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水彩畫會不會是書畫板塊下一隻潛力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25 17:38:23 | 文章來源: 《第1收藏》週刊

李咏森水彩畫作品

 

水彩畫是從20世紀初期傳入中國的,上海曾是中國水彩畫的發源地和創作重鎮。不少享譽全國的海派名家如林風眠、王師子、李咏森、張充仁、陳秋草、陶冷月、哈定、謝之光、沈紹倫等都畫過水彩畫。但是到了“文革”時期,由於水彩畫的色彩比較透明,講究輕快、活潑,被人們認為不適合表現宏大的主題。還有水彩畫入門較容易,因為凡是上過學的人都知道並且學習過水彩畫,從這個意義上講,水彩畫的知名度要比國畫、油畫高得多。由於人們不太把水彩畫當回事,因此對其關注程度不是很高。翻開近10年來各大拍賣行的書畫拍賣圖錄,很少能看到為水彩畫單獨開闢專場的,最多也就是在西畫專場中放入幾幅。

市場 水彩畫長期處價值洼地

從價位方面看,目前水彩畫作品價格普遍較低,張眉蓀、李咏森、潘思同、雷雨是我國水彩畫家群體中的四位代表藝術家。根據相關網路數據統計,在這四位老一輩水彩名家中,張眉蓀作品總計有258件上拍,總成交為22件,作品總的成交金額僅為20萬元。成交價格在1萬元之上的有9件,其中有2件的成交價格在2萬元以上。

目前,李咏森的水彩畫作品在拍賣市場上拍數量是最多的,其水彩和油畫作品共計有372件上拍,作品成交額累計達429萬元。10萬元以上成交的水彩畫作品有6件。

潘思同的水彩畫作品在拍賣市場有138件上拍的記錄,其中有17件成交記錄,其中有12件的成交價格在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上成交的有2件。雷雨作品有47件上拍記錄,但只有5件成交,其成交價格最高的一件僅拍出1.57萬元。

通過簡單梳理以上四位水彩名家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的表現來看,無論是與國外藝術家水彩畫作品的價格相比,還是與同時期國內的國畫家和油畫家的作品價格相比,國內水彩畫名家作品的價格無疑是“地板價”。行情 水彩板塊逐漸升溫

近年來,水彩畫日漸受到青睞,無論是學術展覽還是市場表現都可圈可點。一些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水彩兼具中國傳統水墨和外來油畫的特點,走的是“國際路線”,而目前水彩畫作品價格普遍較低,在當下油畫作品身價大漲之後存在一個很大的補漲空間,藏家可以以很大眾化的價格收藏到很好的作品甚至精品。因此,當前正是收藏水彩畫的最佳時期。

去年春拍,泓盛在業界推出轟動藝壇的“中國第一代先驅水彩畫家經典遺珍”項目,將520件水彩拍品作為一個標的整體拍賣,整批水彩最終被上海的私人美術館收藏。今年泓盛又推出“紀念哈定誕辰90週年水彩藝術專場”, 涵蓋哈定各個時期不同題材的水彩作品56件。此次專場于7月7日圓滿落槌,總成交額 930萬元,成交率87.5%。

記者連線泓盛拍賣業務副總經理孫佩韶女士,與我們分享她對早期華人水彩作品的市場價值的看法。

記者:如何去欣賞一幅水彩畫的藝術價值,又如何去評判它的市場價值?

孫佩韶:和其他門類的藝術品一樣,水彩畫價值的判斷標準,應從它的技術性、藝術性、創新性、歷史性等多方面來評估和欣賞。市場價格的厘定也和這些方面息息相關。

記者:中國早期的水彩藝術家有哪些值得投資?可以推薦一下嗎?

孫佩韶:第一代水彩畫家張充仁、潘思同、李咏森、張眉蓀;第二代水彩畫家哈定、王琿、雷雨、蕭淑芳、樊明體等的作品都具備較高的投資和收藏價值。

記者:能不能推薦幾位具有代表性和投資價值的華人水彩藝術家呢?

孫佩韶:國際華人水彩畫家如馬白水、席德進、曾景文、藍蔭鼎、趙春翔、王少陵、程及都在20世紀中國水彩畫的創作和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兼有教師和藝術家的雙重身份,對藝術教育和後輩藝術家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上述華人水彩藝術家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投資前景和收藏價值。

記者:目前中國水彩藝術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如何?他們歷史上的狀況如何?

孫佩韶:水彩畫自傳入中國以來,其學習的對像是國際級。中國第一代水彩畫大師張充仁就説“中國水彩畫的起點很高”,學習的對像是西方水彩大師維涅爾的風格技法,到第二代大家哈定在代表西方水彩最高水準的倫敦皇家水彩畫家學會中展出作品,並獲得西方畫壇的認可和讚譽,由此確立了中國水彩在世界畫壇的頂尖地位。

記者:水彩畫在國內地位還很低,價格嚴重被藝術市場所低估,成交遠在國畫和油畫之下,水彩畫收藏應該如何挖掘藝術價值和投資價值?

孫佩韶:水彩作為一個獨立的門類,開放性和應用範圍相當廣泛。許多知名藝術家都以水彩為起點,開始他的職業創作生涯,更有一些藝術家將水彩作為其終身探索和研究的對象。所以,我們在挖掘水彩畫的藝術和投資價值時,應將畫家的專一度和作品的品質列入首要考量的因素,並同時考量其在中國水彩領域的影響和貢獻。

記者:為什麼大陸這方面的收藏意識總比台灣慢?

孫佩韶:的確,台灣的收藏曆史比大陸來得早,有其先發優勢。但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藝術市場正逐步走向成熟,水彩板塊亦是如此,大陸藏家如今表現得越來越專業,而專業藝術機構(如上海泓盛拍賣)的持續推動,也是水彩畫板塊持續升溫的重要因素。

記者:中國水彩畫在西方的地位甚至要比中國老油畫的地位高不少,但老一代水彩畫的市場價格卻仍然停留在幾萬到一二十萬之間,您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孫佩韶:水彩畫的價位普遍偏低,主要源於市場缺乏推動力。過去幾年,出現在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水彩作品不多,分佈也比較零散,沒有一個集中展示和宣傳推廣的機會和平臺。

記者:一直以來,水彩畫都是中國美術教育中的基礎課,也是美術初學者的必須課程,但為何如此普及的畫種卻沒能成為市場投資的主流呢?

孫佩韶:水彩畫在中國太普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僅囿限于作為美術類的一種基礎訓練和速寫的性質,又因其高度的概括性,進而成為藝術家們對各種形式問題進行探索的實驗基地。它的題材和主題的重要性反而被削弱,人們不要求水彩作重大題材的創作,故水彩畫常常被視為“輕音樂”,因而長期不被市場所關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