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品興起“份額化”投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28 08:49:00 | 文章來源: 理財週刊

團購,無疑是時下最為時髦的消費方式。但你有沒有想過哪一天藝術品也能夠“團購”呢?這並非天方夜譚,而是成為了現實。那麼,這種“份額化”的投資方式,其機遇與風險又是如何呢?

何謂“份額化”投資

全國第一份“楊培江藝術品資産包”;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去年12月也推出一份“黃鋼藝術品資産包”;而中國文化産權交易所也正加緊籌建;加上天津、鄭州文物藝術品産權交易所,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已呈星星之火之勢。

“份額化交易”,就是把藝術品的總價平均分成若干份,投資者可以像投資股票一樣通過交易所的電子交易平臺按份交易。這意味著即使是普通投資者也可以參與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藝術品投資。例如,一件書畫市場價格為2000萬元,把它分為2000萬份,若投資人以每份1元購買了5000份,當他以每份1.5元賣出全部份額時,不計佣金可以獲利2500元;如果價格下跌,他以每份0.5元賣出全部份額時就虧損2500元。

藝術品份額交易模式與股市類似,以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推出的藝術品份額化黃鋼産品——黃鋼藝術品資産包為例,其每份價格為10000元人民幣,發行額度為2500份,用於預定、購買藝術家黃鋼的綜合材料繪畫作品(每年40平方米,連續購買四年總量共160平方米)及市場運營經費與發行人的管理費。存續期為5年。發行後,份額化産品的掛牌交易單位為份額,初始定價為每份額10000元。投資者權益登記單位為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

據了解,在存續期結束前其具備四套清盤機制:份額持有人實物競價機制;特定人約定認購機制,特定人主要是指藏購者,是能起到市場示範效應的藏購者;將藝術品送往拍賣公司拍賣,目前已選定上海、北京、台灣、香港各一家著名拍賣公司;清盤完結預備機制,也就是無底價拍賣。

方式或多種多樣

相比份額化投資,古董圈內的合夥到拍賣市場上去購買藝術品已經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其實早在民國時期,靠人掌眼、合資購買某件“寶貝”的私募形式一直就沒斷過,在今天藝術品拍賣市場火爆的情況下,藝術品的合夥購買更是屢見不鮮。據説,在北京保利拍出4.368億元的《砥柱銘》的神秘買家並不是一人,而是幾個非常有實力的大財團合力購買的。目前合資購買的主要模式,是股東的資金集合起來,憑著其中成員的專業古玩知識,四處出擊,探得寶物之後徵求其他股東的意見,一致同意之後下手購買,購回的藏品按股東意願由其中一位股東掌管。

與民間合資購買藝術品的低調不同,國內一些商業銀行推出的藝術品投資計劃,讓投資者通過理財收益的方式來獲得藝術品投資的回報,其中最為著名的就要算是民生銀行推出的“藝術品投資計劃”基金産品。早在2007年就已經出現,當年8月民生銀行推出了“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是中國第一個對外公佈的藝術基金。雖然運作過程中遭遇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但兩年到期後的收益率還是達到了25.5%,對於銀行的理財産品來説,這已經是一個相當高的收益。2010年1月8日,民生銀行面向私人銀行客戶推出的“藝術品投資計劃2號”,1億元的産品提前一週結束募集。

藝術品基金的運作方式與房地産等基金類似,一般基金經理人負責募集資金,同時聘請專門的藝術品專家指導投資,通過多種藝術品類組合的投資,以達到最終實現收益的目的。也因此基金投資藝術品不像私人投資一樣會受到個人喜好的影響,基金主要考慮的是藏品的再出售價值。

其實藝術基金的方式在國際上早已證明了其成功。英國著名的鐵路養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的股東都不曉得該做些什麼投資,當初只懂買國債,後來有一個蘇富比公司前任高層人士加入,建議從1974年開始拿出約佔基金總額3%(約1億美元)的資金嘗試投資藝術品,他們每次都只買每場拍賣會最貴最好的一件,25年後,也就是1999年他們將購買的藝術品全部售出,獲得近3億美元的收入。

投資風險難控制

相比通過一己之力投資藝術品,“團購”藝術品在降低投資門檻的同時,也使得你依然能夠獲得豐厚的回報。特別是在目前藝術品拍賣市場進入“億元時代”之後,普通投資者更是很難有機會直接參與其中。因此,當一系列“團購”舉措出現的時候,確實引起了投資者的廣泛興趣,但其中的風險卻不容小覷,特別是相比大眾化的投資理財品種如股票、基金等,“團購”的風險更是難以控制。

2010年7月,中國首個基於“權益拆分”模式的資産包《深圳文化産權交易所1號藝術品資産包楊培江美術作品》在深圳文化産權交易所發售完成。最初以2000元一份發行的楊培江作品,目前已經漲到了3220多元,雖説半年漲幅可觀,但實際交易量並不大。這實際上就陷入到了一種流動性風險中,一旦市場出現波動,就會出現有價無市的情況,連續“跌停”或許不再是危言聳聽。

除了流動性的風險之外,這些産品本身的系統性風險也是非常大的。曾有業界人士提出,在某藝術品資産包産品推出之前,這位藝術家的拍賣價格出現了大幅上升,其中不排除人為操縱的因素,這為資産包的定價提供了依據。同時,也增加了投資的“泡沫”。即使是一些過世的著名畫家的“資産包”,也存在著一定的系統風險,特別是在其交易方式上,畢竟投資者最終兌現的是其市場價格,而這些畫家的市場價格都是要通過交易産生的,在現階段進行份額交易,實際上並沒有代表其真正的市場價格,其中的“泡沫”不容小覷。

從資本運作角度看,國內的藝術基金還很不成熟,真正要操作起來問題很多。規範的私募基金一般需要有第三方託管,通過銀行或者信託來做,第三方擔保實現起來就不容易。國內目前許多銀行推出的理財産品運作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年,而藝術品投資的平均週期是七年,如果能夠在兩年就獲得豐厚的回報,對於投資者來説,看到的只是賬面價值的增加,實際上並沒有真正了解其投資的是何種藝術品,這實際上等於將錢交給金融機構之後,自己沒有任何控制風險的渠道。

藝術品投資,一切皆有可能!從最初的個人與個人玩袖裏乾坤,到在文物商店中交易,又到拍賣場上角逐,如今通過交易所和銀行投資,藝術品的交易方式正在朝著多元化、更公開透明的方向發展。現在,無論你選擇何種産品,最為關鍵的還是首先了解它的運作方式,而不是僅僅看它的收益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