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近期拍賣成交價連年攀升 古籍收藏漸成熱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5-20 10:07:15 | 文章來源: 齊魯晚報

 

近幾年,古籍善本在藝術品交易中成為亮點。業內人士分析稱,古籍善本之所以能成為熱點,除了拍賣公司主推該板塊外,也契合了當下藏家及公眾對古籍的文化價值和藏書這種文化行為的重新認知與認同心理。 

私藏、公藏

角逐古籍善本

日前,北京大學方面籌資一億多元,從日本回購了2萬餘冊的“大倉藏書”。據媒體報道,這批典籍經、史、子、集四部皆備,還有曾存放于翰林院的《四庫全書》進呈本。清朝乾隆皇帝為編纂《四庫全書》廣徵天下書籍時,各地通過進獻、借抄等方式提供的數目,都稱為“四庫進呈本”或“四庫採進本”,存放于翰林院。但因戰亂損失,留存於世的僅有300余種,而大倉文庫中,含有滿漢文“翰林院印”的古籍就有25種,其中一些還是已近失傳而重現的孤本,其珍貴性可見一斑。

據北大圖書館介紹,2005年,為籌措資金收購流散於民間的日本文物,大倉文化財團決定以18億日元的價格,出售“大倉藏書”,但要求需由中國國有收藏機構永久性整體收藏,不得打散拍賣。最終,北京大學在教育部會同財政部撥付一半購書款,另一半由北大籌集承擔的方案下,解決了購書經費問題。中央文史館館長袁行霈對此評價稱,“這是100多年來,中國首次大批量回購留存海外的中國典籍”。

除了這樣大規模的公藏,近年來,私藏藏家在古籍市場中表現也十分活躍,甚至出現公、私藏競相角逐的現象。2012年,鳳凰集團在匡時拍賣以2.16億元的天價競得過雲樓藏書,打破了古籍善本拍賣的世界紀錄,北京大學雖欲行使優先購買權,最終藏書仍花落江蘇,這場古籍爭奪戰也讓“過雲樓”聲名大噪。據悉,“過雲樓”藏曆代古籍善本是由海內外孤本、宋版《錦繡萬花谷》全八十卷領銜的179種、1292冊組成。早在之前,南京圖書館已收藏了“過雲樓藏書”的四分之三——541部3707冊,內容涵蓋經、史、子、集四大部類,版本類別完備精善,幾乎囊括古代紙質書籍的所有類型,橫跨宋、元、明、清,地域上除中國歷代版本外,還有少量日本刻本和朝鮮刻本。而這次拍賣,則成功刷新了中國古籍拍賣的世界紀錄,為古籍拍賣樹立了一個新的市場標桿,再促古籍收藏熱潮。

文物、藝術性的

綜合考量

在業內,1911年以前的書籍稱為古籍,1949年之前的稱為舊書。所謂古籍善本,指的是古代珍貴的文獻資料,珍貴、稀有、內容精善的古書刻本、寫本都可統稱為“善本”,還包括書籍、雕版、信札、石碑、檔案等。

據專家介紹,刻本時代性較明顯,可依據版式、字體加以區分,宋代刻書版式前期多白口,四週單邊;後期仍多白口,左右雙邊、上下單邊,少數四週雙邊。用紙多稱為白麻紙、黃麻紙和竹紙。現在市場上,宋版書都是按頁論價,由於珍貴稀有,其市場價格自然還將進一步上升。而元代刻書承南宋遺風,元初的某些刻書風格特點與舊書無大差異。每版中縫線的上下兩端為寬粗墨印的黑條,字體大多模倣趙孟頫,且多用俗體字或簡體字,不像宋版書那樣,皇帝的嫌名廟諱處處可見。明代刻書分為早中晚三期,風格不盡相同,粗略概括起來,明初至正德時期的刻書特點可概括為黑口、趙字(趙孟頫字體),嘉靖至萬曆時期為“白口、方字、倣宋”;天啟至崇禎時期的刻書又表現為“白口、長字、有諱”。目前市場上明版書的價格要比宋版書低很多,且其價格也比較平穩,近年關註明版書收藏的人有所增多。相對而言,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數量較少,售價比以後的清版書昂貴許多。

原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室主任、中山大學圖書館特聘專家沈津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古籍的價值取決於是否具備文物性、藝術性和學術性。他認為,像明代及明代以前所出版的所有刻本、抄本;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傳較少(不超過5部)的刻本、抄本;在印刷上能反映中國印刷技術發展,代表一定時期印刷水準的各種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較精版畫的刻本;辛亥革命前在學術研究上有獨到見解或有學派特點,或集眾説較有系統的稿本,以及流傳很少的刻本、抄本;有名人學者批校、題跋或抄錄前人批校而有參考價值的印、抄本等,都是非常有收藏價值的。所以,收藏古籍要多方面考量。

是文物,更是書籍

近年來拍賣會上,線裝古籍連連拍出令人吃驚的高價。據了解,國內目前所能找到的宋刻本總量不超過1200本,多數已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北京嘉德和上海朵雲軒開闢古籍善本專場拍賣的時候,還有為數不少的佳品出現,珍稀的宋元刻本亦時有所見。隨著時間推移,藏家想找一件珍稀的明清作品也十分困難。

伴隨精品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的局面,專家認為,除了古籍的年代,存世量、文物學術價值的綜合衡量也是十分重要的。品相完好、稀缺更是評價古籍的兩大關鍵,如果保存不好,只是殘頁,即使遠至宋版,也不及品相完整的明版、清版書珍貴,所以藏家可系統收藏,而非只盯著年代這點不放。除了價格偏高古籍善本,藏書界還將流傳較廣、年代較晚或者存世量較大的古籍稱為“通行本”。清代中期以後,很多藏書家將私藏的宋元秘本翻刻成書,其中相當多的書籍不但內容重要,形式上也保存了宋、元善本的風貌,目前市場價格價位適中,很有收藏潛力;此外,20世紀初的一部分古籍善本,也值得投資者收藏,民國印本就可作為登堂入室的嘗試。

當然,古籍不僅是文物,更是書籍。古籍入手後不僅需要珍惜保護,也更需好好利用。在熱鬧的善本收藏市場上,真正懂書、愛書的藏書家少之又少,這是因為我國古籍善本收藏理念還較落後,不少人只是為投資而收藏。專家表示,善本是好書,具有文物和文獻的雙重價值,不可僅將其視作可以升值的文物,更應投入才智加以充分研究,發揮其古典文獻價值,這樣才能支撐起整個善本收藏界的健康發展。

古籍善本近期拍賣成交價一覽表◥◥

作品 拍賣時間 成交價(元)

過雲樓藏古籍善本 2012-06-04 216,200,000

北宋 唐坰《致胡宗愈伸慰帖頁》 2010-12-10 91,280,000

弘一法師《華嚴集聯三百》 2011-12-28 60,950,000

陶叔獻輯《兩漢策要十二卷》 2011-05-22 48,300,000

曾紆《草書與允直知縣七哥札》 2010-12-04 45,920,000

《佛説摩訶衍寶嚴經》(南宋《思溪藏》、明代《洪武南藏》刻本) 2011-12-16 41,837,000

明諸家 書札八十五通 2010-11-21 35,280,000

隋 陸法言《鉅宋廣韻》五卷 2012-12-07 34,500,000

顧炎武書《五台山記》 2013-05-10 31,625,000

弘一法師書《金剛經》 2011-12-16 30,728,000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