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天價《砥柱銘》是假拍?財團合力購買催高藝術品價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23 16:52:02 | 文章來源: 東莞時報

《砥柱銘》超高價拍賣讓財團合力購買藝術品這一新收藏形式曝光

6月3日,黃庭堅的《砥柱銘》在北京保利拍出4.368億元,這一離譜的高價,讓一些人認為是假拍,不過,經過求證,最終證明是上海幾個很有實力的財團合力購得。

今年春拍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出現了不少財團合資競拍,除了《砥柱銘》,還有一批犀角杯,也因財團合力購買,價格從預估價的200多萬元追拍到3000多萬元成交。不能否認,今年許多拍品能以高價成交,要歸功於財團的合力競拍。

在東莞,財團合資購買藝術品,也開始萌芽,有牛刀初試的小規模合資購買,也有籌謀中的大財團出資計劃。一種新的藝術品購買模式順應市場的需要,在低調地悄悄地興起。

天價《砥柱銘》引發的質疑

《砥柱銘》的天價,讓它在這個圈子裏轟動一時,但很快,收藏圈內又傳出另外一種聲音,有人認為國內的拍賣尚不透明,不管是黃庭堅的《砥柱銘》,還是去年吳彬、曾鞏、徐揚的幾件億元作品,是否真正成交都值得懷疑。因為賣家、買家還有拍賣公司,出於各自的利益,都可能會利用假拍來炒作做文章,天價中包含了很多水分。

對於這種質疑聲,在拍賣現場參與了《砥柱銘》競拍的東莞藏家張先生認為,很有可能是北京保利的競爭對手放出來的風聲。不過,出於好奇,他還是通過自己在圈子裏的人脈關係了解真實的情況,獲知購買《砥柱銘》的神秘買家並不是一人,而是幾個非常有實力的大財團合力購買。至於這幾個財團更詳細的資訊,張先生不願意透露更多,只説:“目標太明顯,我不好説出來,不過,這也證明《砥柱銘》不是假拍,有幾個財團出資,能追到4.368億元價格也就不奇怪了,如果單憑個人的力量,到目前這個成交價有難度。”

新財團投資藝術品拉升其價格

記者追問張先生《砥柱銘》高價成交是否存在泡沫。張先生説,今年的春拍,從成交結果來看,非常真實,好的東西都高價成交,不受追捧的都流拍了,市場也不存在泡沫的問題,4.368億元的成交價現在看來是天價,但如果再次上拍,價格肯定要超過這個數。

張先生認為市場火熱跟整個大的經濟環境有關,他説:“今年投資收藏的群體明顯增大,春拍現場涌現了許多生面孔,這些人資金實力雄厚,拿出部分資金購買藝術品作為規避風險、投資多樣化的一種選擇。”

“近期政府對房地産市場進行調控,加上股市交易蕭條,短期是否會有起色也不好預測,數萬億的炒房、炒股資金都在尋求新的生財之道,比如黃金市場、期貨農産品,文化收藏也就成了這些資金新的選擇之一。”張先生認為,新生的收藏群體對藝術品市場整體價格的拉升有非常大的作用。

合資購買藝術品在東莞試水

像今年春拍出現的幾個財團合資購買藝術品的現象,東莞也有。不過規模和數額相對較小,而且目前國內也沒有一個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都還在摸索之中。但也已經小試牛刀,購買了鎏金佛、瓷器、書畫等門類的古董,價格合計1000萬元左右。

本地藏家何先生就是這種模式的發起者,他將這種模式稱為“藝術基金”,合資夥伴稱為“股東”。當然,這是一種隨性的叫法,而非銀行裏投資理財的藝術基金。

平日裏除了打理自己的鋼材生意,何先生還全國各地不停地飛,只要風聞哪有寶物,他就往哪趕。記者幾乎每次致電他時,他都身處不同地方。

目前跟何先生合作的股東,都是他非常相熟的同學或者朋友。其中有的是自己有財力,也想涉足古董,但對古董不了解。何先生就把這幾個股東的資金集合起來,憑著自己的專業古玩知識,四處出擊,探得寶物之後徵求其他股東的意見,一致同意之後下手購買,購回的藏品按股東意願由其中一位股東掌管。他們買的最貴的藏品是一尊“大明永樂年施”款鎏金佛,價值800萬元。

何先生告訴記者:“這種合資的模式,能聚集一大筆資金將比較珍貴的藏品留在東莞,也能實現資金保值增值,藏品如果高價轉讓,股東可以按出資比例所佔股份分成。”

何先生説,在國外,也有比較成熟的藝術機構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像尤侖斯就是管理比較規範的,幾個股東將資金共同委託一個對藝術品相當熟悉的操盤手運作,不過,這種模式目的性比較強,什麼賺錢就買什麼,不重視個人的收藏興趣愛好。

大財團想給藝術基金“放貸”

何先生的“藝術基金”,吸引的不僅是他身邊的幾個朋友,一些實力雄厚的大財團也開始關注這種藝術品購買模式。

東城一位同樣有收藏愛好的富豪已經開始跟何先生接觸,並伸出橄欖枝,如果何先生的團隊在購買藝術資金短缺時,他願意以每月10%~15%的利息放貸給何先生,不過購買的藏品需要存放在富豪手中,但所有權仍歸何先生及其股東所有。

記者從旁了解到,這位富豪目前也正準備推出一個融資計劃,找其他富豪共同出資,在合資者一致認可的前提下,購買一些比較有分量的藏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