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對合生元、美讚臣、多美滋、雅培等六家涉嫌價格壟斷的企業,開出了共計6.6873億元人民幣的罰款,對涉嫌操縱黃、鉑金飾品價格的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以及老鳳祥銀樓、老廟等5家金店進行了千萬處罰。“反壟斷”一詞頓時大熱。
相對奶粉、黃金市場,藝術品市場更加讓人難以捉摸。個別畫家的作品動輒上百萬、上千萬,不禁讓人産生疑問:到底是誰規定的這樣的高價?藝術品價格逐年暴漲到底存不存在價格壟斷?又是誰參與了藝術品的價格壟斷鏈條?業內的資深畫廊投資人告訴筆者,藝術圈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一般中秋過後很多藝術品價格會存在一個小的漲價季。而三到五年之間,是藝術品行業一個大的漲價區間。在2008年、2011年兩個代表性年份國內幾乎所有的藝術品價格都上漲了一倍。而在2003年到2013年這個十年區間,國內大多藝術家作品價格上漲幅度平均超過20倍。這個價格漲幅已經超過了世界頂級奢侈品的漲價速度。
相比世界頂級奢侈品銷售的創意、公關、市場、銷售門店、官網等不同的運作渠道,那麼,中國藝術品作為藝術家獨立創作、獨立完成、獨立銷售的獨特商品,這個鏈條很多藝術家們既充當了設計師、企業CEO、公關專員、低端銷售員,還充當了財務總監等職責。因為直到現在,很多中國藝術家不願意把作品完全交給畫廊和拍賣行代理,他們採取多條腿走路的原則,畫廊也給、自己也銷售、拍賣也上,但是都靠當時心情決定。如果看到同等級別的藝術家開始漲價了,聽到此消息的另外的藝術家説不定也會臨時漲價,因為一切要和別人平起平坐,這是中國人的攀比心理在作怪,藝術家同樣沒有免俗。
如果單純認為藝術品價格藝術家説了算,那就大錯特錯了。拍賣行、畫廊、美術館無一例外地都參與到蓬勃發展的文化産業中,充當了幕後推手。一位藝術家從一文不名到每件藝術品都價值百萬,與這種強強聯合的模式是分不開的。
廣大的藝術品藏家也是藝術品價格暴漲的推手,如果哪位藝術家的作品流傳在高端商務或者特權人群中,那麼這些作品離價格暴漲僅僅是時間的問題了。曾經,引起全國藝術界一片譁然的天津文交所推出的藝術品資産份額産品以及後來陜西文交所推出了不到半個月就叫停的藝術品資産份額産品,都讓人見識了資本瘋狂的力量與不少民眾貧瘠的藝術品收藏常識。
不收藏實物,而收藏一些可笑的看不見摸不著的份額産品。並且收藏藝術品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投資了會升值,這迎合了一句廣為流傳的歌詞:多麼痛的領悟啊。是啊,長此以往窮人是玩不起收藏的,但是有錢的人收藏的東西就一定有品位嗎,這也是讓人疑惑的!就如日本人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曾在國際上大量收藏梵谷等很多大師的作品。結果現在看來,很多作品現在會永久地留在日本了。因為價格泡沫之後,據説當時的作品很多被鑒定為贗品,並且這些作品即使是真品,價格也都比當時縮水了很多。
藝術品價格壟斷的實質就是藝術家捆綁了畫廊、拍賣行和一些偽專家,以惡意哄抬價格、操縱藝術品市場,使藏家蒙受巨大損失,提前“吃”掉了藝術品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升值空間,或者更有甚者以次充好,以偽當真,蒙蔽收藏者,以達到不可告人的斂財目的。讓人鬱悶的是,國家發改委現在只能先關注民生産品的價格壟斷問題,對於關注度相對較小、涉及人群並不廣泛的藝術品價格壟斷問題還沒有伸出拳頭。看來除了藝術家自檢外,收藏者們也要學會對藝術品價格壟斷説“不”。讓價格高得離譜的藝術品回到高閣吧,讓藝術家都回歸文人氣,讓他們自己都不好意思要高價。也請稅務部門管管這些離譜的定價,這才是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