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家正在醞釀一場針對富人的增稅潮,美國最新提出的減赤方案中,計劃在15年內向年收入超過百萬的富人徵稅1.5萬億美元,類似舉措蔓延至法國、義大利與西班牙等歐洲各國,對此可能引發的政經效應,已有很多評論。筆者關注的是,美國徵收富人稅將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産生哪些影響?
也許有人認為,美國的稅收政策不會關聯到中國藝術品市場,這種觀點忽略了中國藝術品市場並不是孤立的,實際上海外資金一直以各種方式參與中國藝術品投資,並且獲益豐厚,尤其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作為全球最看好的新興市場之一,更加成為國際資本追逐的對象。考慮富人稅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影響,首先應注意到,富人稅的徵收對象,即年收入100萬美元以上的富人,就是通常所謂的高資産凈值人士(HNWI,指可投資資産超過100萬美元)。這些人是藝術品市場上的主要購買者,藝術品佔他們資産配置比例約5%或更高。以美國權威藝術雜誌《ART News》公佈的全球Top200收藏家排行榜為例,幾乎所有上榜藏家都在徵稅範圍之內,其中不乏對衝基金經理史蒂芬·科恩(Steven A. Cohen)這樣精明的資産管理行家。一旦開徵富人稅,這些富人會快速轉移資産結構,將房地産等實物資産以及股票、期貨等非實物資産,換位成藝術品等資産,這是由於藝術品具有可方便移動、不好追查等特點,可以幫助合理避稅。換言之,此次增稅方案涉及的美國富人將增加對持有藝術品的需求,當然包括漲勢強勁的中國藝術品。
另一方面,歷史經驗表明,徵收富人稅往往還會引起富人的資産外逃,特別是增加資本收益稅。富人的主要收入來自資本收益,目前美國規定的資本收益稅率(最高15%)低於工資稅率(最高39.5%),因此“股神”巴菲特在《紐約時報》建議對資本收益增稅。但增加稅率相當於削減了資本利潤率,會導致富人將資産轉移向稅負較低、利潤較高的國家和地區,資本流入地的藝術品市場也會因財富聚集而繁榮,如瑞士、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據稱瑞士銀行業管理著全球約1/3的富人資産,相應的,在瑞士形成了全球的藝術品交易中心。中國香港地區同樣匯聚了亞洲最多的億萬富豪,稅率屬全球最低之列,資本收益稅為零。香港地區已經吸引了國際頂尖畫廊、拍賣行和博覽會,扮演著中國藝術品市場與國際資本對接的角色。美國徵收富人稅帶來的資産外逃很可能將香港地區當作重要的目的地,從而進一步推動香港地區崛起為藝術品交易中心。
然而,對於歐洲藝術品市場而言,法國等徵收富人稅似乎會使其處境更加不利。藝術品交易對稅收政策的反應十分敏感,國際知名藝術品市場專家Clare McAndrew博士曾分析指出,歐盟自2006年以來推行藝術品“再銷售稅”是歐洲藝術品市場衰落的原因之一。“再銷售稅”即對在世及去世未滿70年的藝術家作品轉售時産生的利潤進行徵稅,“再銷售稅”造成了歐盟的藝術品交易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轉移,特別是金融危機後,歐洲藝術品市場除英國恢復至約70%成交額外,被中國的新興市場趕超,全球藝術品市場重心向亞太地區傾斜。富人稅雖然並非在藝術品交易環節增加的稅收,但如前所述,富人稅旨在減少投資和收藏藝術品的主要群體的收入,歐盟國家再徵收富人稅,結果會加速全球藝術品市場重心的轉移。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我們已經可以得出,伴隨歐美徵收富人稅而産生的財富擠出趨向利好中國藝術品市場。這一點如果從國際投資的角度來看,會更加明顯。中國本來就是全球最吸引國際投資的地區之一,經濟增長加上匯差、利差的雙重套利機制,驅動海外資金轉化為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産。這些資金即使不進行特別的投資,也能享受到5%左右的升值收益。歐美如果徵收富人稅,出於資本的逐利本能,無疑將有更多海外資金流入中國,以獲取較高的利潤回報。外資進入中國的通道除FDI(對外直接投資)外,就是QFII(合格境外投資機構)。
觀察今年上半年公佈的新增QFII名單以及央行新增外匯佔款,就可以發現熱錢壓境,與此同時,香港地區積累的離岸人民幣也快速增加了兩倍,達到460億美元。大量資金爆發出投資需求,而可供投資的領域卻有限,相比之下,火爆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無疑是一個亮點,根據《2011年春季雅昌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報告》,上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較去年秋拍增長約15%,遠高於通貨膨脹和同期股票市場,並且上漲預期強烈。由此不難推測,這些海外資金的一部分將進入中國藝術品市場。事實上,獲批的QFII中,那些管理著全球富人資産的機構,如瑞士銀行、德國銀行等,均設有藝術品投資部門,瑞士銀行還專門聘請了中國藝術品市場顧問。可見,歐美國家徵收富人稅的“蝴蝶效應”,將促進中國的藝術品投資,從中也折射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繁榮與全球宏觀經濟局勢相契合,共同創造了藝術品投資的良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