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文物藝術品份額化交易 天價藝術上演草根玩法

文物藝術品份額化交易 天價藝術上演草根玩法

時間: 2011-01-31 13:35:39 | 來源: 北京商報
收藏 >

藝術品收藏、拍賣歷來都是富人的遊戲。自1月26日起,天津文物藝術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天津文交所”)的首批藝術品份額正式上市交易,讓普通投資者也能花錢和大師的藝術品來一次“親密接觸”。然而,老百姓是否能夠真的玩轉藝術品呢?

首個交易日半小時漲停

“什麼?已經漲停了!”1月26日早上9時多,身在廈門的楊先生迫不及待地打開天津文物藝術品交易所的網上交易主頁,登錄系統以後,不禁發出驚嘆。

1月26日,作為全國首個直接面對大眾投資者的文物藝術品産權交易所——天津文物藝術品産權交易所首推的兩款藝術産品正式上市交易。從9時15分開始,短短半個小時之內,兩款“份額”化交易産品《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嘯萬里觸龍門》與《燕塞秋》的價格就從起始的每份1.2元飆升至每份2.16元,暴漲80%以上,迫使交易所按照“漲幅超過30%即停牌半個小時”的規定停牌,以穩定市場。但這依然阻擋不了投資者的交易熱情,經歷短暫的回落之後,行情再度拉升。天津文物藝術品産權交易所數據顯示,《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嘯萬里觸龍門》市值1218.1萬元,價格上漲103%,收盤價為每份2.03元,最高價為每份2.16元,最低價格為每份1.2元,換手率為62.03%,總成交量為37216手,成交額為730.84萬元。而《燕塞秋》市值955萬元,價格上漲91%,收盤價為每份1.91元,最高價為每份2.16元,最低價格為每份1.2元,換手率為72.50%,總成交量為36251手,總成交額680.64萬元。

“太火爆了,連我們自己都沒想到。”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穩定市場秩序,天津文交所首日即在官方網站上貼出風險提示,提醒投資者理性交易。

楊先生和周圍很多朋友都買了這兩種産品。楊先生這次總共投資了5.5萬元。“這是交易所規定的上限,要不然我還會多買點。”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不斷有朋友打電話過來向楊先生諮詢交易的事。“甚至有個朋友著急想看看情況,但是忘記網上系統的登錄密碼了,找我諮詢怎麼找回密碼,害得我緊張半天。”

全民“玩藝術”成為現實?

藝術品份額化交易首日成交火爆,讓市場普遍看好,尤其是對於大眾投資者來説,似乎看到了普通人也能玩藝術的曙光。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成為藝術品投資市場上又一種有效手段。在交易所相關負責人看來,儘管“藝術品份額化交易”這一概念提出已經很久,但很多投資者還是一知半解,為此他解釋道:“份額交易模式是指將份額標的物等額拆分,拆分後按份額享有的所有權公開上市交易的方式。文化藝術品按份額拆分後,通過交易所的電子交易平臺進行交易。”

舉例來説,假如一件藝術品價格為1000萬元,那麼就可以將它分成1000萬份,每份份額發行價格為1元;以1000份或1000份的整數倍進行申購,從而持有藝術品份額,投資人也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買賣藝術品份額。如果投資人以市場價格1元/份購買3000份,當投資人以市場價格1.5元/份賣出全部份額時,投資人可獲利1500元;當投資人以市場價格0.5元/份賣出全部份額時,投資人即虧損1500元(假設不計佣金)。

該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任何種類的藝術品都可以在交易所進行交易。此外,交易所對於市場參與者設定了標準,參與藝術品份額交易的投資人必須有兩年或兩年以上高風險投資領域的投資經驗。投資人還需要持有招商銀行一卡通金卡或金卡以上級別的銀行卡和網上個人銀行專業版方可註冊開戶。

“一旦這一模式運轉成熟,無疑將為投資市場帶來全新的模式,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大眾直接參與原來觸不可及的大師作品投資。”該負責人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也讓全民“玩藝術”成為了現實。

“草根”的投資邏輯

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帶來了美好的願景,但是在普通投資者心裏,到底如何盤算自己的小九九?楊先生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但也在各種投資領域摸爬滾打了數年。對於藝術品份額化交易,他有著自己的看法。

“實事求是地講,我現在對推出的這兩幅畫作沒有深入的了解,説得更坦白一點,我和很多朋友這次都抱著同樣的想法,那就是投機。”

楊先生解釋,當初自己偶然聽到天津文物藝術品交易所將面向大眾提供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消息。細心的他隨後就開始在網上蒐集資料,並做出了初步分析,那就是這種交易模式肯定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值得前期關注。

但對於自己這個普通的投資者來説,他更在意的思考角度則是:這種投資能否讓自己掙錢?“我查了很多的資料,然後也諮詢了很多的朋友,最後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楊先生向記者坦承,之所以此次如此熱捧這兩份産品,就在於他判斷,首先這是政府重點支援的項目,公信力很強;其次,這是交易所推出的首款産品,為了保持聲譽,交易所也會想盡辦法不讓自己的當頭炮打“啞”了。

“退一萬步,就算這次我全賠光了,也就幾萬塊錢。比起能獲得的風險收益,這點損失還是能夠承受的。”其實,和楊先生有著同樣想法的投資者佔了絕大多數。相比較于藝術品份額化概念所描寫的美好未來,實實在在的賺錢才是吸引一般投資者的關鍵因素。

“冷靜下來講,這個市場還是需要長期的投資來引導的。”楊先生向記者表示,投機是暫時的,但投資是長期的。這一市場以後值不值得自己長期去投資,就要看它日後的發展情況。“聽説未來交易所還要推出很多藝術品交易産品,那個時候我就要極為謹慎了,不會著急買賣,畢竟風險也加大了,一種理性的投資是需要我對市場去進一步研究和觀望的。”

藝術與投資的天平如何平衡

藝術品份額交易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讓大眾和大師有個親密的接觸。但是,金融化了的藝術品能否讓大眾在享受投資收益的同時,也領略到藝術的魅力呢?

“我肯定會去研究那些作品的。”楊先生向記者解釋,就算自己對某件藝術品並不感興趣,出於投資的考慮也會去了解這是哪個大師的作品,究竟有什麼藝術魅力,現在市場上表現如何。“開個玩笑説,人在錢的推動下,可是有無窮的動力。”楊先生笑著表示,但至於能否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就得因人而異了。

“就藝術本身來説,一旦和投資掛鉤,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是淡化了藝術的作用。”楊先生介紹,比如現在市場上齊白石的作品價格很堅挺,對於投資者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如果把他的作品放到産權交易所上市交易,就得看市場會具體如何反應。

“大家都知道齊白石的作品值錢,所以是不是都會一窩蜂地去買賣,導致泡沫?這是我們所擔心的。”楊先生還表示,“而且大師的作品普遍價格很高,打個比方,如果齊白石的作品價值1000萬元,但最後在市場上流通的總份額都超過1億元了,那我肯定會慎重,因為一來自己買不起,二來擔心熱炒,沒錢賺還説不定賠錢”。在他看來,反而一些具有市場潛力的非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他敢於嘗試,“風險小,而且一旦升值,投資回報就更為豐富”。

目前上海、深圳、天津均開發了不同形式的文物藝術品份額化産品。對於如何選擇投資場所,楊先生認為,能否異地操作、信譽、作品、服務都將成為他考慮的重點。“我曾經想過去深圳文交所買藝術品份額,但那邊必須要本人親自過去,而且程式繁瑣。天津則可以直接在網上註冊交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