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佳士得:藝術品交易沒有拍賣師也照樣生意興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11 17:14:02 | 文章來源: 財富中文網

2013年11月,佳士得拍賣行(Christie's)身著私人定制套裝、超級鎮定的拍賣師尤西·皮爾卡寧(Jussi Pylkk——其實是英國畫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創作的三聯畫——拍出了1.424億美元(佳士得再推培根三聯畫 勢必再掀熱潮)。當小槌落下,佳士得北美拍賣行大廳裏爆發出一陣掌聲,史蒂芬·墨菲(Steven Murphy)用幾乎旁人聽不到的聲音説道:“真是前所未見。”然而,自2011年以來擔任佳士得首席執行官、也是第一位主管這家英國拍賣行的美國人墨菲不久便會承認,這事早就該發生:它既是藝術品經濟以及佳士得成立248年曆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即單幅畫作拍出的歷史最高價——也標誌著這家受人推崇的拍賣行一項重大改組的第一階段大功告成。

第二階段是,確保公司更多地關注業務經營而非公開拍賣——即便是像在11月那個夜晚一樣,實現高達創紀錄的6.916億美元成交額。

由弗朗索瓦-亨利·皮諾(FranNational Geographic)攝影作品到5,840萬美元一隻的由傑夫·昆斯(Jeff Koons)用氣球創作的狗狗——後者在拍出培根三聯畫的同一個晚上賣出,創造了又一個高價紀錄(這一回是一件在世藝術家的作品)。

單單就拍賣本身而言,佳士得在2013年就超過了蘇富比(Sotheby's),據稱其拍賣總額高達59億美元,而它的老對手的銷售額為51億美元。這是佳士得連續第二年高居榜首。即便如此,拍賣業中超高端業務的風險也許高得驚人。佳士得的拍賣所得在12%到25%之間,但是最昂貴和最著名的藝術品拍賣收入一般不比低端藝術品高出多少。在高價拍賣品方面,拍賣行必須保證它能賣出一定的價錢。隨著全球經濟繼續增長,一批富人樂意花費億萬美元購買名畫或草坪裝飾物,拍賣行幾乎不用擔心自己的業務。可墨菲卻因為擔憂練出一種好習慣。他説:“因為我把飲食控制住了。”

正是這種焦慮促使59歲的墨菲——他分別於1980年代在西蒙與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1990年代在百代唱片公司(EMI Records)擔任過高管,2000年代在羅德爾出版公司(Rodale)任首席執行官——開始實施他所謂的經營戰略規劃的第二階段:“把經營重點不放在拍賣上,而是放在客戶身上。”在佳士得促成的交易當中,將近一半屬於私下交易,仲介活動完成于密室,而不是在坐滿衣冠楚楚的競買人的拍賣大廳裏。在佳士得成交的私下交易數量在過去三年裏增長了30%,墨菲的手下仍在四齣尋找新客戶。這家拍賣行在2013年的顧客有將近四分之一是新人,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來自亞洲,亞洲顧客的交易額首次突破了10億美元。佳士得于去年10月在上海開了一家辦事處(中國目前的交易額佔了該公司全球總量的22%),12月又在印度孟買開了一家。

墨菲計劃的第三步是電子商務,目前它在公司業務當中仍然微不足道——去年的銷售額僅為2,080萬美元,佔公司71億美元全球銷售額的0.3%——但其每年的增速高達10倍。去年夏天,佳士得拍出了一台難得一見的蘋果-1(Apple-1)——即最初的蘋果電腦,連同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製作的使用手冊和圖表。拍出的價格是38.775萬美元。

墨菲説,經營藝術品就像是莫比烏斯圈(Mobius strip):看上去是不同的部分,其實是一個頭尾相接的連續體。“鐵路部門認為他們是在經營鐵路,而實際上他們是在運送旅客。”他説。同理,對佳士得來説,藝術品交易沒有拍賣師也照樣生意興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