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藝術深圳”將開幕 中國藝術市場“第三世界”水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14 14:08:39 | 文章來源: 深圳特區報

“藝術”+“地名”恐怕是近年來藝術界最常見的一個命名格式,而冠以這些名字的,通常都是代表當地最高水準的藝術博覽會,如“藝術北京”、“藝術廣東”、“藝術香港”等。這個版圖即將增加新的一員:首屆“藝術深圳”將於12月在會展中心舉行。

“2013藝術深圳”由文博會組委會辦公室主辦,深圳報業集團和深圳文博會公司承辦,旨在成為中國南方藝術品交易的重要平臺。近日,該展的藝術顧問、中央美院教授、著名學者趙力來到深圳進行籌備工作,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暢談對深圳市場的期許,以及對全國市場的觀察。

深圳不做自己的品牌太虧了

深圳特區報:目前國內許多城市都在做藝博會,深圳該如何形成自己的定位?

趙力:藝術博覽會起因無非有二:一種是充分利用本地藝術資源,比如巴黎、紐約、科隆等,他們有大量藝術家,有非常完善的美術館博物館體制,整座城市的創新性很高,所以他們的博覽會專業性特別強;而另一種,則強調服務能力,它跟城市的商業發展、交通情況密切相關。

相比之下,“藝術北京”和上海藝博會都屬於前一種,他們當地就有很強大的藝術資源可以利用。而“藝術深圳”更像後一種。但深圳未來也有可能轉型,因為深圳是“設計之都”,慢慢地這裡也會聚集藝術和創意人才,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會給博覽會的未來發展帶來無限空間。

深圳特區報:深圳在南中國的藝術市場中應該起到什麼作用?

趙力:其實從歷史來看,藝術品拍賣最早就是90年代在深圳開始的。只是後來人們似乎沒有充分認識到這個領域的重要性,逐漸被其他城市趕超,目前遠遠沒有達到它所應有的位置。

但換個角度來看,深圳的發展潛力不容小看:這裡的GDP在國內名列前茅,這裡的文化設施甚至比北京還強,而且精英匯集程度很高,前海的金融政策也有所改革。以後深圳在藝術市場的面目,極有可能是跟香港聯合在一起,從服務能力和資源引進都會有優勢,成為藝術市場的前哨。

深圳特區報:您接觸過深圳的藏家嗎?他們有什麼特點?

趙力:有個很有趣的現象,不少地方的藏家都有地域性特點,比如北京藏家更包容多元,上海藏家更洋派,而廣州的藏家則偏好傳統與寫實。然而深圳由於是移民城市,口味很多元化,也許是受到香港影響,有不少人還喜歡影像、照片作品。這是我沒想到的。

其實深圳不缺藏家,但他們很少在本地消費,而多在香港、廣州、北京購買,所以我覺得深圳不做自己的藝博會品牌有點虧,希望“藝術深圳”能填補這一環。

藝博會是藝術市場“潤滑劑”

深圳特區報:跟上海、北京、廣州相比,深圳的藝術市場氛圍並不濃厚,有影響力的畫廊也不多。您覺得“藝術深圳”的舉辦,對促進本地完善藝術産業鏈條有促進作用嗎?

趙力:從現有情況來看,深圳在拍賣和畫廊都還是有缺陷,如何加速度發展,博覽會可以成為一個潤滑劑。其實北京上世紀90年代開始做藝博會的時候難度也很大,畫廊很少,拍賣公司就幾家,而博覽會的作用就是通過展會的形式來宣傳。對畫廊來説,能否交易決定著他們能否生存,而現在北京不少畫廊的博覽會交易能佔到他們全年交易的30%左右,博覽會也是畫廊主認識客戶的主要渠道。

深圳如果能辦好“藝術深圳”,就能很大程度上解決畫廊的銷售和客戶渠道問題,畫廊服務跟上後,二次拍賣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在藝術品交易鏈條中,博覽會是非常重要的。

深圳特區報:雖然國內的藝博會大多打著“國際”的名號,但國外的畫廊想進入中國參展難度很大,導致許多冠以“國際”名號的國內藝博會都面臨著“自己和自己玩”的尷尬局面,如2013上海藝博會海外展位只有17%左右,而北京藝博會也只有兩成。要達到真正的“國際化”,需要有什麼條件?

趙力:最大的瓶頸就是關稅政策。我曾做過調查,中國關稅整體偏高,而藝術品在關稅清單中又是沒有單獨成項的,只能靠在別的項目上。要想吸引國際展商來參展,對關稅政策進行微調是很有必要的。其實歐盟的關稅也很高,但他們針對藝術博覽會有特殊政策,博覽會是城市的名片,能帶來的邊際效應不可忽視。就像我去巴塞爾看展,沒有一次能成功訂房,都只能定在蘇黎世等周邊地區,每天來回兩個小時。而且他們拉動的是高層次人群的消費。有品位,有名,有利,為什麼不支援呢?

海外所有畫廊都知道中國是個增長性的市場,並且不斷發生變化,像萬達集團花1.7個億去買畢加索的作品,就表示國內藏家也在關注國際藝術資源。這些現象在國外畫廊的眼裏,都是非常現實的,他們也願意通過合作跟我們一起培育市場,等待下一步的改變。

中國藝術市場的春天還沒到來

深圳特區報:今年秋拍創下了幾個市場紀錄。您覺得今年出現的高價作品是偶然結果嗎?還是經歷了前幾年的調整後,市場已經開始走上正軌?

趙力:我們看到高價作品就以為觸到了天花板,那是不客觀的。實際上我覺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春天還沒到來,現在所有的環境、條件都是初級的。對於上億元的作品,不能光看數據,要看它在藝術市場中的關係。2011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最好的一年,有33件拍品過億,看起來很高,但實際上當年的成交數量有30萬件。你覺得那33件作品能代表市場,還是那30萬件?如果是以後者來看,它們的平均成交價格遠遠低於世界水準,還是“第三世界”水準呢。

再説中國的藝術市場份額在世界數一數二,但是你買了嗎?我們大部分人都沒買!這些藝術品都集中在極少數人手裏,而這少部分人就創造了世界數一數二成績。但恒大能達到世界水準,其他俱樂部可以嗎?整體大環境的改變需要花很長時間,以後中國藝術品市場增長一百倍以上沒問題。

深圳特區報:您策劃的“青年藝術100”從2011年開始至今,已經成為培養年輕藝術家的重要品牌。這次您將讓他們亮相“藝術深圳”,準備情況如何?

趙力:“青年藝術100”每年從全國各地挑選一百位青年藝術家,幫助他們展示、交流,為他們提供學術支援,也希望公眾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對年輕藝術家來説,關注的目光可能比麵包更重要。這次我們從一百位藝術家中挑選了近六十人,專門為深圳創作了一批新的作品。另外我們從歷年活動中挑選了10位最優秀的,單獨做了一個精品展。還做了一個當代水墨展。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説,這次的展覽一定很精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