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藏家炒家齊聚一堂 藝術品拍賣市場呼喚確真權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06 14:30:24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香港蘇富比拍賣現場 
 

時下火熱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藏家炒家齊聚一堂。在市場火爆的前提下,藝術品的真偽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一直以來,由於國內藝術品市場確真、保真環節的較大缺失,很多藝術品投資都更傾向於現當代藝術,投資者通過與在世藝術家簽署藝術品的法律意見書的方式,來保證作品的真實。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發展。

然而,對於藝術品如何確真、由誰來做保真的問題,一直難以解決。對於藝術品投資者來説,最根本的是需要規範行業中具有的權威性的確真、保真機構。有人呼籲借助政府組織行業協會來完成這項的工程。

記者日前獲悉,早在2007年的時候,北京華夏物證鑒定中心與中國書畫鑒真網聯合推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書畫鑒定的保真技術。據相關人士介紹,該技術是通過應用北京華夏物證鑒定中心獨家研發的化學微量元素雙重防偽技術,對書畫進行無損、隱蔽、長久的防偽技術加工,使經過處理的書畫作品,自“出生”之日起就有了身份證明。同時建立防偽證書號碼、防偽標識分佈、其他基本資訊等都作為電子檔案儲存,可提供中國書畫鑒真網上查詢,並可根據要求隨時對作過防偽處理的書畫進行儀器檢驗,必要時可出具司法鑒定證書。

這是近年來國內在書畫保真領域內一次巨大的技術進步。但是,藝術品保真行業真正的難度並不在於技術層面,實際上,保真必須以確真為基礎,否則其結果難免“為虎作倀”。北京華夏物證鑒定中心與中國書畫鑒真網所推出的保真技術,範圍同樣僅限于在世畫家的作品,而不涉及古董書畫,究其原因,也正是確真的艱難。

在藝術品鑒定的技術與制度都相對成熟的西方國家,對於古代繪畫的鑒定採取的是專家制。這些專傢具有較高的職業操守,他們的鑒定證明也可以被用作司法判決的憑證。另外,國外的藝術史研究也相對發達,各大博物館等藝術機構都建有實驗室,運用多種科學手段對藝術品的物理性質進行檢驗,不僅是檢驗本館藏品,也接受外來委託,這就給專家的鑒定提供了物質證據與支援。

著名國畫家、收藏家崔如琢先生認為,技術上的保真雖然重要,但是中國畫的確真是門很深的學問,很難單純通過物理手段做到,一定是需要具有風格、技法、歷史等深層學養的專家完成。

在傳統上,中國的鑒定方法更多的是憑藉個人的“眼力”。建國初期,由於公私改制,很多私營書畫的老闆、學徒,進入故宮協助政府整理書畫藝術品,看得多了,就成了專家。經驗固然重要,但是與國外以研究為基礎的專家相比,明顯缺乏一定的專業訓練與素養,而且這種過於個人化的鑒定方式所産生的鑒定結果,並不具有司法效應。

北京和暢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偉認為,在中國進行藝術品的確真與保真,有兩個困難無法回避:一是中國的畫家太多,作品量非常之大,其中偽作贗品的絕對數量也相應很多;二是藝術品作為禮品流轉的現象比較普遍,很多時候難以獲得作品來源的準確資訊。

對此,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董軍認為,拍賣公司因其市場職能需要在市場中應採取絕對中立的態度,給投資者和藏家一個資訊對稱的良好環境才能長遠發展。但單方面要求拍賣行對藝術品確真、保真負有責任是很難的。目前情況下,雖然單純通過立法和監管具有一定的操作困難,但行有行規,拍賣市場可以通過長期客戶信譽完成優勝劣汰。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