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為什麼名人業餘藝術作品高價頻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06 10:00:26 | 文章來源: 財富堂

通常,只有名家精品才能賣出高價,但有時外行的業餘作品也能被買家熱捧。

去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淘寶網、支付寶的創始人馬雲到藝術品市場大出風頭,他的一幅畫作在“淘寶官方拍賣”經過激烈競爭,以242萬元成交。拍賣從19曰開始至預定時間共出價九百餘次,之後仍有人持續競買,延時5小時12分、經六十余次加價方告落槌,競得者共出價85次。至於馬雲那件墨寶的尊容,很多網友竟“不確定到底是啥”,有人説像太極’有人説像蛋糕卷,有人説像蝸牛,有人説像煎餅果子,有人説像塔防遊戲。

馬雲作品

事實上,這件讓網友大呼看不懂的大作,是馬雲首次嘗試畫畫。馬雲2013年5月宣佈卸任阿里巴巴CEO後,才開始學畫。此次拍賣源於“雙十二”前他在其“江湖情”扎堆裏的一次玩笑,他承諾:如果“雙十二”扎堆堆友超過10萬,便創作一幅“馬體墨寶”,並笑稱如果有人買去,500年後將以50億元回購。“雙十二”當天,“江湖情”扎堆堆友近40萬,馬雲隨後兌現諾言。馬雲初弄丹青,畫價便與不少畫壇名家比肩,那些臨池數十載、廢紙三千卻市場平淡的畫家,肯定汗顏不止。

可以更讓畫家汗顏的,是馬雲在商界的

超級知名度。馬雲新世紀以來殊榮不斷,比如2001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百位未來領袖、2002年日本《日經》雜誌封面人物、2004年CCTV十大年度經濟人物、2008年《巴隆金融週刊》全球30位最佳CEO、2008年美國《商業週刊》25位網際網路業最具影響力人物、2009年《商業週刊》中國最具影響力40人、2009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9年美國《時代》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2010年美國《財富》雜誌最聰明CEO、2012年《財富》雜誌中國最具影響力50位商界領袖、2012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13年英國《金融時報》風雲人物。

叱吒商界的馬雲,很容易形成暈輪效應。在投資行為學中,暈輪效應(HaloEffect)又稱光環效應、成見效應,指在人際知覺中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一旦某人或某物給人以好印象,他的其他品性也會得到好評價,就像日月在雲霧作用下向周圍彌散出的巨大光環。比如《韓非子?説難篇》載,男寵彌子瑕年輕時相貌英俊,甚得衛靈公喜愛。他得知母親患病,連夜私乘衛靈公的車趕回家。依法,偷駕君車者應判刖刑(斷足),君主聽説後反而讚美説:“孝哉,為母之故,忘其刖罪。”不久,他和衛靈公同遊桃園,把吃了一半的甜桃獻給衛靈公。衛靈公卻誇獎説:“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策展人岳路平認為,馬雲作品是否值200多萬,不能單純看馬雲的繪畫水準,而是必須把來往和扎堆的價值(甚至包括淘寶和阿裏的價值)作為核心變數來評估。《人民日報》的觀點更為直接,“馬體畫”吸引眼球、拍得高價,關鍵還是在於作者本人的名人效應、企業的精心行銷策劃,以及一些人的獵奇心態。與之相似,2010年12月,趙本山的書法《龍騰鳳舞》在“劉岩文藝專項基金慈善拍賣會”拍出92萬元,2011年3月,倪萍的《韻》在“中國扶貧基金會慈善晚會”拍出118萬元。諸如此類的藝術品市場事件中,買家的出價絕大部分是衝著作者在書畫之外的光環。

當然,悅目的日暈和月暈總有褪去的時候。暈輪效應的誤區在於,僅抓住了事物的個別特徵,或把無關的個別特徵聯繫在一起,這種臆造出來的相關性未必穩定。《韓非子》中説,後來彌子瑕年老色衰,衛靈公疏淡了他,因有事得罪,衛靈公罵道:這傢夥曾經詐稱我的命令偷駕我的車,還曾經把咬剩下的桃子給我吃!馬雲的墨寶在500年後是否值50億元,買家能否對明星們的業餘作品興趣不減,還要看他們的光環到底能保持多久。

對於光環下的著名畫家的平庸作品,以及光環下的著名畫派中的平庸畫家,這個道理也完全適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