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專家稱宋代書畫標準以億元計 拍品堪稱硬通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26 16:39:05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古代書畫作為書畫市場的“價格尺規”,其“稀”、“精”、“缺”的價值基礎保障了其作為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硬通貨的地位,但真偽難辨一直困擾著持幣待購的眾多投資者。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不完全統計,在市場下滑、買盤謹慎的今年春拍中,古代書畫中高價拍品減少,整個板塊總成交額比去年縮水四成,市場兩極分化。不過,在日前舉行的保利雅昌“藝術消費時代投資方法”論壇上,知名收藏家和業內人士分析了古代書畫收藏趣味由宮廷轉向文人畫的趨勢,揭示“初哥”投資者入市新路徑。

古代書畫作為書畫市場的“價格尺規”,天價拍品比比皆是堪稱硬通貨。但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不完全統計,在市場下滑、買盤謹慎的今年春拍中,古代書畫中高價拍品減少,整個板塊總成交額為6.22 億元,低於去年秋拍的10.34 億元。儘管各大拍賣行在徵集和布展上絞盡腦汁,但總體成交仍差強人意,許多重頭拍品紛紛流拍。

古代書畫可長期持有

在日前舉行的保利雅昌“藝術消費時代投資方法”論壇上,古代書畫收藏家朱紹良表示,市場兩極分化嚴重,而文人作品價格呈上升趨勢。例如匡時春拍中《種菜詩唱和詩冊》由浙江吳氏家族珍藏,共計14件書法繪畫作品,呈現了吳之振、呂留良、黃宗羲、陳廷敬、王士禛、梁清標等50余位明末清初政壇、文壇、朝野巨子的相與酬唱,全景式地折射出17至18世紀中國鼎革之變下的歷史往事,將“明遺民”這個歷史概念切入市場,最終拍出3220萬元高價。

朱紹良認為,目前買家最應關注的是宋元時期的古代書畫,其價值之高毋庸置疑,其次才是明清的各大家。“古代中國書畫收藏的對象不過這幾十家,收藏者應該理清脈絡。像揚州八怪等的作品在市場上應屬二流,而對於許多宮廷畫家,投資者似乎已不再熱切關注。當然,對於古代書畫中第一流的名家名作,鑒別起來也會非常困難。”

天津美院教授、北京保利古代書畫學術顧問劉金庫介紹稱,歷史上我國收藏古代書畫有幾次高峰,一是在北宋末年南宋初期,二是在明清,第三就是現在。而在近兩年資本運作不足的情況下,收藏者投資日趨理性,且古代書畫市場曝光率遠不如近現代作品耀眼,適合長期持有。

市場:

古代書畫與近現代作品價格倒挂

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日前發佈2012年春季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認為,古代書畫存世量小,精品更為難得,制假販假現象從未杜絕,真偽難辨,致使大量贗品偽作充斥市場,誠信危機嚴重。

加之投資古代書畫通常需要買家藏家們具備大量的美術史相關知識和相關經驗,對書畫家要有深入的研究,對買家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因此許多藏家對古代書畫幾乎可望而不可及:“古代書畫很難在藝術品投資領域形成主流,藏家們對近現代書畫的熱衷要遠高於古代書畫。”

古代書畫與近現代作品價格緣何呈“倒挂”形態?朱紹良表示,市場對書畫這一塊確有“厚今薄古”的心態,一是當代畫家一般為人們所熟知,二是有炒作行為存在:“還有許多人對古代書畫的價值不甚了解。”

他認為,宋代書畫的市場標準就是以億元計,元代在七八千萬元左右,明代為四五千萬元左右。“投資收藏古代書畫的人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人傻錢多進場一定吃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