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書協領導年收入上億 離任後作品千元無人問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20 09:55:27 | 文章來源: 《收藏》雜誌

沈鵬書法作品

石開篆書
 

2010年,王先生在某書法網站開辦的網店,一年銷售額超過了百萬元,而在如今書法的江湖中,王先生並非特例。

其實,即使不涉及買賣,一筆賬目也是容易算清的:2003年前後一平尺不到100元的書法家作品,現在2000元一平尺的不在少數,8年時間,20倍漲幅,這個遊戲還是划得來的。

不過,這個遊戲也確實很有意思,比方説,某書協領導年收入可以上億,但另一位書協領導在多年前上任時,1000元每平尺的字遭到瘋搶,換屆離任後,四尺整張的字只賣1000元,卻無人理睬。

誰是市場寵兒

2011年初,沈鵬、歐陽中石等書法家的作品市場價格不斷作出調整,即使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他們的作品價格也已經經歷了幾次翻新。

葉輝是《投資與理財》半月刊副主編,主要工作就是引導普通老百姓理財,告訴他們如何投資股票、基金、黃金和藝術品等。什麼是最適合的理財品種呢?對葉輝個人來説,就是書法。作為書畫投資理財專家,葉輝有超過10年的書畫投資實戰經驗,在他看來,如今佔領書法市場的書法家分為4個級別:

沈鵬、歐陽中石、張海和王鏞等人,他們的書法作品處於頂級市場。由於送禮和收藏市場需求巨大,他們不得不控制創作數量。作為中國書協主席,張海的地位不可替代,書法價格很高,而且追捧者眾。王鏞作為中央美院教授、中國書法院院長,作品尤其受到收藏家追捧。

幾位頂級書法家之後,目前五六十歲書法家中的精英,在當今書法市場中佔據主流地位。石開引導了2010年書法漲價潮流,書法潤格從2500元/平尺漲到3000元/平尺,再漲到4000元/平尺,年底漲至5000元/平尺。

另外,中國書協副主席何應輝、中國書協副主席陳振濂、中央美院教授劉彥湖、浙江書協主席鮑賢倫、吉林大學教授叢文俊、華人德、曹寶麟、王冬齡、言恭達、孫曉雲、李剛田、王友誼等,這些書法家在藝術上已經取得一定成就,受到認可的程度更高,他們的書法作品市場價大多在千元,貴的也已經達到每平尺數萬元。

鮑賢倫書法作品2010年市場價幾乎翻了一番。2010年初,傳出他可能擔任浙江書協主席的消息後,他的書法價格不斷上漲,藏家紛紛熱烈追捧。年底他當選浙江書協主席,更令一時間其作品洛陽紙貴。目前,鮑賢倫書法的潤格是4000元/平尺,市場價基本也接近潤格。

一些中青年書法家由於作品個性鮮明,也成為市場追逐的焦點。這一類書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劉彥湖、陳忠康、龍開勝、劉新德、陳海良、于鐘華和何國門等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已經取得一定成就,但作品價格還不是很高,單幅作品的價格多在幾千元。對於收藏家來説,由於年輕,這些人學術上的進步還會很大,作品升值空間更大。比如陳忠康今年只有33歲,但擁有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學位,是學院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2005年只要300元/尺,如今每平尺的價格已經超過1000元。

還有一部分書法家則是一些地方小名頭。他們的作品僅限于小範圍流通,在地方上能賣錢,但是無法進入全國市場。

葉輝2000年剛進入書法市場時,經朋友介紹,購買了一批河南中青年書法家的作品,當時1萬多元的投資在6年之後變成了2萬元,但是因為那些書法家名氣小,作品出手費盡週折,1萬元的利潤賺得很辛苦。之後,他就重點買名家作品——名家是“全國糧票”,容易出手,同樣是6年時間,這些作品的價格翻了三四番,而且出手快,這幾年為他帶來的收益也頗為可觀。

玩字還是玩附加值

假設你不懂書法,但你是趙本山或者王小丫的粉絲,再或者,你愛官員,愛書法協會的各種主席,囤積了他們的字,那麼,行家的建議是,趁他們還紅火的時候能出手就儘快出手,別想著留給子孫當傳家寶,藝術品與廢紙的變換不需要太多時間,因為,這些書法作品的附加值大於本身的藝術價值。

事實上,個別當代名家的書法已經超過清代一些名家的書法價格,這就是附加值的作用,畢竟市場是禮品消費繁榮起來的市場,禮品消費的依據就是知名度。

作為短線投資,從附加值以及市場熱度出發是可以的。正如匡時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所説,“把握市場熱點,追逐炙手可熱的名家作品,即便這些作品50年後也許是垃圾也沒關係,因為你不可能存上50年。”

而如果是長線投資,考慮得就要多一點。以董國強的經驗,通過購買當代不貴的書法作品鍛鍊眼力,慢慢接觸藝術品市場,是進入近代和古代書法收藏的很好的途徑。而大部分行家也都認為,目前當代書法價格是合理的,但相對於當代繪畫,價格則偏低。

董國強收藏了很多當代書法作品,大多數是在20世紀90年代用自己的作品來交換的,也有老一輩書法家的無償贈送。90年代,一副王鐸的精品條幅只賣到七八萬元,而今天,王鐸書法作品的價格動輒一兩百萬甚至上千萬元。董國強認為,“畫廊如果具備專業水準,完全可能運作當代書法市場,從創作水準來説,當代書法某種程度上是超過當代國畫的。從市場發展來説,書法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號召力。”

作為收藏對象的選擇,一個書法家的師承、學歷、所在單位、書法實力、學養甚至家學,都是值得考量的。歸根到底還是從字出發,以字看人,其中,書法實力和學養是最重要的:藝術水準是重中之重。

有官職的或者成名的書法家有很多,事實上,這些人的書法市場也並不平均,葉輝告訴記者:“相比國畫市場的火爆,書法熱只集中在少數書法家身上,絕大多數書法家並沒有享受市場火熱帶來的好處。全國兩百多位書協理事,拿一件四平尺作品放市場上能賣到1000元的,不會超過一半。業內盛傳,一位退休的中國書協理事2010年初到山東“走穴”,一張四尺整紙只賣500元。中國書協理事尚且賣不上價,其他人呢?日子就更加難過。”

知名度是個很玄妙的東西。黃秋園生前默默無聞,字也不值錢。死後5年,他的子孫在中國美術館給他辦了一個展覽,作品被世人所知。1987年,中央美術學院追聘黃秋園先生為名譽教授,中國畫研究院追聘黃秋園先生為榮譽院委委員。黃秋園的字也受到市場熱捧,目前達到幾十萬元一幅,在有些人看來,其作品價格仍然是被低估的。

有分析認為,黃秋園成名的最重要原因是作品水準夠高,另一方面,20世紀80年代後期,正是傳統書法備受懷疑的時期,搞藝術的都在學西方,黃秋園的出現,證實了傳統藝術的價值,發揚他的字,是肯定中國傳統書法。但是,如果不是他的子孫積極組織展覽,如果不是趕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很難講黃秋園的字現在在市場上是什麼樣的價位。

再比如,書法家魏啟後當選山東省書協主席時,作品的數量很多,但由於自己的控制,作品價格在其生前並沒有多大變化。他去世之後,作品價格飛速上漲,因此,不能簡單以為,書協領導的字都是在位時才值錢。

至於某某書畫協會會長、某某書畫院院長、作品被海外某王室收藏的名家,可謂遍地皆是。葉輝告訴記者,如果你讓上小學的孩子畫幅畫給英國王室寄去,人家出於禮貌,也可能“收藏”作品,並給你回一封信。如果被類似行為忽悠,錢打水漂就不奇怪了。

附加值是一個變數,而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是不變的。把握藝術的價值,對作者本人進行研究,這是書法收藏的基礎。從已經蓋棺定論的古代作品開始看,大量地看,每天看,這是理解書法的不二法門。

原始的書法市場

目前書法市場顯然不是一個規範的市場。

20世紀90年代因獲得書法展獎項而進入藝術市場的董國強,如今雖執掌著拍賣公司,卻沒有進行過一場當代書法的專場拍賣。不只是匡時,國內大拍賣行對於當代書法都避而遠之。

拍賣行自有拍賣行的苦衷,與當代繪畫相比,當代書法價格較低,一場拍賣下來很難賺回佣金,沒有拍賣行會做賠本買賣。在一級市場上,國內外優秀畫廊也很少簽約書法家,因為書法創作速度較快,很難控制數量。

沒了正常一二級市場的價格參照,進入書法市場中的不少人就走向了另一種標準,那就是以道聽途説的方式打聽書法界的官位,按照官位來買東西。

2008年書法領域出現的最具爭議性的事件之一,就是湖南省書法家協會向社會公佈會員潤例。這份潤例依據官位制定——從普通會員到省書協主席,潤例依次遞增,從300元/平方尺直到3000元/平方尺不等。作為行業“潛規則”,以官位定潤例雖不合理,但現實大致如此,大家心領神會,但公開向社會發佈,“潛規則”與公眾文化標準的背道而馳也就凸顯出來。

由於官位效應,書法家不遺餘力獲取更高書法界官位,就成為書法走向市場的最迷人捷徑。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書法愛好者認為自己的作品和名人水準相差無幾,價格也漲到一樣的水準,那幾乎毫無出路。如今,一位沒有特別影響力的普通書協會員的字,80至100元/平方尺就可以買到,甚至更低。所謂,“如果你的字很好,不一定能獲得市場的認可,然而,如果你一點名氣沒有,那麼就一定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

烏峰是山東省濟寧市書協秘書長,中國書協會員,2010年春節期間,他辦公室的禮品堆到了屋頂,“送給你禮品,然後求你給他寫幅字,這些求字的人寧願花3000元請你吃一頓飯,也不願意花300元買一幅字。”

作為書畫收藏大省中的三線城市,濟寧近於原始的書法市場狀態,反映了中國書法收藏最基礎的民間特徵。

與之相比,文章開始提到的王先生,則屬於較為成熟的網路賣家。王先生的主要操作特點,是用投資的眼光尋找有潛力但價格並不太高的書法家,到其家中集中買字,再放到網路店舖中銷售。至於書法家潛力的判斷,王先生一般依託于親耳從已成名的書法家口中得到的評論。財富滿足只是一方面,眼光的驗證帶給了王先生極大的滿足感。

對於一般購買者而言,比起在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等銷售書法的名店進行購買,在網上書法專賣店買字,既有淘寶的樂趣,價格又不會太貴,因此受到不少書法愛好者的青睞。如今的中國書法超市、琉璃廠線上、書法江湖等書法網路的存在,也培養出了大批網路書法賣家。他們會幾家店舖聯合起來買斷某位不知名的書法家,之後對其進行包裝、推廣,開展促銷等活動。

葉輝以劉彥湖的例子分析了這種網路運作的特點。“劉彥湖是一位典型的先被網上收藏家追捧,進而進入傳統畫廊的書法家。從2003年開始,網上畫廊老闆敏銳地發現了劉彥湖,並開始代理他的作品,當時的價格大約500元/平尺。儘管遭遇2006年的藝術品熊市,作品價格在其後的幾年中在低價徘徊,但劉彥湖作品的價格從2009年開始不斷上揚,並且逐步得到了傳統畫廊的接受。2010年,劉彥湖的潤格漲至3000元/平尺,目前是4000元/平尺,小字6000元/平尺。”

不過,網路書法店舖的門檻並不高,一年只要投個幾千元就可以成功開店。正如王先生告訴記者的,很多人連什麼是條幅和橫幅都分不清楚就開始賣字了。這種情況下,更多的網店不斷出現究竟是禍是福,令現有的賣家買家都頗感緊張。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