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現當代油畫:60後藝術家堪比藍籌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25 16:44:10 | 文章來源: 投資者報

香港佳士得2010年的一場秋拍給中國現當代藝術品市場增色不少。

在佳士得中國二十世紀藝術專場拍賣中,趙無極的《18-2-72》以602萬港元成交,拔得頭籌,再加上藏家對《4-6-62》和《教堂風景》的熱衷,三幅作品共拍出了300多萬美元的價格。

此外,于2010年離世的華裔畫家丁雄泉也備受關注,《我是個守舊的女孩》以110萬港元成交,《鮮黃色的香蕉,鮮紅色的嘴唇》以80萬港元成交。藝術家作品的個人拍賣紀錄,從2006年的334萬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605萬美元。

顯然,現當代藝術已經逐漸被眾多藏家追逐。但是,很多人至今仍對現當代藝術存有疑惑,何為現當代,何為現當代藝術?

實際上,當代、現代和近代在時間上有著嚴格的區分:當代是從1949年10月1日至今;現代是從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到1949年10月1日;近代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

現當代藝術作品主要包括油畫、雕塑、裝置、影像四大類,其中油畫佔據70%以上的份額,也是近幾年上漲比較厲害的群體之一,二十世紀中國油畫自金融危機之後的低谷逐步回暖,目前仍有非常多的投資機會。

2010年均價上揚

與2000年至2009年十年的狀況相比,2010年現當代藝術品的成交均價,還是呈現出上升的態勢。

安涅絲藝術發展公司發佈的《2010年度現當代藝術研究報告》顯示,早在2000年,排名前三位的拍賣公司,成交價在1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作品數量僅為626件,均價為31.9萬元,而2010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015件和280.5萬元。

其中很明顯的特徵是千萬級作品數量呈現上升態勢。2010年,幾乎任何價格段成交的作品數量都多於2009年,接近2007年和2008年的水準。此外,300至400萬元人民幣價格段的作品大受歡迎,其成交數量超過之前的年份。更重要的是,1000至2000萬元人民幣的作品成交數量明顯增多,而且還出現諸如朱銘、毛旭輝、王沂東這類新面孔。

顯然,2010年現當代藝術市場已經走出2009年的低潮。從2010年春、秋兩大拍賣,更不難看出現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熱度。

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統計顯示,2010年春季,油畫及當代藝術市場份額有所提高,比上一季度上升1.38%,達到11.52%。

2010年春拍,在中國油畫市場中,早期油畫和寫實油畫受到藏家的追捧,徐悲鴻、林風眠、常玉、陳逸飛、吳冠中等油畫精品名作對此板塊市場行情起到了重要的鞏固和推動作用。

到了2010年秋拍,現當代藝術作品的價格少了些動力,其表現並未跟上市場整體的步伐。油畫及當代藝術在2010年秋拍雖然成交總額比上季度增加了6.16億元,達到29.35億元,成交比率也提高至72%,但其市場份額仍比上季度下降了3.63%,僅為7.89%。

從具體拍賣情況來看,早期油畫大師常玉的作品仍維持穩定,其作品《青花盆與菊》以4583.8萬元的高價,創造了常玉個人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

此外,寫實油畫板塊中的精品佳作也是藏家追捧的市場熱點,陳逸飛、王沂東、艾軒、冷軍等作品在2010年秋拍勢頭良好。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行情在2010年秋拍中比上季度略有好轉,但整體反彈力度較弱。雅昌“當代18熱門指數”中,近11 位藝術家價格指數處於上升趨勢。張曉剛、劉野、曾梵志、劉小東、蔡國強等知名藝術家的精品名作仍受到買家關注。

60後“藍籌股”

安涅絲藝術從兩個方面衡量出2010年最具衝力的藝術家,其一是2010年上拍作品的平均價相比2009年的增長幅度;其二,由於藝術家的每件作品,即便是同一藝術家同一時期的作品,價格也不盡相同,因此安涅絲藝術指數採取每平方米的平均價格為參照係,將2005年至2009年一共5年的作品平均價與2010年進行對比。

從“2010年相比之前五年(2005至2009年)每平方米價格漲幅排名”來看,第一名冷軍作品的漲幅達1183.6%,具有較為穩定的成長性。

冷軍的畫比較有特點,他喜歡用普通的畫筆,將顏料和思想混合,在畫布上汪洋肆意地展示出他對繪畫的理解。即使不懂油畫的人,站在冷軍作品的面前也能感覺到一種驚心動魄的力量。

這位採用複印技術的藝術家,在藝術追求上卻從來沒有複製過去。從最初的《大柿子》等靜物寫生,到《五角星》等超寫實主義作品,再到最後的《鋸子》等,他一直在不斷尋找新的臺階。 或許用“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來形容冷軍的畫再適合不過。

而劉小東的本著“寫實主義”的理念,使其畫作不斷刷新著拍賣紀錄。著名詩人艾青之子艾未未對劉小東的作品評價道:“呈現出一個國家的傷口和一個藝術家無言的立場。”的確,劉小東對於時代變遷的陣痛如此敏感,拋卻形式的浮華與宏大的敘事,將個體的真實與時代的荒謬緊密銜接,每一個普通人物在他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形成對生命的深刻凝視。

觀察近來熱門的藝術家可以發現,大多數出生於60年代,劉大鴻出生於1962年,冷軍、方力鈞、劉小東出生於1963年,曾梵志、李貴君出生於1964年,忻海洲出生於1966年。

可見,6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已經逐漸成長為現當代藝術中的“藍籌股”。

收藏代表作為上

藝術收藏曾經是一種非常小眾的行為,而今由於亞洲的現當代藝術被全球看好,再加上海外藏家的推波助瀾,中國藏家也亦步亦趨。隨著2010年股市低迷,以及政策對樓市的調控,藝術市場出現反彈跡象。

如果將時間倒退至2001年,呈現出來的則是另一番景象,那時大量海外上世紀初期的作品殺回中國,這個回馬槍可算是古玩回國潮流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在2005年,現當代藝術又出現一輪較大升勢,這輪升勢一直持續到2008年,似乎可以説是大膽的“熱錢”瞄上了現當代藝術市場,並豪賭了一把。

可惜,金融危機給現當代藝術市場來了個“下馬威”。AMRC藝術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馬學東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當代藝術品價格經過金融危機那一輪下跌之後,目前算得上是一個比較理性的市場,而不像從前那樣,不管知名或者不知名藝術家的作品都能炒到很高的價位。

實際上,投資現當代藝術的門檻並沒有古董那麼高,馬學東認為,只要是去正規的畫廊、拍賣場或者博覽會購買,一般不會買到贗品,因為這些藝術品容易找到當事人進行核實。

對於收藏渠道,藏家則持有不同的觀點。鄭州一位從事業餘收藏30餘年的資深藏家陳先生告訴記者:“不少名家的作品泡沫不小,與其高價買入他們的作品,還不如在中央美院尋找有潛力的年輕畫家,未來的增值空間或許更大。”

不管從何種渠道購買作品,也不管購買的是頂級藝術家還是二線藝術家的作品,收藏代表作永遠不會錯,畢竟代表作不容易被市場等外在因素影響價格。

不過,在泰瑞藝術基金看來,海派一流藝術家的作品沒有京派三流畫家的價格高,這充分説明我國藝術品市場仍處在初級階段,藏家的群體不夠多,藏家的鑒賞水準也有待提高。

此外,由於這個市場的監督機制及變現能力較弱,投資藝術品應該以藝術收藏為初衷,抱著長期持有的心態。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