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上海當代藝術的發展情況如何?
邱志傑:上海擁有官方和民間的美術館,上海世博中國館、上海當代博物館都很大,比英國的泰特現代博物館都要大,這些都是官方的,另外許多民營美術館,如民生、喜馬拉雅等大美術館,還有多倫現代美術館等等小型美術館。
記者:藝術北京、上海當代、香港藝博會是亞洲的藝博會中的佼佼者,請您比較一下三者的地位?
邱志傑:如果政府不改變稅收制度,上海當代早點關門,藝術北京也一樣。現在的上海當代、藝術北京等等大陸博覽會都是苦苦撐著,每年都做一屆也是面子工程,不掙錢甚至賠錢。博覽會本來是可以賺錢的。變革是一定的。現在就算上海當代按照香港藝術博覽會的方式去做也未必能夠做好,因為香港已經起來了,如果在香港起來之前變革還有機會,現在已經大勢已去。國家每天宣傳要支援扶持文化産業,但是沒有落實在具體工作上。現在市場是好的,但是制度不好。很少人願意多花20%的稅金來買作品。香港的優勢太強了。
記者:參加2012上海當代的一半以上藏家、畫廊是外國人,中國的買家究竟有多少?
邱志傑:中國人購買藝術品的人也很多,而且還會去香港、新加坡、巴塞爾買藝術品。這不能説明什麼。
記者:參加上海當代的一半是外國畫廊,他們的得到理想的效果嗎?
邱志傑:來了許多外國畫廊,但是大多未能撈金,參加了幾次都沒什麼收穫,心都要涼了。
記者: 2012年上海雙年展中有一亮點是多媒體工作坊,請簡單介紹。
邱志傑:2012年上海雙年展將會展出許多影像、多媒體作品。實驗影像特別是比較前衛的少有人接受。能否吸引年輕人進來關乎影像藝術能否繼續發展。
記者:如何看待培養藏家這一熱點?
邱志傑:古今中外,藏家的比例是一定的,藝術家和藏家都不是能夠培養的。現在有許多鑒寶節目,那都是鬧劇。
記者:這兩年青年藝術家展覽此起彼伏,FAFA未來展、年度青年100……許多青年藝術展在全國各地帶來熱潮,您是如何看待青年藝術家培養發展的?
邱志傑: 青年藝術家的推廣項目畫展應該越多越好,起碼青年藝術家賺點材料費也好,不管什麼形式都是好的,不過建議年輕藝術家不要追潮流。
記者:您如何看待藝術媒體在藝術家和畫廊中的作用?
邱志傑:現在的媒體氾濫,有些很無良,無素質。過去只有一二家,像《江蘇畫刊》,栗憲庭、劉驍純等等,編輯就是個批評家,這樣的媒體的一句話能傳遍中國。有次我碰到一家雜誌,我問她為什麼辦雜誌?她回答我喜歡藝術,我老公喜歡我,所以就辦了這本藝術雜誌。
記者:2012第九屆北京獨立影像節被叫停,您有什麼想説的?
邱志傑:對於藝術,國家不要管得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