益最大化、能獲得更大的收益。但是從長遠看,它的負面效果就是過度開發,缺乏高品質的持續性。”

或者説,那也是一個文化逐步積累的時代,如果沒有魔岩引發的這場文化大爆炸,就沒有後來的商業機制可言。然而,文化的本質即是幫人創造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僅僅以一種娛樂的狀態呈現出來。“在中國玩搖滾,註定會相對比較艱難,玩搖滾的人,應該有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心態。”丁夏至今仍然保持著一種朋克態度,在搖滾樂上保持死磕精神的他堅信中國搖滾樂的未來終究會越來越來,“唱片業的前景,是一個好壞的問題。盜版和MP3的確給唱片業的生存造成了重創,但是唱片作為音樂的一種載體,只要尚沒有另一種比它音質更好的載體出現之前,它還是會存在下去。”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