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五件宋代書札拍賣之謎 故宮被質疑私自拍賣創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5 15:01:11 |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何栗《屏居帖》

富弼《兒子帖》

呂嘉問《與元翰札》

石介《與長官執事帖》

左膚《與通判承議札》

自展品遭竊事件之後,北京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博物院”)(微網志)一直未走出輿論監督的聚光燈。近日,一則名為《故宮珍貴文物疑遺失!》的網帖,令身處“多事之秋”的故宮博物院,因被指私自拍賣館藏珍貴文物“創收”而再遭質疑。

該網帖引用著名文物鑒定家裴光輝的日記指出,故宮博物院曾于1997年拍得並收藏了五件一度流失海外的北宋珍貴書札,但該批書札于2005年再次“現身”文物拍賣市場,並以超過1997年購入價3倍的價格,被拍出易主。

“故宮有何權利將當年動用公帑購藏的國有文物拍賣?”成為該網帖質疑的焦點。

中國青年報記者針對此事,向故宮博物院求證。今天,故宮方回應中國青年報表示:“故宮從來沒收藏過網帖中所稱的五件北宋書札。”

“故宮拍賣館藏文物?”

今年5月16日,一位名為“湘江漁隱”的網友發帖稱,故宮博物院于2005年,曾涉嫌將其珍貴的館藏文物——五件北宋名人書札交拍賣行“炒賣創收”。其質疑的主要依據,是裴光輝先生的《格古日記》。

中國青年報記者登錄裴光輝個人主頁後發現,2005年9月18日,確有一篇名為“故宮拍賣館藏文物?”的日記。作者在日記中寫道:“有件藏在心裏數月的事,實在是不吐不快,但説出來必定令人吃驚: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否將館藏珍貴文物拿出來拍賣?”

日記原文稱,在今年(指2005年——記者注)6月19日結束的北京翰海2005春季拍賣會上,有五件北宋名人書札以2227.5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這五件北宋名人墨寶分別是富弼的《兒子帖》(成交價462萬);呂嘉問的《與元翰札》(成交價346.5萬元);左膚(又作“左膚”——記者注)的《與通判承議札》(成交價484萬元);何栗的《屏居帖》(成交價385萬元)和石介的《與長官執事札》(成交價550萬元)。

“這五通書札,原為著名書畫鑒定家張珩藏品,後……漂流海外。1996年國內藏家在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行以50萬美元購回,使墨寶榮歸故里。 1997年,這五件北宋名人墨寶出現在北京翰海1997春季拍賣會上,以總價682萬人民幣拍賣成交,得主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日記中説。

“令人奇怪的是:8年前已被北京故宮博物院購藏的珍貴文物,如今怎麼又出現在拍賣行,並且以高出當年3倍多的價格售出?”作者在日記中質疑,“如情況屬實,則是一起嚴重的違法事件。故宮應不至於利令智昏到了將館藏珍貴文物拿出來拍賣的程度?”

日記末尾還附有五件書札的圖片及各自的尺寸資訊。

在北京瀚海拍賣有限公司網站上,記者查得在瀚海1997年、2005年兩屆春季拍賣會上,編號分別為618~622及1367~1371的這五件北宋書札,其成交價均與裴光輝日記中所稱的一致。

為核實情況,中國青年報記者聯繫到了上述日記的作者裴光輝。裴光輝告訴記者,日記確係自己所寫,而日記中聲稱的“故宮于1997年購藏五件北宋書札,2005年又以賣主身份拍出”以及兩次拍賣的詳細價格等資訊,“來源於我的故宮朋友和我自己的調查。”

但裴光輝同時表示,此事已過多年,為慎重起見,需要再落實一下相關資訊,“大約一週之內可以給出答覆。”

經記者查詢,裴光輝曾任文化部直屬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專長領域為器物、字畫,著有鑒賞專著20余種,現為獨立文物鑒定人。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