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阿特姐夫日夜場”拍賣微信群
2014年春節,一個名為“阿特姐夫紅包群”的微信群在藝術圈大紅。曾經在微網志上具有高知名度的阿特姐姐,圈內人士都猜不到她的真實名字,但是“混跡”于微信圈的阿特姐夫是泓盛拍賣的胡湖在藝術圈裏是無人不曉。“拍賣群為什麼是胡湖做起來了,就是因為他在春節的時候辦了一個紅包群,他把藝術媒體、拍賣行、畫廊等藝術圈相關人士都拉了進來。
記者、編輯們甚至一些大佬都搶錢搶得很開心,這個熱度也延伸到現在的'阿特姐夫日夜場'拍賣群裏了,甚至在拍賣的時候也會彼此逗一逗。”夏彥國笑著介紹説:“那個群裏面不僅有藏家,也有美術館館長、策展人、批評家、媒體人等圈內知名人士。拍品多是萬元以下的年輕藝術家作品,參與買賣的也大都是一些圈內人。
我曾經嘗試過把一件比較觀念的當代藝術作品放到一個企業家的群裏,幾乎沒人感興趣,但在我的朋友圈裏卻得到了熱搶。”在胡湖看來,“阿特姐夫日夜場”拍賣群的偶然性不僅僅存在於建成之初,“有的時候可能會在下午才看到不錯的拍品,然後就臨時決定晚上拍賣,但卻會拍的很好。比如上次那件劉野的版畫作品,我在晚上六七點鐘的時候才開始發佈拍品,我想這麼晚發佈應該不會有太多的人來關注,可能會成為一個漏。”令他想不到的是,那件拍品竟然拍到了31500元。“這個價格跟傳統拍賣中的價格是差不多的,絕對在我的意料之外。”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依託于微信平臺找到了合適的買家,不僅節省了成本,還可以快速有效地進行傳播和行銷。
但是,偶然性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長遠的問題。胡湖説,現在考慮更多的是該如何去分配時間安排不同種類的拍品,“不可能永遠都有好的作品在等著,所以我還應該考慮在作品欠缺的時候如何去保持拍賣的熱度。在出現大量好作品的時候,該如何去分配這些作品,保持一個穩定的節奏等。”與傳統拍賣行相比,微信群拍賣節省了很多繁雜的步驟。比如徵集作品、製作圖錄、巡展等。“阿特姐夫日夜場”拍賣群在徵集上還是屬於個人的行為,並沒有完全按照拍賣公司的正規手續來辦理一些業務,比如委託金、簽合同之類的事情,現在完全是口頭上的一種合約和行為,佣金也是非常低。“我們這個就是短平快,與委託人之間更多地是依靠相互信任的感覺。這種信任也是源自於微信本身的特點,比如群裏面大部分的人我都認識,交易的安全性自然就會升高。”胡湖説:“重要的是大家玩得高興。微信群拍賣進行這麼久,還沒有出現過違約、欠款及長時間不付款的現象。”
“阿特姐夫日夜場”拍賣微信群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群內人員不斷更新。“因為微信群人員設置有上限,所以我基本上只要求買家進入。如果你很長時間未在群內出價的話,很可能會被請出去,然後把一些想出價的買家拉進來。”這種不斷的“換血”也從另外一點上保證了群內的活躍度。但是,當人員出現了變動的時候,需求也會隨之變動,胡湖也會對拍品進行調整。“對於這個微信群,現在暫時定位在當代藝術,以後也許會考慮推出其他形式的拍品。比如書畫。我不會非要定位在一種類型的拍品上面。”“每天8-10件的成交量,每件均價在3000元,最高成交單件達到31500元。”胡湖説,他完全沒有想到這麼快就能夠在群裏成交這麼高價格的作品,“我希望以後再做一些精品專場拍賣,可以使大家的選擇更豐富。”
現在看來,傳統拍賣並不能滿足這個市場的所有需求,隨著網際網路深層次的滲透,線上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通過微信群拍賣,胡湖發現,每件3000元上下的作品購買熱度最高,“所以我對藝術市場中低端客戶群體的購買還是有很大的信心的,重要的是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運營和推廣。”他説。前幾日,“阿特姐夫日夜場”150人的群已經封頂,為此胡湖建設了另外一個同步群。在夏彥國看來,這反而是一個更好的競拍方式:“如果大家都在一個群裏,想要的人就會發言説不要跟我搶了,大家看到也不好意思再搶,但是如果是在兩個群裏同時競價的話,就有一部分的競價是看不到的,這是不錯的行銷策略。”
“阿特姐夫日夜場”的三大法寶:低底價、新穎、交互趣味性
無論是年輕藝術家的藝術作品,還是名家作品及市場硬通貨,胡湖都會説服送拍人定一個比較低的起拍價,“主要原因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拍賣中來。比如前幾天公佈的一張劉野的版畫作品,如果在傳統拍賣行,他們一定會按照市場價格來定底價,我就建議乾脆來一次無底價的拍賣,委託人也非常支援。”這個群涌進一些新的購買者令胡湖感到欣喜。“比如一些藝術媒體記者可能會花幾千元買件藝術作品。這種事情也許只能在這種特定的群體中才可以實現,因為這種拍賣的形式相對於正經從畫廊或者是博覽會上買東西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你加一點、我加一點的感覺非常好玩。”夏彥國介紹説。
新藏家的涌入也讓胡湖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和思路。“我的目標一開始就不是藝術圈內的那些大咖級人物。相反,我的主要買家定位是藝術圈的眾多從業者,以及市場上的中小玩家。比如你,很可能就是我的目標用戶之一。這些人了解藝術品,了解藝術品的價值,但在平時你是很少有機會去拍賣行舉一口的。
不同的是,在微信群拍賣,就可以很簡單實現。”胡湖笑著解釋道。有些收藏大咖也喜歡在裏面叫價,“比如一些在拍賣場中出手幾百萬的買家一樣會在群裏參與競價,這也説明他們多元化的一種需求。”很好玩的是,有些很有名的藏家可能會因為50塊錢而放棄掉拍品。50塊錢相對於傳統拍賣並不算什麼,為什麼會在微信群裏這麼斤斤計較呢?胡湖解釋説:“一個是反映出大家用好玩的心態來對待這種拍賣形式,就像在新年的紅包群裏,拍賣大佬也會表現出為了10塊錢而瘋搶的孩子氣。另外也説明,線上拍賣不能把競價階梯設置太高,太高就會缺少活躍度。”所以,胡湖認為,一定要真正了解買家和賣家雙方的需求是什麼,“現在很多藝術品電商或者是網際網路平臺都沒有做特別清晰的分析,自然得不到真正想要的效果。”微信拍賣夾雜著群內人的七嘴八舌,非常生動有趣。不僅是買東西的人,送藏品的賣家也大多是抱著來玩的心態。“其實很多委託方在群裏面既是買家也是賣家,他們很享受這個過程,也願意拿出一些東西與大家分享。
賣家基本都會給我們一個比較低的底價,大家也不會用市場價來評判群內的作品成交價,我們也沒有公開發佈詳細的成交數據。”胡湖説。吃到群內第一隻螃蟹的人是藝術圈內的彭瑋。按胡湖的説法是,她用一秒鐘的時間把拍品給秒到了。她笑著解釋説:“我知道那天是第一次拍賣,巧在我正好看到了。只是知道那是一件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覺得封頂價才600塊錢,很便宜,就直接出封頂價了。”在提到群內拍賣的感受時,她很開心地直呼好玩:“大家享受你我瘋搶的感覺,有點衝動性消費。另外也因為胡湖定的價位並不貴,都是千元甚至幾百的東西,如果更貴的話,可能大家會更理性一些。”對於藝術家而言,這種微信群拍賣也是一個很好的推廣和宣傳方式。
“因為這個群裏聚集了那麼多藝術圈內專業人士和藏家,這種有效性甚至比得上開辦一個展覽。不僅對於藝術家是一種宣傳,對於任何一位在群裏買東西的人來説,能公開競得標的,他心裏都會有一種不同的滿足感,這也是大家參與性很強的一個原因所在。”夏彥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