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創作上,楊炳延意識到要在書法造詣上更上一層樓,必須再次經過系統學習,於是他從1987年開始,花了3年時間讀完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專業課。他説,那時每週日一節課,從八大處騎自行車去月壇學習,去聽課時一路下坡,騎自行車特別容易;聽完課回家時饑腸轆轆加之上坡,感覺特別累,但一直堅持下來了。那時候,他學的教材是歐陽中石老師和林岫先生編寫的。卜希陽是他的班主任,無論講授理論課、臨帖或填詩,都要求非常嚴格,使其受益匪淺。
楊炳延的書法取法“歐體”,但他提倡“師古不復舊,創新不棄宗”的求學理念,經過三十年的努力,終於形成“勁美峭拔,剛柔並濟”的書風。正如先師歐陽詢“博貫經史,聰悟絕倫”那般,楊炳延亦是學而不倦、博覽經史,尤其是在就任首都圖書館領導期間,更是閱覽無數古籍善本和歷代名帖。楊炳延用學問養出了書道,用技法和勤奮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書壇聲名鵲起,並當選中國書協理事、鑒定評估委員會副主任,還被評為一級美術師,但他為人謙虛,説自己所學還遠遠不夠。
勁美峭拔止于至善
歐陽詢作為“初唐四家”之一,初學王右軍,復攻北碑,結合其剛硬正直的性格,形成筆力險勁的“歐體”。“歐體”作為初唐最具代表性的書體之一,汲取魏晉以來北方書風的嚴謹雄峻和陽剛之氣,捨棄其失之寒儉之處,又吸收六朝以來南方書風的瀟灑超逸和陰柔之韻,捨棄其流於柔靡的弊病,因此“歐體”作為晉唐之際具有重要影響的書體,烙有濃郁的時代特徵。楊炳延雖取法“歐體”,但他秉承“師古不復舊,創新不棄宗”的理念,故觀其書法,具有強烈的碑帖融合特徵,即雄強中帶有流暢超逸、筆墨濃淡處理得當、書面清新中流露出大氣。楊炳延深知,欲學古人之字,必先充分了解其人其事,方能做到真正領悟其書法精髓,所謂“字如其人”便是這個道理。對於歐陽詢,楊炳延堪稱研究入微透徹,他對歐陽詢博貫經史的才華和剛硬正直的性格頗為推崇,一直在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因為他從歐陽詢那裏洞悉唯有滿腹經綸,方能下筆如有神;同時,他亦從歐陽詢那裏學到正直的品格,在歐陽中石先生的指導下總結出“忠為首、德為上、和為貴、誠為本”的為人之道。
翻開炳延君所書《西江月·梅花》,一股清新的書卷氣息迎面撲來,恍若幽蘭飄香,令人心曠神怡。細而觀之,其筆墨凝重、幹練,且字體峭拔,仿佛朵朵遒勁的梅花迎風飄搖,炳延君似乎是用這些遒勁的梅花向眾人訴説著其為人之道;而且其書法結體嚴謹、筆畫流暢,毫無拖泥帶水之感,這與炳延君的為人是一致的,他總是給人以爽快、厚道之感,絕無半點做作;再觀其書作《沁園春?雪》,風格迥然不同。如果把《西江月?梅花》比作一位氣質優雅、秀外慧中的江南女子,那《沁園春?雪》則是一個風格潑辣、愛憎分明的北國女子。且看其用筆中鋒側鋒交相運用,多用濃墨表現其心中的北國風光,尤其“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用行草字體來表現,通過“歐體”中碑的雄偉寫法,抒發出炳延君與偉大詞人毛澤東對今朝英雄匱乏的幾多感嘆。應該説,炳延君對儒釋道的傳統文化的理解是到位的。
炳延君在文化部工作的這些年當中,與書畫圈的精英分子有諸多交流,他曾多次問道于啟功、劉炳森先生,與沈鵬先生探討交流書道,與歐陽中石先生更是結成良師益友,並於去年到首都師大作訪問學者,進一步得到歐陽中石先生的教導。與大書家的每一次切磋,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悟,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因此,他把書法從“靜心、傳情和言志”的養生之道,提升到為書壇增磚添瓦做貢獻的層面,這正是他從一個書法家到書法名家提升的開始。炳延君説,自然美才是最美。這種道法自然的心境,正是他在書道的探索和修養上止于至善的反映,一個大書家呼之欲出,我們拭目以待。
北京奧運會已勝利閉幕,“和為貴”的傳統理念通過本界奧運會,得到各國人民的廣泛認同。與炳延君的一席訪談,敝人受益匪淺,尤其是炳延君秉承的“忠為首、德為上,和為貴,誠為本”的為人之道更是讓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一個篤學尚行、止于至善的形象刻在我的腦海中,這就是炳延君。(陳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