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政策是不可想像的
2009年5月成立的第一支“紅珊瑚藝術品投資基金”,算是國內第一支藝術品基金,而此前,泰瑞藝術基金一直從事著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系統性研究工作。
它在全球藝術品成長的中後期切入了市場,在鼎盛之後的回落期開始進行基金式的運作。
Artprice編制的全球藝術品指數可以清晰地顯示這個邏輯脈絡。
該指數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球藝術品指數從1990年起,先是歷經了一個長達10年的下跌與調整期,跌幅達到40%至50%;然而從2000至2007年是一個長達7年的上升期,上漲接近100%,但最高點也剛剛超越1990年的基準點;隨後歷經金融危機的洗禮和下跌,目前仍比1990年基準點低10%左右。
也就在藝術品市場停留在金融危機之後的運量期時,2009年7月22日,《文化産業振興規劃》出臺,要求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擴大産業規模,增強文化産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這也是繼鋼鐵、汽車、紡織等十大産業振興規劃後出臺的又一個重要的産業振興規劃。
在文化産業中,它可以排在第一位,至少它在國家戰略性産業中佔據了一席之地,對於藝術品領域的從業者,這無異於天降神火,且給旱情中踟躕不前的藝術市場帶來陣陣甘霖,並觸發了藝術基金對藝術的關注。
此前,在藝術領域,國家從2006年開始實施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央財政設立了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專項資金,2006~2009年共安排經費10156萬元,支援中國優秀藝術家創作完成100余幅美術作品。
除了資金上的支援,中央財政每年還安排文化部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中國美術館和國家博物館徵集經費,安排國家文物局重點文物徵集經費,支援購買有價值的文化藝術作品。
文化産業規劃之後,“十二五”規劃又明確表示,根據文化領域發展規劃,將繼續實施公共文化領域相關專項建設,支援中國美術館(二期)、中央歌劇院劇場、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等重大文化項目。
業內人士稱,涉及藝術品的無異於中國美術館之類的場館建設,對於完善一、二級藝術品市場,也算推波助瀾。
於是,繼位於上海的泰瑞藝術基金遊上岸之後,德美藝嘉、杏石投資、同鑫匯投資,以及外資背景的摩帝富開始慢慢上岸。當然還有一些低調而又埋頭幹活的藝術品基金,仍充當著固執的潛水黨,玩著自己的遊戲。
土法俗成的投資策略
既然是遊戲,當然也有其中的規則。
一如摩帝富投資顧問李宓所説,他們將基金最基本的策略進行投資規劃:即長線和短線,比例分別為70%和30%,不論資金量多大,長短線一定要有所區分。
因為摩帝富主要投資于當代藝術,尤其是二十世紀初期的一批藝術家如徐悲鴻、常玉等。在他們的長短線邏輯裏,如果將藝術品市場形容為金字塔,那麼長期標的都是在金字塔頂端,非常穩定、基礎價格較高的作品,這些作品無論什麼時候賣,價值都沒有問題。
而適合短期投資的則是年輕藝術家的作品,比如70後,甚至是80後的。他們一旦具有成長性,兩三年後,其作品就需要進行流轉。最為關鍵的還是作品,很多藝術家畫了二十年的畫,但是只有其中四五年時間的畫作稱得上頂峰造詣。
中國很多藝術基金同摩帝富具有相似的策略。
比如,深圳杏石盛鼎藝術品投資基金,近現代大師作品持倉量60%,其他暢銷作品40%,並採用長期持有和短線交易相結合的方式:長線保證增幅穩定,短線保證及時套現。
而從國內外的其他藝術基金策略上,長短線是共性之一。業內人士稱,單價高、市場需求面大、變現率高的藝術品適合長線投資;而處於衝中價位、具有潛力的藝術作品,因風險相對較高,適合短線投資。
在相似投資策略的指引下,這些基金的承諾年收益率通常能達到10%至30%。與之相比,普益財富的統計顯得有些保守:藝術品投資年化收益率平均在7%至10%左右。
如果從朵雲軒1993年首拍開始,藝術品基金就在中國存在,那麼這個收益在業內沒有絲毫質疑,因為經歷了17年的長跑之後,中國藝術品市場走過了一段從無到有的過程。儘管這段時間市場價格總體向上,但是在未來的17年裏,藝術品市場還會是歷史的簡單重復嗎?
而今藝術品基金遍地開花,而五六年之後,當這些基金到期需要退出的時候,沒人知道誰會出來接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