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王一涵:香港藝博會影響CIGE國際化標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1 11:08:39 | 文章來源: noart

王一涵

王一涵,娛樂圈的熟人多,每次舉辦CIGE 朋友來捧場,在圍脖上發現她基本上都在天上飛著,去哈佛上課,到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救場,忙的不亦樂乎!連對藝術圈不了解的人,見了面都問我,有個做藝術的美女CEO,你知道不?定位國際化的CIGE,面對香港藝博的銳氣,壓力得不小。前一陣子,坊間傳言説CIGE 不辦了,也有人説楊瀾入股了CIGE,面對記者,王一涵一一進行了回應。

楊瀾沒有入股CIGE

記者:有人説今年楊瀾入股了CIGE,也有人説明年你不會再辦CIGE 了,可以回應一下嗎?

王一涵:CIGE 有支援者、擁護者,不代表他們就是股東。關於明年博覽會的廣告宣傳現在也已經開始了。所以我也不知道傳言從哪來的,可能是有人猜測的。或許有人希望是這樣。

記者:今年的CIGE 最受客戶好評的是哪?

王一涵:衡量一個博覽會的講最根本的標準還是成交,我們今年的博覽會第一、成交不錯。第二來了一些有購買實力的嘉賓,尤其是第一天預展的時候。

記者:CIGE 最獨特的優勢在哪呢?

王一涵:我覺得CIGE 有幾方面的優勢,首先CIGE 在中國,算是第一個專業的畫廊博覽會,有比較好的基礎。立足於北京、國內做一個盡可能有國際視野的博覽會。其次我們也很注意推動年輕藝術家的露面,包括他們的發展。當然後來的博覽會也做類似的項目,但我覺得我們可能更有基礎。並且CIGE 的股東關係比較簡單,所以能夠比較靈活的根據藝術市場以及藝術本身的發展,做出很多的調整。

記者:香港藝博會被巴塞爾收購了,以後藝博會的格局會變化嗎? CIGE 有沒有壓力?

王一涵:對CIGE 來講,壓力不是今年才有,事實上在香港博覽會舉辦之後,就對國內的博覽會造成很大壓力,沒有香港博覽會的時候,國外的畫廊還是願意來大陸做華人市場。有了香港博覽會之後,他們就會留在香港,因為稅收、語言、金融系統的優勢。香港博覽會是08 年辦的,至於説巴塞買不買它,其實沒什麼很大的區別,但不能因為有了香港博覽會,中國大陸不能有自己的本土博覽會,這也是不可能的。可能條件、水準不能像原來期待的那麼高,但它仍然有存在的理由以及土壤。當地的藝術博覽會,反映一個地區藝術以及藝術市場現狀,整個行業的情況,會顯示在博覽會裏。坦白來講,香港博覽會給內地博覽會造成壓力最大的是上海的博覽會。因為上海和香港這兩個城市太像了,本身他們都是屬於畫廊不是很多,屬於金融城市,不是文化中心,藝術的資源也沒那麼多,所以這兩個城市特別像,他們是有競爭的。

香港藝博,會影響CIGE 國際化標準

記者: CIGE 一直走國際路線,不知道您下一步有什麼策略?

王一涵:我覺得做任何事情應該從實際出發,盡可能調動資源,做成一個最理想的狀態,坦白來講香港博覽會的舉辦給CIGE 國際化的標準帶來很大的影響,在實現上帶來很大的困難,每個人都要承認這一點,不是靠我們一己之力能夠改變的。但是這也不意味香港攔截了國際畫廊,北京的博覽會就不需要國際的畫廊。到香港去參加博覽會的人,是在藝術收藏這個領域浸染多年的人。但是事實上還是有很多有購買能力、對這個有興趣,但是沒有達到專門去香港參加博覽會的程度。

記者:藝博會,對畫廊都提供了很多不錯的服務,會給媒體提供一些優待嗎?

王一涵:博覽會上最重要的是買家和賣家,就是畫廊和藏家,這是最重要的。媒體其實跟我們一樣的,都是一個平臺,起一個推薦的作用。我們每次都把前面的廳給媒體,從來就沒有變過。但是我們比如説媒體採訪需要我們會開闢一個專門的採訪室,所有的媒體都可以用這個採訪室,相對來講就安靜一點,這個我們有做過的。

個人觀點:不能因為有了香港博覽會,中國大陸不能有自己的本土博覽會,這也是不可能的。可能條件、水準不能像原來期待的那麼高,但它仍然有存在的理由以及土壤。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