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首都博物館修復清朝木版大藏經 20%遭破壞(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9 09:50:44 | 文章來源: 新聞中心-中國網


《清敕修大藏經》經版修復保護工作現場上午對媒體開放。

近七萬塊270多年前的木質經版將經過清洗重新付印。今天上午記者在《清敕修大藏經》清洗保護項目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對大藏經進行保護的第一道工序清洗經版。

《清敕修大藏經》一般稱為“大藏經”,簡稱“龍藏”。其經版是我國保存至今唯一一套木板雕刻的漢文大藏經版,它是中國最後一部官刻大藏經。全書不僅有佛教經典,還收錄了元、明、清歷代高僧大德的章疏、語錄、史傳和目錄等,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諸多方面,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獻和藝術價值。由於歷史原因和自然損壞,經版現存69410塊,其中20%以上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今天上午,首博正式啟動了大藏經的清洗保護工作。

兩百多年前的經版因為多次付印已經變為黑色,原本的梨木質地已經無法看清,看上去更像是黑色石板。首博有關負責人介紹,因為經版上有積墨、黴菌、污漬和泥土,所以大藏經保護工作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清洗。清洗時必須遵循文物保護中“不改變原狀原則”、“最小干預原則”、“安全性原則”以及“可再操作原則”等基本規則。清洗時既要有效清除積墨,又不能損傷經版的字體;並且所使用的試劑不能對經版木材造成傷害而影響其保存,最好還要少在文物表面殘留;使用的材料不能影響今後對經版的利用,也就是不能影響其用於印刷的性能。

基於這些要求,北大文博苑制定了本次清洗工作的方案:採取蒸汽對墨“先軟化,後去除”的方法,既可避免物理性傷害,有效去除積墨,又避免大量使用水造成水對經版的威脅。

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塊經版的清洗由兩名工作人員共同完成。一名工人手持清洗機在距經版15至20釐米處噴蒸汽,同時用毛刷小心刷除軟化的積墨,而另一名工人用吸水紙及時吸走多餘的水分。為保證整個過程不産生有害化學物質及廢料,清洗過程只用純凈水和吸水紙,對操作人員與環境均無害,安全環保。據工作人員介紹,每塊經版分為正反兩面,每一面的清洗用時約30分鐘,清洗一整塊經版約需要一小時。

《清敕修大藏經》經版共有79036塊,除了現在存世的69410塊,還遺失了9626塊。此次大藏經保護工作將設法把經版補齊。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首博已經從全國各地找齊了清乾隆3年的大藏經底本。所有缺失的經版,將根據大藏經底本補刻齊全。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武強木版年畫雕刻大師馬習欽正在一塊野生梨木板上雕刻大藏經的第一章“釋迦牟尼講經圖”。武師父介紹,刻完整塊經版大概需要2至3個月。據大藏經保護項目負責人介紹,大藏經的清洗、補刻、保護工作將在8至10年全部完成,7萬多塊經版都將建立數字化檔案。這套經版將進行少量印刷用於研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