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筆墨語言 劉國松:用一甲子改造"中國畫"(圖)

時間:2009-06-16 11:47:27 | 來源:中國經濟網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劉國松造紙術”

    劉國松在中國畫的技法、工具和紙張上進行了非常多的創造,他所研究的“拓墨法”獨樹一幟,而“劉國松紙”更是充滿傳奇。為了找到更適合表現現代水墨題材的紙張,劉國松跑遍了台北的紙廠,甚至還在衛生紙上畫過畫,最終,他找到了一種糊燈籠的棉紙,對它的紋理感到非常滿意,特別是這種紙有紙筋,可以擋住墨。劉國松突發奇想,如果把紙筋糊在正面,待畫完後再將紙筋撕去,就會形成一種獨特的“皴染”效果,這是過去傳統水墨畫所沒有的。剛開始,紙廠都不願意做這種紙,終於有一家紙廠的老闆也畫畫,對劉國松的想法很感興趣,但前提是必須一次買1000張,這讓囊中羞澀的劉國松頗感為難,最終只好靠舉債渡過難關。第一批“劉國松紙”雖然效果不很理想,卻轟動一時,這種被劉國松稱為“抽筋剝皮皴”的畫法,賦予了傳統水墨全新的境界,令劉國松在畫壇上聲名鵲起。

    放棄筆墨語言

    “敦煌壁畫不是在宣紙上畫的,可一樣是中國畫,你看我很多的作品,沒有用筆,可也一樣是中國畫。”

    “放棄筆墨語言,革中鋒的命”,劉國松在改造中國畫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引起了書畫界的軒然大波,曾和他住一個宿捨得朋友也撰文反對他,説:中國畫的筆墨,就像房子的梁柱一樣,是絕不可以失去的,失去了就沒有了基礎,最終會導致整個大廈的崩潰。太多的人在惡罵劉國松是“數典忘祖”,劉國松平靜地説:10年後,自然會有答案。結果,沒到10年,“巨蛋形”建築物開始流行起來,在這樣的建築中,沒有任何梁柱,但一樣結實,並沒有出現崩潰的情況。劉國松找到自己的朋友,朋友説:你是先知。

    劉國松説:過去建築有梁柱,結果阻擋了室內的空間,最多只能做籃球場,現在有了“巨蛋形”建築,室內空間沒有任何阻隔,空間更大,可以做足球場。

    改造中國畫也如此,中國人幾千年來,千千萬萬的畫家在使用筆墨,還有什麼新的線條可以出現?到了後來,文人畫甚至是一定要用中鋒,其實中鋒只是中國畫諸多表現技法之一,如今把中國畫都局限在一個技法之中,中國畫的空間還怎麼拓展?要求放棄筆墨語言,就是要像“巨蛋形”建築一樣,拆掉那些不必要的梁柱,給中國畫更大的空間。

    劉國松先生在拓展中國畫的題材上也是不遺餘力。1969年7月16日,人類首次登上月球,劉國松先生由此産生了靈感,創作了許多以登月和宇宙為題材的作品,一改中國畫與時代距離甚遠的習氣。為了進行水墨創作,2000年他在珠穆朗瑪峰山腳下采風時不幸左耳失聰。

    曾經反感中國畫

    少年時代的劉國松是漂泊的。上高中時,老師問他將來想做什麼,劉國松説想當畫家,老師建議他去考台灣師大美術系,並當眾宣佈了這個建議,搞的同學們都管劉國松叫“師範大學生”,這逼得他不得不去參加考試。第一節考木炭素描,劉國松此前從沒用過炭條,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發半個饅頭,同學告訴他,饅頭

    是當橡皮用的,可以擦掉畫錯的線,劉國松模倣著別人的樣子,用饅頭蘸水去擦,結果水蘸多了,反而越擦越黑。第一節考得稀裏嘩啦,幾乎想放棄,怕被同學笑話,勉強參加了第二節水彩考試,由於擅長國畫,結果考了第一名,就這樣,劉國松進入了大學。大學第二年,劉國鬆開始接觸油畫,一時被驚呆了。與油畫相比,劉國松感到傳統中國畫與現代生活非常脫節,缺乏油畫所體現出的鮮明的時代感,在表現形式上和藝術觀念上,油畫看上去都更加豐富。這導致劉國松對中國畫産生了反感,轉而去學油畫。整整7年,劉國松一直在油畫領域中探索,先後模倣過畢加索、馬蒂斯等大師。然而,越深入油畫,劉國松就越感到在其中很難獲取真正的突破,更無法找到自我。劉國松非常苦惱,然而,劉國松是一個不肯放棄的人,他反覆思考,不斷深入,驀然回首間,劉國松看到:既然模倣西方現代派的畫家是模倣,那麼模倣中國古代畫家同樣是模倣,為什麼一定要模倣新的而不模倣舊的呢?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