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海外徵集報告之一:中國拍賣公司海外徵集版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16 10:04:50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北美

北美是海外華人重要的聚集地,且收藏豐富。一方面,1840年至解放前後,大批華人由於種種原因移居美國,並帶去了很多珍貴的文物藝術品;另一方面也與近一個世紀美國在世界經濟上的主導地位有關,藝術品跟金錢一樣是流動的,會往經濟發達和有文化的地方去,錢多的地方古董藝術品也多;其次,美國對於中國藝術品、尤其是漢學的研究,有很好的傳統。20世紀初開始,從青銅器到陶瓷到書畫,一個世紀以來美國積累了大量的藏品。我們熟悉的大收藏家安思遠(Robert Hatfield Ellworth)、王季遷、經營中國古代書畫的懷古堂、收藏中國古典傢具的柯惕思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美國的收藏真跡率很高,多以近現代書畫為主,且多數收藏得自畫家本人,如張大千的作品數量很多。2009年,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就先後到美國洛杉磯、紐約、舊金山等地徵集藏品,北京匡時2011年在北美增設代表處,嘉德也與去年底在紐約成立分公司,正式加入由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行把持的世界拍賣行業中去,2012年3月,北京保利也將在紐約成立代表處……北美已經成為各家拍賣行海外徵集最重要的一站。

歐洲

歐洲是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最為密集的地區。幾年前,歐洲從事中國藝術品生意的人寥寥無幾,也不被拍賣行所重視, 2010年,名不見經傳的英國班布裏奇拍賣行爆出天價,一件乾隆粉彩轉心瓶以5.5億元成交!頓時,歐洲這個不曾被關注的大陸引起中國買家以及拍賣行的注意,一時間,國內各大拍賣公司紛紛在歐洲各國主要城市設立辦事處或代理人,藝術品商人也開始尋機把觸角伸向歐洲各國的中國藝術品主要集中地。

歐洲對中國的藝術品情有獨鍾,16至17世紀,中國瓷器、漆器、傢具、絲綢等大量流入歐洲,一度被歐洲人稱之為奢侈品,英、法、德國貴族以擁有中國瓷器為榮,成為品味、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歐洲的中國藝術品收藏家,最為典型的當屬英國大衛基金會的創始人大衛和中國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盧芹齋(C.T.Loo)。生活在上世紀初的英國人大衛,由於非常喜歡中國古代藝術品,收藏了大量瓷器、玉器、玻璃器,並在時代、分類上都達到了系列化、標準器的程度,他所收藏的元青花雲龍象耳瓶(現已捐贈給大英博物館),經美國的波普博士研究後被確認為中國元代至正時期的青花瓷,成為世界上元青花瓷鑒定的標準器,蜚聲海內外。

盧芹齋是19世紀末從中國來到法國經營中國古董的商人和收藏家,曾經在歐美藝術品市場叱吒風雲數十年。他在上海成立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古董出口公司——“盧吳公司”。據統計,目前流傳在海外的中國古董,約有一半是經過盧芹齋之手的。

雖然歐洲的中國藝術品存量很大,但是大都收藏于各大博物館、美術館,散落在民間的收藏極為分散,且世界來年各大拍賣巨頭蘇富比和佳士得在歐洲的地位根深蒂固,國內拍賣行還不曾大舉開拓歐洲市場,但是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在世界地位的奠定,已經中國買家在世界的影響力,歐洲的私人藏家會考慮逐步將藏品交給國內拍賣行進行拍賣,歐洲藝術品回流將成為常態,這有待於拍賣行的進一步拓展。

海外回流取得的成績

海外回流拍品以其特殊的身份和新鮮的面孔贏得國內藏家的關注和追捧,近年來,海外回流拍品不斷創造天價神話。據相關資料統計,僅2011年秋拍市場,北京保利、中國嘉德、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北京匡時、北京藝融、北京華辰、廣州華藝共推出海外專場26場,總成交額183336.405萬元,其中北京匡時拍出的美國回流古代書畫珍品《崇真萬壽宮瑞鶴詩唱和卷》 手卷以1.012億元成交。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