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崇真萬壽宮瑞鶴詩》書法手卷
元《大都崇真萬壽宮瑞鶴詩》書法手卷(局部)
北京匡時2011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將有一件元人書法手卷亮相。宋元名跡傳世罕見,此手卷為元代著名文臣閻復奉元成宗詔命作詩頌揚一代道教宗師張留孫為蒼生祈福,眾文人名士唱和的書法合卷,集書法藝術、文學與歷史價值于一體,堪為國寶,首次現世,足以轟動藏界,引發各方關注。
精品展現場,觀眾在觀看元《瑞鶴詩》手卷
八米巨制,名家遞藏,歷七百載滄桑
閻復《大都崇真萬壽宮瑞鶴詩》書法手卷,成書于1297-1299年間,卷乃有元代家之巽、張楧、牟應龍、方回、杜道堅五人應和,明代文徵明、詹景鳳、清代陸堇庭鑒藏印以及清毛順甫跋一則。此手卷長達八米,蔚為大觀,如此傳世巨制甚為罕見。通篇分為序文和詩兩部分,序為總論,述所作瑞鶴詩緣由,詩則七字一句,記敘細節,朗朗上口。
元朝自忽必烈定國號起,歷十一帝不足百年,所留書畫真跡甚為罕見。元初著名文人王鶚、王盤、徐世隆、李謙、閻復、元明善等十余人的作品佔一半以上,而今他們的文集大都不復存在。閻復既為文壇名流,亦是元初重臣,併為“東平四傑”之一,他的書法大作能得以保存,可謂舉世罕見、彌足珍貴。
《瑞鶴詩》手卷後五段元人題跋,都是圍繞《瑞鶴詩》而作,其中家之巽、方回亦唱和,和其韻腳。在這兩段題跋中都提到大滌高人章耕隱出示《大都崇真萬壽宮瑞鶴詩》,似乎這件作品當時收藏于章耕隱處。章耕隱道號明素真衝妙法師,是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的密友,並任職官署,道門內外鹹敬重之。後趙孟頫奉召為張留孫撰寫的《仁靖真人碑》碑文中,倪瓚的《張尊師祠醮感致瑞鶴》詩文中都有此卷事跡的相關記載。手卷詩文還與北宋徽宗的《瑞鶴圖》形成完美對照,徽宗的禦題跋文也與手卷內容如出一轍。此卷又經由明清兩代名士文豪文徵明、詹景鳳、陸堇庭遞藏。明末清初江南精鑒家顧復所著的《平生壯觀》中也對此卷做過清晰明確的著錄。在清末民初時,此卷被上海道臺蔡乃煌收藏後,一直未現於世。此卷來歷清楚、流傳有序,從元代至今已歷七百餘載滄桑,幾經輾轉卻依然保存完好,今首次現身匡時秋拍,可謂書法界、宗教文化界和收藏界的一大盛事。
一名觀眾在觀看預展精品
一代宗師,祈福蒼生;六位名士;唱和稱頌
入元以來,文儒與道教的交往成為一種社會風氣,文士和道士通過詩文互動,相互融合,使元代文化呈現新面貌。元初,作為南宋舊都的杭州,繼續延續著江南文化重鎮的地位,趙孟頫、家之巽、牟應龍等諸多江南名士與道教關係密切。因元大都對道教文化的訴求,張留孫開創了道教的支派玄教,深得皇室垂愛,敕封為“玄教宗師”,朝廷主辦的大型祭祀、祈禱活動也多由他主持舉行。但張留孫也與江南名流之間有緊密的聯繫,他就如江南道教首領歷代天師在京的常駐代表,江南眾多道派的不少事務,往往是通過他來解決,還曾兩次拯救道教危機,可以説其在溝通江南道教與元室的關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