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香港當代藝術市場有多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11 11:45:10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林雅軒的部落格

        文/蘇珊·摩爾

北京可能是中國最具文化活力的城市,但香港、廣州和深圳正崛起為華南地區的明星。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被普遍視為中國最重要的藝術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認定深圳——中國最富裕的城市——為世界上16個“創意城市”之一;而香港則以各種引人注目的節慶和創意活動來提升其文化氛圍。

去年,香港政府批准了216億港元(約合27億美元)的預算,用於將西九龍一處40公頃的荒地開發為文化區,建設博物館、展覽場地和表演藝術場地等。如果這股力量被運用正確的話,該項目有可能使香港在全球藝術版圖上牢牢佔據一席之地。

它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藝術市場了。蘇富比拍賣行(Sotheby's)從1973年開始在那裏舉辦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佳士得(Christie's)在1986年跟進。雖然藝術品交易後來在北京和上海也繁榮起來,但香港保持了自由港的地位,對藝術品的進出口不徵收關稅,從而保證了它在中國市場的最大份額——45%。最重要的是,這個市場已成長為世界第三大,估計2007年的年銷售額為38億美元。2003至2007年間,香港當代藝術市場的交易額增長超過200倍。

去年的另一項重要活動,乃是香港舉辦了第一屆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現當代藝術博覽會——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 08)。該展覽獲得了令人意外的成功,吸引大約兩萬名觀眾,成交金額達到2000萬美元。最重要的是,它已被證明是引發足夠數量的拍賣、畫廊展覽和藝術辯論的催化劑,這些已圍繞今年的活動如雨後春筍般呈現出來。本地區的六家拍賣行(來自日本、新加坡、漢城和台北等)都在舉辦配合此次展覽的各種銷售活動,一些拍賣行屬於首次進入香港市場。首爾拍賣行(Seoul Auction) 在5月15日舉辦了成交額達1000萬美元的拍賣會,其拍賣物品中,從備受尊崇的中國大師常玉的作品,到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維納斯”(Venus)和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蝴蝶作品。看起來,亞洲以及西方國家的藝術品交易似乎正在開發香港作為一個強大的區域藝術市場中心的潛力。

當然,今年有一個更強大的畫廊和藝術家的國際陣容。在來自24個國家的115家經銷商中,著名的新來者包括:東京的兩個當代藝術經銷商——小山登美夫畫廊(Tomio Koyama)和SCAI The Bathhouse美術館;來自倫敦的重量級裏森畫廊(Lisson Gallery)和White Cube畫廊,以及國際大型經銷商高古軒(Gagosian)。據高古軒的尼可•斯繆諾維奇(Nick Simunovic)介紹,該畫廊還打算在找到“合適的空間、合適的地點、合適的價格”時,在香港開一個展廳。另一位參展商,來自倫敦的本•布朗美術館(Ben Brown Fine Arts)已預定在秋天在香港開始一個展廳。

去年的展覽似乎是一次非常具有香港而非中國特色的活動,但今年重點將發生變化。“我們希望加大這一展覽對中國內地的關注,並將目標對準內地市場,”香港國際藝術展總監馬格努斯•倫弗魯解釋説。“通過媒體合作,並與私人收藏家和機構聯手,我們已經做到了這一點。”更多內地畫廊也加入進來,包括國際級的常青畫廊(Galleria Continua),麥勒畫廊(Galerie Urs Meile),Boers-Li畫廊和香格納畫廊(ShanghART)。

吸引東西方交易商前來的,並非是這裡仍相對較少的當代藝術品收藏家,而是整個地區仍在不斷增長的財富的巨大潛力。亞太地區擁有全世界約百分之二十的高凈值個人,其中産階級的數量正在迅速上升。到2020年,這個中等收入群體中,預計單是中國就將至少有6億人。它已經給文化體驗和藝術與設計對象的需求帶來顯著增加。

政府已表達出鼓勵這種文化經濟並刺激創意産業的慾望,尤其是要強化其既定目標:到2020年成為創新型國家。“中國製造”將被“中國創造”取代。馬格努斯•倫弗魯説:“亞洲將在我們所有人的生活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藝術品交易市場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正在採取長遠的眼光看待,但要在這裡建設一個強大的當代藝術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教育。”

教育正是總部設在香港的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n Art Archive)的一項使命,這個充滿活力的文獻庫是一個當代亞洲藝術的研究中心。在去年的香港國際藝術展覽期間,該組織運作了一個教育項目,並舉辦了一次國際會議,啟動了有關西九龍文化區方案的性質和作用的公開討論。今年,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幕後會話”系列繼續圍繞博物館項目展開討論。

在5月15日的09年香港國際藝術展期間,總部設在倫敦的全球知識和文化討論論壇Intelligence Squared也舉辦了它在亞洲的首屆討論活動。此次討論的主題是“發現者,不是持有者!文化寶藏屬於他們的原籍國”。在當前有關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藏品中從中國搶劫而來的青銅器被拍賣的爭論持續發酵之時,這一主題特別引人注目。此次展覽中令人感興趣的內容有很多,令人大飽眼福,參展作品來自眾多藝術家: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賈科梅蒂(Giacometti)、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蔡國強(Cai Guo-Qiang)、吉提希•卡拉特(Jitish Kallat)、阿尼什•卡普爾(Anish Kapoor)、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格哈德•裏克特(Gerhard Richter)和艾未未(Ai Weiwei)等。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