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喚醒沉睡的古老工藝:天價葫蘆瓶古法倣品現身首博

喚醒沉睡的古老工藝:天價葫蘆瓶古法倣品現身首博

時間: 2010-12-20 13:56:13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收藏 >

倣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

倣宜興胎褐釉地施琺瑯彩葵花式壺
 

2010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以2.5266億港元的成交價,刷新了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世界紀錄。

時隔兩個月,12月13日,北京首都博物館內,遵循宮廷古法仿製的“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擺在了專家們面前,與另兩件高倣作品“宜興胎褐釉地施琺瑯彩葵花式壺”和“粉彩饕餮紋帶托爵杯——江山一統”一同接受專業眼光的審視。

自主開發這一項目的國詣(北京)藝術品設計公司顧問、工藝美術大師夏忠勇介紹説,這3件高倣品均採用清代制瓷原料,經由純手工拉坯、繪畫及燒制,圓滿地還原了古法工藝,且各項指標數據測量精準,誤差率總和不足0.5%,單憑肉眼難辨真偽。

夏忠勇的弟子陳滿男説,作為景德鎮的後人,他們十多年來一直在對官窯古老神奇的工藝進行攻關,這次的仿製,像一次檢閱和展示,將研究成果集合在一起。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最出彩的部分,是使用了一種堪稱奢華繁縟的裝飾工藝——軋道錦地:以細針狀物在釉面上刻畫卷草紋、鳳尾紋和花卉紋,以表現“錦地兒”的效果。再加上卍字和艷麗的西番蓮花重疊交錯,讓人體會到盛世令人眼花繚亂的繁華,仿製最難的部分也在於此。軋道又叫雕地,宮中素喜稱之為“錦上添花”,景德鎮藝人謂耙花。軋道對溫度的要求極為苛刻,溫度稍高,軋道因棉紋粘連而報廢,溫度稍低瓷件因發色不對而成次品。當今最先進的控溫設備也難以保持燒花爐內的溫差統一,只能依靠經驗來進行操作。也就是説,即便在200多年後科技昌明的今天,我們依然無法掌控所有的因素,達到100%的精準。

江山一統爵杯,配有帶杯座的杯托盤,既莊重又穩妥。原件為青銅器,崇古倡新的乾隆帝要求用瓷來表現。由於器物身形不規則,三隻足的粗、細、長、短稍有偏頗,爵杯即會變形甚至垮塌。要做與之相配的山形杯托則更難上加難,因為1300度的高溫後,很難配出完美無憾的一對。這次復燒,大概燒了70多套才出了5套成品。

宜興與景德鎮自古以來便各自榮貴一方,富有創新意識的康熙帝一紙詔書,整合了兩地資源優勢,“宜興胎褐釉地施琺瑯彩葵花式壺”就是經典之作。宜興大師燒好紫砂壺素坯,運到景德鎮由景德鎮大師施繪琺瑯彩。為形成彩釉裝飾的表層而二次回爐燒制時,紫砂器多會因其坯身不耐高溫而爆裂,存者甚是稀少。細品復燒的此件,器型精緻小巧卻不失尊貴典雅;壺身花卉造型飽滿,氣韻靈動,輕觸更覺紋理凸凹有致;壺面彩畫清新,具有銅胎琺瑯器的獨特效果。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陶瓷專家楊靜榮,原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蔣文光,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現中國收藏家協會副會長杜耀西,首都博物館瓷器鑒定專家張鵬等文博界資深專家認為,高倣品的藝術價值是由原作的不可接近性和遵循古法再造的精湛技藝所決定的。這3件高倣品完美再現了已近失傳的官窯制瓷秘技,為保護傳承、光大國詣等科研實踐工作提供了可靠數據及參照標準,在搶救民族工藝、繼承文化遺産、弘揚華夏文明等方面具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