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北京要為當代藝術品辦“身份證” 以防贗品氾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26 10:58:58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昨天,記者從首都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論壇獲悉,針對當今藝術品市場存在的贗品氾濫、市場失衡等突出問題,本市文化部門將逐步推廣當代藝術品實名登記制度,為進入市場的當代原創藝術品建立“身份證”,確保登記作品的唯一性、真實性、來源的合法性。

“三假”行為攪亂市場

市文化局副局長關宇介紹,北京已發展成為全球最活躍的藝術品交易城市。2011年,北京藝術品市場總成交額佔全國的近60%,藝術品拍賣市場交易額佔全國的57%。但同時,北京藝術品市場存在著贗品氾濫、市場失衡和鑒定體系缺失等問題。

關宇表示,當代藝術品市場目前最集中、最突出的問題是“造假、售假、拍假”。這“三假”行為已嚴重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和中國藝術品在國際市場的聲譽,對藝術品市場的經營秩序造成嚴重破壞。

違約企業將入黑名單

關宇透露,本市將逐步推廣當代藝術品實名登記制度,建立當代藝術品數據庫和藝術品市場信用管理機制,為進入市場的當代原創藝術品建立身份證制度。目前該項工作正在調研中。

據介紹,未來消費者、藝術家將通過檢索系統查詢當代藝術作品資料,對市場流通的作品進行初步鑒別。畫廊和拍賣公司經營的作品要出具藝術家的作品證明或畫廊開具的真品證明,以擠壓假畫的生存空間。

同時,本市將加強藝術品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推行藝術品經營企業信用承諾制管理,企業如有違約行為將給予警示,出現欺詐行為將列入信用“黑名單”。

此外,本市將加快藝術品市場立法,市政府已將藝術品市場立法納入今年的立法調研計劃。

■新聞連結

230萬元拍得吳冠中假畫

花230萬元鉅款拍得的藝術大師吳冠中畫作《池塘》,卻被吳冠中認定為贗品。為了挽回損失,買畫人蘇敏羅將拍賣公司以及委託人一併告上法院。

2009年12月18日,北京市高院終審判決,認定拍賣公司針對訟爭拍品真偽瑕疵所做出的免責聲明具備了我國《拍賣法》所規定的效力,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至此,沸沸颺颺的吳冠中假畫案塵埃落定。

該案件成為了中國拍賣行業協會2009年拍賣十大事件之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