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高稅收致畫廊“做得越大越賠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06 10:42:16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沈勤《黑水墨-白房子1》 水墨畫

李宗津《燕東園風景》 油畫

近日,春拍市場可謂捷報頻傳,如蘇富比、佳士得以及廣州華藝國際等都取得了驕人戰績。而與預示著藝術品市場復蘇的拍賣行相比,內地畫廊卻不見起色。

究其原因,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拍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雙舟認為:較高的稅收是國內畫廊生存艱難的重要原因;而全國政協委員吳志明也建議在《關於部分貨物適用增值稅低稅率和簡易辦法徵收增值稅政策的通知》中補充增加“藝術品經營企業”,並按4%徵收增值稅,使總體稅負水準控制在銷售總額的4.32%。

內地稅收過高 香港成畫廊“避風港”

廣州華藝廊總經理張向東無奈地説,藝術品經營單位的稅收與其在工商註冊的性質相關。拍賣公司被定性為仲介服務機構,收取的是佣金部分的稅,而畫廊則被歸入了“銷售工藝美術品”的批發零售行業,所以要按照批發零售行業的規則繳納增值稅,此外還需繳納營業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等。根據規定,全年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的畫廊,按照小規模商業企業的標準繳納3%的增值稅,如果算上其他稅種,80萬元以下的畫廊稅負水準總體在4%~6%之間;而年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上的畫廊,則需繳納17%的增值稅。本來增值稅是有抵扣的,但所有的畫廊都沒有原始憑據證明作品的初始價是多少,因此增值稅不是按銷售價減去原始價後的增值部分來繳納,而是相當於成交價的17%。再加上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率近乎30%。

對畫廊而言,這個負擔太重。張向東舉例説:“我們曾有一單交易,作品賣出了一百多萬元,結果需要繳納17%的增值稅,不僅賺不了,自己還貼進去不少,最後竟是做得越大越賠錢。”

張向東認為,高稅收的負面影響有三點:

首先,畫廊不得不避免公開做生意,使得私下交易之風盛行。譬如説以相互間轉讓的形式來交易,那就沒辦法收稅了。如果一件作品我説是十萬元買的,朋友很喜歡,我原價轉讓給他,這中間就沒有任何所謂的“增值”了;

其次,內地一、二級市場倒挂現象嚴重,拍賣行壓倒畫廊,畫廊功能很難得到有效體現;

再次,畫廊在內地生存艱難,紛紛選擇去香港經營。“香港的巴塞爾藝術展,幾年做下來影響很大,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畫廊機構都願意去參加。”

劉雙舟則直接用數字説話,他認為,高稅收導致這些年來內地畫廊60%~70%的交易是地下進行的,國外的優質畫廊也都不敢進來。“畫廊一直就沒辦法做成一個像樣的行業,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上所佔的份額太小太弱。由於年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的畫廊只徵收3%的增值稅,比17%少多了,所以畫廊寧願做小不願做大。”

畫廊具有美術館功用 蕭條不利於文化發展

在劉雙舟看來,畫廊作為藝術品的一級市場,在內地所遭遇的這種“畸形”發展狀態,與現在國家鼓勵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方向相悖,不利於藝術市場的健康發展。

張向東認為,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重視文化生長、文化建設,就應該重視畫廊。“目前國家成規模成批量地建設公立美術館。美術館的性質是什麼?就是研究、收藏、梳理、展示美術創作和美術成就,是一個地區的文化窗口。而畫廊所做的活動、所辦的展覽、所承擔的社會功能跟美術館接近。二者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美術館不賣畫,而畫廊為維持經營,會出售畫作。”

張向東還強調,其實畫廊一直走在文化傳播的前列,具有很強的前瞻性,能夠及時地反映藝術家跟時代的關係。“畫廊有很明確的幾個指標:經紀人制度、代理人制度、展覽、出版,全方位促進藝術家創作。有追求的畫廊,並不希望完全被商業化,而是願意在維持生存的基礎上,通過展覽表達一種立場,把某一類的新型作品呈現給大家看。譬如我們正在做的一個水彩畫展,過去的水彩作品基本都是明快、清亮、艷麗的色調,描摹對象以靜物、風景、人物為主,風格上偏寫實,但我們選取的這位畫家並不滿足於此,他希望打破原有的框架,做些新的探索。雖然我們對市場能否接受並無把握,但還是願意努力去推動,讓大家知道,水彩還可以這樣畫。事實上,這才是文化的本義。”

張向東認為,畫廊業發展好了,對文化建設的推動可謂功德無量,而畫廊的稅負再高,對整個國家的稅收而言,貢獻又能有多大呢?所以政府應該充分調研,減輕畫廊負擔。

政府應有效扶持 總體稅負保持5%

劉雙舟認為,對畫廊進行稅收調整、政策鼓勵迫在眉睫。“借‘營改增’這一整體性的稅收改革機會,把畫廊的稅收降下來,總的稅負在5%左右才比較合理。這樣也能換取畫廊交易的公開化,市場才能逐步趨向健全。同時可考慮由政府建立藝術品登記制度,對其原始價有較為清晰的把握。當然,藝術品稅收的真正調整,應該在‘大文化’的概念下進行,國家應對整個産業普遍降稅,然後在此基礎上對不同門類實施差別化稅率。”

張向東則認為,首先應該對畫廊的“初始身份”重新定性。“畫廊究竟是不是仲介機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在稅收上不應該跟拍賣行區別對待。目前,北京歌華集團和蘇富比合作,準備在保稅區做一個藝術品保稅,同時把範圍延伸到了798,大概有20家畫廊參加試點,無論畫廊規模大小,一律只徵收5%的稅。這是非常好的嘗試。”

另外,張向東談到,對於有文化擔當的畫廊,政府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一些財政支援。同時,還可以對畫廊進行綜合測評,譬如做了哪些展覽?做得好不好?學術性強不強?有沒有坑蒙拐騙現象?“文化部曾經對一些畫廊的部分展覽給予過適當的獎勵和補貼。但由於申請程式複雜,人為因素太多,沒有明確的評判標準,所以一般畫廊都不願意去申報。”

義大利人在798開辦的常青畫廊,其生存模式也被張向東視為一條畫廊業發展的可行之道。“有幾次到常青畫廊看展覽,我都很想問,這樣的作品能賣掉嗎?他們是怎麼維持的?後來才知道,國外的一些畫廊,有非常成熟的基金會制度,能在社會上找到藝術贊助商,一旦項目被認可,資金就到位了,畫廊運營也就沒有經濟上的巨大壓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