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海外藝術品淘寶 高溫持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17 10:09:58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觀眾參觀亞洲藝術周中的參展作品

近幾天,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流散于海外100多年的7根圓明園石柱,有望于9月回國。而促成此事的是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與挪威卑爾根KODE博物館。據悉,黃怒波將捐資1000萬挪威克朗(約合990萬元),要求將該博物館收藏的7根圓明園石柱歸還中國。同時,收藏家劉益謙在紐約競得的《功甫帖》真偽之爭一直持續至今,他表示,這一事件對於他購買藝術品的心氣打擊很大。兩則新聞的內容雖然不同,但都涉及流散海外的中國文物回流問題。新年伊始,隨之而來的仍舊是浩蕩的中國海外藝術品淘寶團的起航。

接踵而至的中國藝術品“集會”

近年來,國內收藏家、藝術品經紀人、企業家和投資客前往海外,購買中國藝術品的熱潮不減,他們不惜重金,通過各種渠道回購流失海外的中國藝術品,中國古董藝術品在海外也屢創天價,資本驅使下的海外藝術品淘寶熱已燃遍全球。

從3月14日至22日,一連串精心策劃的藝術活動將在紐約亞洲藝術週期間陸續展開。藝術品經紀人梁曉新介紹,除了例行的蘇富比與佳士得的大型拍賣以外,亞洲協會的丹薩替寺造像特展、藍捷裏的青銅器與古代雕塑特展都是值得期待的。本次藝術周的參展古董商達到了47家之多,包括來自比利時的青銅女王Gisele Croes 及法國老牌古董商Jacques Barrere,除了11家專門經營日本及南韓藝術外,剩下的36家均主打高古青銅器與印度及西藏佛教藝術,多元化的展銷品種必然會吸引很多國內的大小行家。

“紐約亞洲藝術周更像是一個專業的主題式行銷方案,將商家、博物館、拍賣行整合在一個大平臺上,使學者、收藏家、古玩商、拍賣行等圈子的精英共聚一堂,學術、商業、趣味並重,多種資源共用。這種開放式、但又專業的運作方案,會給國內同行新的啟發。”梁曉新介紹説。

其中,中國古代青銅器與佛教藝術是這次盛會的既定主題,佳士得徵集到了創下當年中國藝術品成交紀錄的青銅重器“皿天全方罍”;而蘇富比則在3月18日推出“金石斯文:重要中國古代青銅器暨吳大澄(吉金圖)”專場拍賣,這是繼2013年秋拍推出的“禮器輝煌——朱利思·艾伯哈特收藏重要中國古代青銅禮器”專場取得100%成交的驕人紀錄後,再次推出上古青銅禮器專場。

與此同時,具有影響力的古董博覽會——荷蘭馬斯特裏赫特國際古董藝術博覽會也將繼續成為中國藝術品買家關注的焦點。該博覽會成立於1975年,每年邀請世界各地古董藝術品數百家頂尖業者展出其經營領域的古董藝術品。馬斯特裏赫特國際古董藝術博覽會早年的中國藝術品相對很少,但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展會上的中國面孔和中國藝術品已顯著增加。

而日本在3月也有多場中國藝術品交易盛會,在東京和京都,多場藝術節或古董節也將拉開序幕。

持續升溫的海外淘寶熱

世界各地的中國藝術品的銷量持續上升,而近半的買家來自中國大陸,這一趨勢表明,亞洲收藏家尤其是中國藏家越來越關注國際市場。

作為中國文物協會、中國古陶瓷協會的會員,上海收藏家程庸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到歐洲各大古玩藝術品集散地淘寶,對文物深有研究,對世界各地博物館裏的展品如數家珍。在最近幾年,更是成為上海團隊出國尋寶的“軍師”。在程庸看來,吸引內地海外淘寶大軍最重要的是留存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文物數量較大,目前,中國藝術品價格最高的瓷器在海外誕生,尤其是瓷器,成為全球流通的藝術品,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其次,國內藝術品投資人、經紀人熱衷海外淘寶的另一原因在於其高額利潤,國內藝術品價格在最近幾年價格大幅上漲,與海外形成很大的價格差,這是國內買家海外撿漏的驅動力。比如,2013年以2.3644億港元成交的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在當年法國拍賣中,成交價僅為5900法郎。從投資角度講,藝術品的確是目前投資較好的門類,回報率也較高。

與此同時,大量赴海外淘寶的投資者也助長了流失海外的中國藝術品價格翻漲。比如,在2012年日本東京中央拍賣春拍中,有一件被視為明末畫家藍瑛的手卷,從4萬元起拍,最終以800多萬元成交,一年半後出現在內地拍場,雖然流拍,但其估價已升至900萬元至1500萬元。

也正是看中這種差價和利潤,海外藝術品的購買者以投資客居多,據程庸介紹,組團去國外淘寶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介入藝術品投資的民營企業家,以中小企業為主,個別企業家本身就是收藏愛好者,而做古玩藝術品買賣生意的比真正收藏的人還多。中國民間熱錢涌向流失在海外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也是順應藝術品流向富裕地區的趨勢。國內藝術品市場近年來的成交量越來越大,所以吸引了大量珍品從海外回流。對於海外收藏家而言,一方面由於中國藝術品近幾年市場行情好,願意將作品放出來;另一方面,隨著老一輩收藏家逐漸退出,年輕一代繼承者的興趣和愛好發生轉移,將以往的藏品推出市場。

海外淘寶陷阱 策略與趨勢

海外淘寶泥沙俱下、陷阱重重,一定要具有專業的眼光,收藏應該是理智的行為,必須以文化的積澱和對文物的敬畏作為收藏前提。

亞洲藝術周主席亨利表示,收藏界對亞洲藝術品市場的關注和了解連年升溫,而來自亞洲尤其是中國的買家也越來越國際化。“在短短一週的時間內,全球頂尖的藝術商和藏家,將最好的亞洲藝術品拿出來展示交易,這就是亞洲藝術周的魅力所在,亞洲藝術品的熱潮還將繼續。”亨利説。

梁曉新認為,海外淘寶在過去有過高潮,在未來仍舊不會消除。梁曉新介紹,從歐美市場來看,目前中國藝術品的主流仍集中在瓷器和佛像兩大門類,這兩個門類在國外的收藏、交易都很成熟,未來應該還是以這兩個門類為主。青銅器雖然在最近兩年出現熱潮,但海外的供應量不足以形成市場潮流,此外,青銅器在國內的流通受到管制,更難在內地呈現交易熱。

程庸則介紹,從海外淘寶的人員構成上説,在以往的淘寶隊伍中,以文化和鑒賞水準偏低的企業家和藝術品經紀人為主,很多人對文物的了解不深入。但最近幾年的新增人員中,文化知識高,年齡相對年輕,以知識為支撐,海外淘寶從根本上回歸理性,少了一些盲目搶購行為。程庸尤其強調,花過多的錢搶奪流失海外的中國藝術品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尤其是對於一些本身是在戰爭中被掠奪的藝術品,用高價回購,本身就是縱容外國人對我們進行二次侵略。

不過,很多業內人士也表示,隨著資訊流通的快捷,海外撿漏的可能性逐漸變少。長期往來于日本的張先生如此表示,如果完全抱著淘寶的心情,要買便宜且很好的物件比較難,日本對中國文物的理解根深蒂固,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些物件的價格、價值都是經過認定的,如果是真的,價錢也不會很便宜。

此外,專家表示,海外回流文物並不都是真品和精品,近年來,魚龍混雜的贗品文物回流現象愈演愈烈。很多中國內地製造的贗品,在中外古董商勾結串通下,經過海外小拍賣公司或者國外古董店之手又流回國內。“過去20年,海外贗品經由不同途徑,洗白回流國內,甚至成為拍賣圖錄封面或封底的事屢見不鮮,購買海外回流文物,還要擦亮眼睛。”程庸告誡海外淘寶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