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影像藝術與拍賣市場機制是其發展中的重中之重,或許市場剛剛起步的當代影像,會將星星之火推至燎原之勢。
朱小鈞 資深藝術市場研究專家和策劃人,長期充實藝術傳媒 市場 展覽研究和相關活動策劃
影像藝術包含的範疇較廣,有流動影像、圖片、新媒體藝術等。
從1980年代中後期至今,中國影像藝術的發展已有30多年的歷史,大致可分為紀錄、敘事和互動三個方向。?紀錄片類影像藝術,如汪建偉的作品《生活在別處》(1999)。1990年代中後期,作為對“標準的錄影藝術”的反思,敘事性被作為一種因素提出來,比如楊福東將影像藝術當做故事片來拍。作品《陌生天堂》和之後的《竹林七賢》優美而傷感,以古典文人氣質與現代場景對接,模糊了歷史感與現實性,拓寬了影像敘事的方式。1990年代末,由錄影短片和錄影裝置所組成的錄影藝術的概念已遠遠不能概括影像藝術豐富的實踐,而更富包容性的“新媒體藝術”創作慢慢拉開序幕。
2000年以來,影像藝術更多元化,運用電腦新技術等後期處理,“錄影”藝術的概念與“數字媒體”的交融應運而生。互動性和體驗性是當代影像藝術的顯著特徵,受眾的體驗和參與,最終凝結成新的視覺藝術。新一代的影像藝術家,如吳俊勇等人運用新的MTV式的動畫來創作作品,表現人背離普遍價值時的荒誕;馬文將影像藝術與傳統美學的精緻性和體驗感結合起來,創作出有行雲流水之感的影像;還有不斷地從電子遊戲和音樂中攝取靈感,進行創作的馮夢波,2010年,他的史詩般的大型電子遊戲裝置《長征:重啟》為MoMA收藏,並在紐約PS1舉辦個展,同年新作《不太晚》亦在V&A美術館的支援下完成並巡展。
影像,作為記錄世界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在西方已發展成為僅次於油畫、雕塑之後的第三類流通的藝術品,佔整個藝術品交易比重的7%。不過,在國內藝術品市場,影像作品相比繪畫,只能説是小步慢走了。2003年嘉德春拍中,第一次出現攝影作品,兩張估值僅1000元的上海外灘景色長卷和英美艦船行駛在黃浦江上的老照片,最後以14.85萬元成交。2006年,中國第一次影像拍賣專場由北京華辰拍賣推出。其中,2004年之前在北京的畫廊展出時標價600美元的《希望工程-大眼睛》,拍出了30.8萬元的高價。
繼2006年華辰推出影像專場之後,嘉德、誠軒等大拍賣公司緊隨其後。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除了至今堅持推出影像專場的北京華辰,其他拍賣公司已陸續退出該領域。從2011年開始,影像藝術進入了繼續發展的一年。10月19日,拍攝于1860年代北京的原版蛋白照片,最終以48000美元落槌,加上20%佣金,成交價高達57600美元,創出了多年來19世紀中國老照片拍賣的價格新高。國內市場同樣異常火爆,2011華辰影像秋拍的總成交額達到了750萬元人民幣,全年總交易額也首次超過了1000萬元人民幣,交易額的增長率超過100%。其中,被視為民國影星中的代表人物周璇最完整影像記錄的“周璇:影像中的人生(1957張)”專題以218.5萬元成交,創出了國內影像拍賣市場單個標的價格新高。2012大理國際攝影節上,攝影藝術品的交易量達到了400多幅,成交總額估計達到了400多萬元。
在當今這個手機拍照、數位影像、寬頻網際網路的“寫圖時代”,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當代影像”藝術開始逐漸步入藝術市場。眼下,健全影像藝術與拍賣市場機制是其發展中的重中之重,或許市場剛剛起步的“當代影像”,會將星星之火推至燎原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