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280元贗品5萬起拍 假拍背後隱藏行賄貪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08 10:35:41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東方禦藏總經理兼鑒定師鄧明謙説,記者以280元購得的瓷器“起拍價怎麼也得5萬塊”(6月3日攝)。 新華社發

近來,有網民發帖稱,近年來藝術品拍賣市場表像繁榮,但背後卻暗影重重,不少拍賣公司從拍品徵集、文物鑒定到圖錄出版、正式拍賣,存在虛假鑒定、虛報成交額、聯手做局、洗錢行賄等不法行為。據記者調查,藝術品拍賣背後黑幕重重。

贗品“器形靠譜”起拍5萬

近日,記者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以280元購得一件名為“金絲鐵線”的瓷器,經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張寧鑒定,該瓷器為20年以內的倣品。根據網民線索,記者來到具有拍賣資質、位於該舊貨市場附近的東方禦藏國際拍賣(北京)有限公司進行鑒定。

剛進公司大門,總經理兼鑒定師鄧明謙就介紹收費標準:“若鑒定文物並出具鑒定證書,1500塊;若送拍,可免鑒定費。”記者嘗試送拍。鄧經理戴上專業眼鏡、手持強光手電仔細“把玩”這件瓷器:“這可不是‘金絲鐵線’而是‘官窯’,宋代左右,器形靠譜,有品相、有賣相。起拍價怎麼也得5萬塊。”記者問:“真值這個價?”鄧説:“其實真假不重要,贗品也能拍出去,有人就想買假貨在家擺著玩兒。”

在被告知拍品將在全國12城市巡迴拍賣後,記者表示有意簽合同。鄧立刻説:“我們前期要收些費用,一件1500塊。”“拍賣不是免費嗎?成交後還給你佣金呢。”記者問。鄧回答:“成交也得看運氣,況且前期我們還得為你製作圖錄搞宣傳哪。”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今年發表聲明稱,拍賣公司一般在拍品成交後才向委託方收取佣金、圖錄費等,收藏者須高度警惕“天價鑒定”和在拍前收費行為。

拍賣額繳稅額對不上賬

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瀚海和北京匡時是國內四大拍賣公司。來自中拍協和四家公司官網的數據顯示,四公司2010年拍賣總成交額分別約為91億元、75億元、34億元和26億元,位列當年國內前四名。

依據四公司官網顯示的拍賣規則和拍賣公司公開的計算公式,理論上,保利、嘉德、瀚海和匡時四大公司2010年佣金收入(主營收入)應分別約為18.2億元、15億元、6.8億元和4.7億元。因拍賣業屬服務行業,按營業稅5%計算,則理論上四公司當年營業稅應分別約為9100萬元、7500萬元、3400萬元和2350萬元。

記者從權威部門獲得的數據顯示,保利、瀚海2010年已繳營業稅分別約為2305萬元、952萬元,僅為理論值的25%、28%;嘉德、匡時的《2010年企業年檢報告》顯示,其當年“主營收入”分別約為3.4億元、7500萬元,僅為理論值的23%、16%。

曾多次代理拍賣訴訟案件的艾連慶等律師説:“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要麼涉嫌偷稅漏稅,要麼涉嫌虛報成交額。”

假拍背後隱藏行賄貪污

“無論是送拍時虛假鑒定還是拍賣後虛報成交額,都説明拍賣市場存在假拍亂象。”張寧副會長解釋説,“所謂假拍,包括三種情況:拍假,即拍賣贗品;拍賣公司刻意抬高評估價以收取高額佣金;委託方、拍賣方和買受方聯手做局製造‘天價’成交額。”

文化部文化藝術品鑒定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陳興保等官員認為,假拍的背後,程度不同地存在欺詐、自我炒作、洗錢行賄、貪污等不法行為。

張寧副會長舉例説:“有的行賄者利用拍賣平臺,鼓動受賄者送拍家中的贗品,而後與拍賣方和買受人聯手做局當真品拍得高價,從而把黑錢洗白、完成行賄。”

針對拍賣公司假拍等一些不法行為,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張延華説,中拍協連續十年通過企業資質評定工作對拍賣公司的上繳稅款、成交額等業績情況進行評定,“但部分企業以各種理由拒絕參加,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業績真實性經不起檢查”。 據新華社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