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虎

時間:2013-08-15 17:06:57 | 來源:藝術中國

文/彭德

石虎依舊長髮披肩,正襟危坐,其形如獅;依舊聲音洪亮,臧否藝壇,其勢如虎。石虎曆盡人間浮華,謝絕畫壇活動,隱居北京九年,以致當今畫壇學子不聞其人,不知其畫。石虎詩、書、畫三絕,無不奇崛而自然,突兀而瀟灑。作為中式現代藝術典範,石虎反對新潮美術照搬西方,言詞激烈;反對守舊派照抄傳統,態度輕蔑。石虎排斥觀念藝術而推崇藝術觀念-非邏輯非寫實且不可言説,類似於心性,杜撰為“神覺”。石虎一生,君視天下,我行我素。在水墨人體畫和重彩人物畫領域,前不見古人。

(石虎,1942年生於易水,1964年畢業于浙江美院,1978年出訪非洲,以寫生集名躁畫壇。因畫風獨特,畢生不曾獲獎。九十年代,石虎《玄騰圖》以八百萬港元成交,創此前中國畫最高成交價。1995年起四次出資舉辦詩歌討論會。1996年應邀擔任世界華人藝術家協會(香港)主席。日前我倆約定手談,其棋風如同畫風,無視法度,隨性落子,不問勝負。其間議論藝文,慷慨陳辭,一如既往。特作短文以記其人其藝,有待來日發揮。)

石虎詩書畫

石虎寫詩寫字作畫,特立獨行,評論者不難貼上現代標簽。其詩其書其畫勾連中國文化,自由發揮,評論者也能貼上後現代標簽。石虎解釋中國傳統,新穎而貼切,不同於考據學家。在他看來,當今國人如同上帝貶謫的盲流,只有通過修煉,才有可能重返天國。石虎做夢,同李白問答,感嘆中國文化價值及其流失:君不見,何解?你沒長眼就看不見;黃河之水,何解?中國文化的喻詞;天上來何解?上帝的賜予;奔流到海不復回,何解?瀉入大海,一去不復返。石虎的詩書畫,同理同構,旨在返樸歸真,眷顧傳統而不死守。他杜撰了一組可以意會的術語,諸如象道、象式、字象、字思維、神覺等等,用來提示他的藝術。

字象之詩

石虎作詩,採用並置、拆解、倒裝、捏合等手法,把單體漢字鋪排成方塊詩。詩篇的外形規整而內含突兀,奇崛而又含蓄。他的詩消解常規詩句的語法與邏輯規則,如同今人看甲骨文的書寫,橫寫豎寫正寫倒寫都成篇章。唐宋以來的禪師喜愛詩意的思,石虎喜愛字象的詩。字象既是字的形象,也是字的象徵意味。

石虎解釋漢字,主觀意圖明顯,如同六經注我。依照經典文字學、音韻學和訓詁學思路考察,中國文字經過秦漢隸體字的變異,早期圖畫文字的直觀特徵變得曖昧,20世紀簡化漢字進一步使得繁體字的索引作用減弱或消失。所謂索引,指繁體漢字的字根儘管不直觀,但卻能引向直觀的圖形。比如美術的術,古文字將術嵌入行,寫成術。其中,行的本義即四方有路的活動空間,術用於指事:右上方那一點表示指認,被指對像是頂部帶橫杠的三腳架。這個裝置作為古代術士觀察太陽投影的儀器,功能類似明清北京故宮的日昝。術、方術、術數,充當著天地人合而為一的載體,也即藝術的初始內含。可是這個字經過隸變,變得含糊不清;當代人編纂漢語大字典,竟然又把它歸入雙人旁(彳),以致于無法解讀。

石虎標榜字感覺與字思維,繞開隸變與簡化字,直接通過古文字去感受和演繹漢字的含義,把詩歌的表達推向極端。石虎忌諱使用現代漢語的西式用詞,比如是與的,指向明確,邏輯性太強,語言缺乏彈性,同古代漢語韻味相去甚遠。他執著于漢字的直觀效果和組合效果和象外之意。石虎寫詩,不用虛詞只用實詞,即名詞、動詞、形容詞。他的是詩如果用寫成象形的先秦甲金文,視覺效果應當更有衝擊力。

石虎同人議論中西詩歌的特徵,有人講中國詩歌不科學,比如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崇尚科學的人問:昏鴉是黃昏的烏鴉,黃昏是什麼時刻,幾點幾分幾秒?石虎反問:全世界的烏鴉,都是在傍晚的某一時刻歸巢,有必要刻意論證嗎?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