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堅持水彩畫的底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4 16:47:08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近年來,水彩畫展在中國非常活躍,有官方的,有民間的;有高校的,有個人的……呈現出該畫種生氣、繁榮、進步的一面,十分可喜。但另一面,許多作品不重視自身材質的藝術特點,或美言曰擴大外沿,或曰解放思想,將水粉畫、丙烯畫、蛋彩畫一股腦兒地放到這些展覽會中,許多標榜水彩畫的作品,如果不作文字註明,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或污穢骯髒,或刻板僵死,或空泛疲軟,或無色無彩……水彩畫所具有的滋潤、清新、明快、活潑等特色難覓蹤影。也有一些水彩畫家,沉迷于逸筆草草的水色遊戲,丟掉了水彩畫應有的品質,如嚴格的造型感、色彩感、厚實感、空間感和透明感等等技法要求,沖刷掉了水彩畫巨大的形式魅力,凡此種種,是對該畫種背後文化規定性、媒材、技法所組成的本體語言的背離,極需警惕。雖然從繪畫藝術的本質看,畫家要不擇手段,無論用什麼材料作畫,只要畫出好畫就行。但當我們討論某一畫種的材質語言,或是舉辦某一畫種的專項展覽,就不能不考慮畫種的材質特點及由此帶來的藝術美感和語言規範。儘管時代在發展,觀念在改變,但畫種的語言內涵有其自身的規定性。假如把水彩畫得如同油畫或如同國畫,那不如直接使用這些畫種的工具材料。因此,倘若我們有意無意地拋棄水彩畫的材質優勢,去與別的畫種一比高低,這是不明智的。而只有加強對水彩畫自身藝術規律和語言特色的了解、研究,比如用筆、用水、用色、用紙等方面的合理搭配,找到語言組合的最佳點,使材質美感發揮到極致,讓畫面中諸多的因素主觀地、內在地、有機地排列有序,最後實現審美昇華,形成精神的意味,在完美體現自身藝術價值的過程中,才能在畫壇上獨領風騷。

每一個畫種都有自身的長短之處,水彩畫的材質也有其自律性,存在著不應改變也不能改變的特性。水彩畫之所以被稱為水彩畫,就是因為它既有水也有彩。油畫有彩無水,中國畫有水而彩弱,水彩畫則以水為媒介,調和透明的水性顏料在紙本上作畫,水和水的交接、色和色的滲透;筆行彩移、水浸彩潤,呈現出一種暢然自如的視覺效果。融油畫與國畫之所長,以自身鮮明的語言體系和審美標準,在畫壇上佔據應有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它的優雅、靈動、透明、清新等等特質,更能讓人體悟到幽深清遠、淡泊怡然的神韻。正因如此,水彩畫在當代人類精神生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因此,深入探究其材質及材質技法擬就的語言魅力,讓畫面本身説話,是中國當代水彩畫走向深化的重要標誌,無視或消解這些特質,意味著水彩畫藝術的消亡。

水彩畫的本體語言由水彩畫媒材、技法及其所依賴的美學觀念三個方面組成。它存在的根基在於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審美旨趣。它也是水彩畫特殊媒材、技法及其背後的文化規定性的統一體,它決定了水彩畫與其他畫種的區別。水彩畫的面目呈現首先在於它的物質材料。水、溶于水的透明顏料、具有抗水性能的紙張、可以充分蘸水揮毫的筆等,構成了水彩畫有別於其他畫種的材質美感,水的流動性、色的透明性、水色交融的偶然性,由此而産生透明、流暢、輕快、滋潤等藝術情趣,既是水彩畫獨特魅力之所在,也是水彩畫本體語言的首要因素。因此,怎樣充分理解併發揮其材料特點和視覺美感,展示出舒暢宜人的形式魅力,是水彩畫家必須面對和思考的一個問題。

那麼,堅守水彩畫的底線是什麼?

1.水彩畫的水分美感

水彩畫,顧名思義,是一種以水為媒介的繪畫形式。水彩畫的種種技巧離不開水的運用,而用水的優劣也常常成為評判水彩畫水準高下的一個重要依據。可以這樣講,水,是水彩畫的命脈,水不僅起著稀釋顏料、調節濃淡的作用,而且還起著濕潤、銜接、衝化、洗滌等功能。水彩畫以色和水互為交融完成畫面,在水的作用下形成流動的韻律之美,這是其他畫種難以企及的。

水彩畫水與色交融的過程,充滿勃勃生機,既是已知的又是未知的,飽含著許多契機與希望。通過水分的稀釋,淡薄的色彩與紙的巧妙配合可産生剔透亮麗的美感,水與色的種種運動與諧趣,最終造就了水彩畫語言流動的韻律美。水的透明、流暢、易溶、易滲的特性使色彩變幻莫測,光波交相輝映。用水的多寡、行筆的快慢而使得顏色富於節奏與變化,使整個繪畫過程奇妙多變。整個戲水過程是山重水復、又是柳暗花明;是才情和意志的較量,又是能力和修養的體現。蛋彩畫、丙烯畫、水粉畫雖然也有水摻和,但它們以蛋彩或膠質為主,水分的美感大為遜色。

2.水彩畫的色彩美感

色彩是繪畫表現的重要手段,也是打動觀眾的第一形式要素,更是直接對觀眾內心發生影響的視覺傳媒。俄國先鋒派畫家康定斯基曾打過比方:“色彩是琴上的黑白鍵,眼睛是打鍵的錘。心靈是一架具有許多琴弦的鋼琴。藝術家是手,它通過這一或那一琴鍵,把心靈帶進顫動裏去。”水彩畫是以色彩作為狀物造型的基本手段,色彩美之趣味有著神奇和超乎自然的地位。色彩往往是打動人的第一因素,用色彩作畫,形體、明暗關係已經轉化為色彩關係。因此,對中國人而言,色彩表現的基本規律研究是重要的課題,要進行大運動量的色彩寫生,變調子色稿練習和色彩研究,尤其在水分沖淡之後色彩的飽和度、亮麗度和微妙變化,需要我們以認真的態度去投入和掌握。水彩畫的色彩,除了上述所有色彩畫種共有的屬性以外,它有自身獨特的視覺感受,即它的雋永亮麗、絢爛多姿、濃縮概括,這也是構成了水彩畫感動人的要素之一。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像油畫那般去追求豐厚逼真的效果,由此也帶來了水彩畫色彩的特點——概括性。當前的許多水彩畫家對色彩的科學性、豐富性並不重視,往往用一、兩種顏色完成作品。還有的將色彩的暗部簡單地調和黑色,沒有色彩關係,所以使水彩畫的色彩感和表現力大大降低。

3.水彩畫的筆法美感

水彩畫,無論什麼樣的風格和流派,最後都要通過用筆的操作來實現。作畫時用筆的力度和瀟灑、寫意性的發揮也是構成該畫種美感的條件之一。水彩畫筆和中國毛筆在構造上十分相似,甚至在懸腕用筆的方法上也相同,使得繪畫技法上的相互借鑒顯得更為自然與協調。與中國畫一樣,水彩畫也追求一筆而成,氣脈通貫,講究骨法和靈動,以文人之靈趣、學養品格注之筆端,剛柔相濟、方圓相契,筆致隨畫家的情緒心跡活動,也給主觀表現提供了極大的可能和廣闊的天地。尤其潑彩般的用筆,使畫面虛虛實實,讓人有想像餘地,更富有浪漫情調。水彩畫的用筆一要講究筆性:體現個人的天賦、修養和習慣;二要講究筆勢:用筆的趨向、形態和律動,筆與筆之間氣勢上的節奏與關聯;三要講究筆意:筆色的形式美規律和趣味的表達;四要講究筆力:功底到達一定程度自然而然能把握筆性的具體能力,呈現出用筆的張力;五要講究筆法:正確掌握用筆的規範性,把握畫面的結構組合方式與構成形式。通過運筆的強與弱、迅與緩、重與輕、放與斂、奇與正等各種對比,筆力與水、色相糅,互為益彰,從而産生了畫面飄逸灑脫的筆意美。寓情意于生動用筆、融主觀意念于客觀之中,使形、氣、力、情等因素糅合應用,傾注畫面。這也是中國水彩畫的強勢,而當前的許多水彩畫強調製作,畫面僵化,筆法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4.水彩畫的透明美感

人類對透明的物質,總有一種強烈的興趣和許多優美的想像與嚮往。比如透明的水,透明的玻璃等等。至今在西方各式教堂中的玻璃鑲嵌畫正是利用了光線穿透後産生的透明之美,造成了光怪陸離和神秘的視覺效果,成為教堂藝術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居住的地球四分之三是大海,而大海之水的透明、靜謐、深沉、幽藍的世界永遠提供我們不斷的幽思與追求。繪畫領域中,水彩畫正是以其透暢亮麗成就了水彩畫“有意味的形式”,填補了人們視覺上的一種心理需要,滿足了大家對透明感的優美情趣的追求,從而贏得了觀眾的青睞,這個特點正是其他畫種所不具備的。水彩畫色彩的飽和度和濃淡度是靠水的稀釋,並利用紙的白色質地反射,畫面的最亮處恰是紙質本身。由於水彩的“透”,使紙的表面呈現出紙體肌理的本質美。這種透明感使得自然景色通過畫家的再創造,達到更為純凈的理想境界,給人以舒暢和澄澈的心理感受。

反過來看,若在透明的水彩畫顏料里加入具有覆蓋能力的粉質材料,便可以修改、厚涂,在中國叫水粉畫。其實世界上並沒有這個畫種,充其量只是水彩畫的附屬,稱之為水彩畫的不透明畫法。之所以在中國有很大的作者群,很重要的原因是每年美術類色彩科目考試的考生大都選用這一材料,但正是由於其不透明的繪畫效果而處於一種尷尬的局面,厚實感和表現力不如油畫,而在藝術價值和審美品味上遠不及透明的水彩畫。一個基本的事實是看似這支擁有千軍萬馬的隊伍,最終能成氣候者寥寥無幾。

總之,我們講水彩畫的材質意識,説到底,不是由獨立要素決定的,而是在於它們之間的互相參照、對比、組合,才能體現形態的意義。畫面的整體性指的是一種互相咬合的關係,只有符合了審美的種種需要時,作品的技法個性才能自然融合為一體。就像幾塊磚,單看時毫無意義,然而將它們與其他不同的建築材料配置在一起時,就會産生異乎尋常的價值。水彩畫形式美感是在水與色的交融和複雜多樣的運動感受中充分得以展現。因此,所謂畫家的能力並非指按既定方針靜止孤立地控制畫面的本領,更重要的是貫穿製作的全過程,體現在遭遇意外時隨機應變、調整畫面的能力,這也是水彩畫材質帶來的挑戰性和形式魅力所在,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

水彩畫水渲色染的作畫過程孕育著無窮生機,特別是水的流動性和色彩的透明性,它們所成就的水色交融以及透明重疊後産生的微妙效果是其他畫種難以實現的,因而構成了有意味的形式。一方面,水彩畫是繪畫語言中富有自由、浪漫和賦予創造性的,幅面可大可小,體裁多種多樣,風格千變萬化。內涵上與傳統“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暗相契合,外延上賦予畫家種種激情,帶給觀眾空靈雅致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水彩畫的繪製應當嚴格遵循自身的材質特點,充分發揮透、薄、亮、流、韻等等優勢,才會表現出獨特的形式感染力。處在文化碰撞的今天,中國水彩畫面臨挑戰,它的潛力與壓力並存。一方面我們仍要對水彩畫情趣和技法作深入的研究,挖掘潛力,既吸收一切有益的觀念、材料、手段,而又保持水彩畫的本體特質不被消解,是我們應該深刻思考的東西。

因此,強調該畫種的材質意識,必須重視其本體語言的發揮,拉開與其他畫種的距離,強調水彩畫藝術規律和語言特色的研究,在完美體現自身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形式魅力的過程中與時俱進。我們要做的是,在創作中盡力展現水彩畫的材質特徵,水彩語言越個性化就越新穎,就越能引起審美注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