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鑒定費背後藏著多少貓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20 10:56:57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超級騙子聯袂登場。

華爾森集團原總裁謝根榮用玉片做的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借原故宮副院長楊伯達等5名頂級專家的天價評估,從銀行騙貸10億元,不禁讓人發問:鑒定費背後到底藏著多少貓膩?

“專家”這個名詞,近年來經常被冠以“磚家”的字樣,專家被拍磚,更是早已屢見不鮮。

各個階層都有一些所謂的專家,經常假以專家的口吻,秉承著專家的態度,以專家的淵博,不小心地説著錯話,做著錯事。

專家之所以受到質疑,並不在於他們真是行業內的偽專家,而是在於某些專家在利益的驅使下,可以説著大言不慚的假話。

憑“金縷玉衣”騙貸數億元被披露後,參與鑒定的專家們在回答記者的質疑時,不約而同地都將責任推向了同是參與該事件鑒定且已故的文物專家史樹青身上。

文物鑒定在外界看來,一直便是一個相對神秘的圈子。這種神秘性不僅是在於他們從事的行業與神秘的歷史打交道,也在於不少圈內人士都長于“打太極”,沒想到的是,太極不僅用到了專業領域,也用到了做人上。

請專家估價,進而利用這種估價向銀行貸款,實際上早就不是新鮮事。去年曾有浙中一家企業的老闆,邀請一批全國知名的收藏界專家鑒定其所收藏的古玉,這位老闆的收藏在收藏圈也比較知名,全是大開門的假貨。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專家到場並在鑒定書上簽字,換來的是一筆豐厚的鑒定費。這家企業的老闆是否通過收藏去向銀行貸款,我們不得而知,如果有,想必當時到場的那些專家們今天應該會脊背發涼。

説到底,騙貸事件的三方參與者,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不分彼此和你我,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主兒。主謀謝根榮看重的是專家們簽下的一紙鑒定書,專家們看重的是主謀謝根榮手中的鑒定費,銀行方面看重的大客戶關係和個人業績,全都是利益鏈條上的一部分。

也正是因為這些利益交織,使得本就在外界看來神神秘秘的鑒定界更加莫測。多數人對收藏和鑒定是不了解的,即使是圈內人士,往往也都獨善一門或者幾門,不可能門門皆通,銀行方面在了解真假與其價值的前提下,就把貸款貿然放出,也不得不讓我們質疑其行業內部的混亂程度。

真是可怕的利益鏈條,可怕的行業內幕,可怕的道德準則!

若要做到滌地無遺,真是難上加難,驚醒!該從何處抓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