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一紙證書變藝術品專家 鑒定師隊伍浮現“洗澡蟹”

一紙證書變藝術品專家 鑒定師隊伍浮現“洗澡蟹”

時間: 2010-11-30 09:57:41 | 來源: 解放日報
收藏 >

短則七天,長則十天,就能培養出一個藝術品鑒定專家,這個專家還持有權威部門認可的上崗證,這事你信嗎?收藏拍賣高歌猛進,紀錄不斷刷新,帶動鑒寶成了吃香行當,鑒定師成了搶手貨。有人為之戲稱:“如同外地蟹運到陽澄湖裏泡幾天,就敢冒充正宗陽澄湖大閘蟹——鑒定專家裏頭的‘洗澡蟹’同樣大有人在。 ”

學費比藝術品漲得更快

在拍賣會、收藏活動、藝術品展覽上,不時可以看到各種鑒定師培訓傳單:“第一天書畫欣賞與鑒定,第二天了解近現代書畫的時代風格,第三天元、明、清各時期瓷器的特點及鑒定,第四天中國玉器欣賞與鑒定,第五天古玩雜項賞析與鑒定,第六天實習,第七天實踐考試。 ”七天后,一張作為從業資格憑證的“專家”證書就能到手,學費則從八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2008年,類似的鑒定鑒賞班十天課程,每人只需繳學費600元,短短三年內漲幅達十倍有餘,比藝術品“升值”還快。

速成專家多為理論型,將課本上的鑒定技巧生搬硬套,對著藝術品品頭論足,説的卻是行話套話,“窯口、造型、紋飾、用料……”一系列術語將初入行的愛好者蒙得暈頭轉向,但到底還是眼力不行,真偽不辨。還有一部分“專家”則是“必殺型”,寧可錯殺也不放過,對所有來源不清的藝術品一律否定,網上調侃“瓷器必殺專家”常用口頭禪是:“這件東西要是真的,買得下一座樓。 ”要不就説,“全世界只有十多件,怎麼就砸你頭上了? ”最後不忘點撥一下對方,“玩瓷片去。 ”

沒有速成的“火眼金睛”

“專家”培養大躍進,引發業內隱憂。識字可以速成,藝術品鑒定評估卻不可以。上博瓷器部主任陸明華表示:“鑒定這一行活到老、學到老,門檻很高,深厚的知識和豐富的實戰經驗,缺一不可,通過突擊根本不可能獲得‘火眼金睛’。即便大學文博係四年培養,也不過初通皮毛。”一位資深藏家則表示:“辨識真偽唯一的途徑就是多看,懂東西還要懂市場,哪有造假工廠,該地來的‘藝術品’就要留個心眼。從來沒有萬能專家,字畫、瓷器……每項都要花一輩子功夫鑽研,所謂速成是天方夜譚。老藏家更看重口碑與資歷,而非一張薄薄的證書。 ”

除了實踐功底不夠,“專家”的道德缺失也是導致鑒寶師隊伍魚龍混雜的主因。 “定假為真”和“説真為假”都不少見,前者是為了使贗品順利出手,後者是為了低價收購他人手中真正的藝術品。藝術品的歷史與文化價值本來就不便於量化,屬於見仁見智。在這種情況下,良心幾乎成了最後的也是唯一的防線。

“專家”多只為一個利字

事實上,藝術品鑒定培訓長期以來都是靠“師傅帶徒弟”,真正的鑒定專家多為兼職,有的是文博機構研究員、文物商店買手,還有學者以及資深收藏家。除了專業技能之外,一名真正的鑒定專家還要坐得住冷板凳,如果為利益驅動,熱衷“走穴”,哪還有時間潛心研究?而速成專家們大多缺乏紮實的基本功,四處開具不負任何責任的“鑒定證書”賺錢,不帶商業色彩的可謂鳳毛麟角。

速成專家氾濫,雖騙不了真正的藝術愛好者,卻能麻痹一部分入門級的藝術品投資客。如果不儘快建立一支過硬的鑒定師隊伍,市場上的高倣藝術品將會氾濫,後果嚴重。另外要提醒收藏圈的新人們,藝術品鑒定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問,絕不是簡單地看書、上培訓班就能獲得的技能。在對鑒定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不要過於追求舊物,不妨把目光轉向現代藝術品,只要作品素質過硬,同樣不乏巨大的升值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