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巾幗不讓鬚眉,芬蘭女畫家名作亮相倫敦蘇富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13 09:41:4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物網

海蓮娜·夏白克《威廉·馮·施威林之死》

倫敦蘇富比將於2013年11月20日舉辦《十九世紀歐洲名家畫作甄選佳品》專場拍賣會,屆時由芬蘭現代派表現主義著名女畫家海蓮娜·夏白克于1927年創作的經典布面油畫作品《威廉·馮·施威林之死》(TheDeathofWilhelmvonSchwerin)將驚艷亮相本次拍會,拍前估價為10萬至1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98.1萬至147.2萬元)。該珍貴畫作首次現身藝術品市場進行公開拍賣,此前一直由斯德哥爾摩私人藏家艾倫(Åhlén)家族珍藏,代代相傳,保存完好,出處明確,因此備受藏家青睞。1991年,艾倫家族曾將其收藏的一幅夏白克重要作品《虔誠的教徒》(Church-goers)贈予芬蘭赫爾辛基阿黛濃美術館(HelsinkiAteneum),轟動一時。

蘇富比十九世紀歐洲精美繪畫藝術部負責人艾德里安·比德爾(AdrianBiddell)表示:“我行對此次能夠將北歐知名女畫家夏白克的罕見畫作帶入藝術品拍賣市場而深感榮幸。11月份上拍的這幅《威廉·馮·施威林之死》精美畫作極為珍貴,可讓廣大藏家一睹該瑰麗藏品的獨特魅力。這件作品採用了現代主義風格的創作技巧,生動刻畫了激戰中英雄逝去的悲壯場景,再現了歷史變遷中的著名戰爭場面。許多知名畫家此前均曾描繪過這一重要歷史時刻,其中可能以美國新古典主義畫家本傑明·韋斯特(BenjaminWest)作品《沃爾夫將軍之死》(TheDeathofGeneralWolf)最為人們所熟知。但這幅畫作《威廉·馮·施威林之死》的創作意義與其他佳品較為不同,該作品借助隱喻手法,意在通過施威林戰士的年輕生命,展現芬蘭這一新生國家的強大力量與信念,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表明雖然芬蘭僅僅獨立了十年,但卻擁有著蓬勃向上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在該作品中,畫家夏白克非常善於利用簡單的筆觸來勾勒人物形象,迸發出強大的視覺效果,體現了深厚的精神內涵。”

作品《威廉·馮·施威林之死》創作于1927年,描繪了芬蘭戰爭中該國最年輕英雄逝去的悲壯場景。回顧歷史,1808年2月至1809年9月,瑞典與俄羅斯帝國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戰爭,瑞典大敗,隨後將芬蘭割讓給了俄羅斯。從此以後,芬蘭一直是俄羅斯的大公國,直至1917年獨立。

據了解,畫家夏白克作品《舞鞋》(DancingShoes)曾于2008年5月在倫敦蘇富比創下該畫家的歷史成交記錄,錄得304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980萬元),從此其市場關注度持續走高,值得期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