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大牌相比,近日,廈門的拍賣行保持了一貫的“小家碧玉”。不過規模小,前來捧場的人卻不少,不少熱衷理財的家庭主婦更是拽著一家老小,奔波在各大拍賣現場。從各拍賣行的成交情況來看,成交率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一倍。
巾幗不讓鬚眉
早在一個月前,熱衷理財的吳女士就在關注本地的一些藝術品拍賣資訊。在上週日廈門定佳拍賣行舉行的藝術品拍賣會上,吳女士就收穫了5件字畫,每件就在300元—500元。
本報此前曾報道,近段時間廈門本地拍賣行競相推出“百元拍品”。廈門定佳拍賣行上週日舉行的拍賣會上,273件字畫藏品中,60%的拍品起拍價定在 200元。廈門伯雅畫廊11月21日舉行的拍賣會,近一半拍品定價也在500元左右。從最後的成交來看,定佳拍賣的成交量高達80%,伯雅畫廊的成交率也 達到70%,“比去年同期高了近一倍。”
有趣的是,往年出現在拍賣現場的,大多以男性居多。從最近幾次的情況來看,女性“出 場”的頻率大大提高。不少愛理財的家庭主婦還拉著全家老小一起來參拍。廈門定佳拍賣行總經理廖紅燕談及此事忍不住笑:“在拍賣現場,一個小男孩子在家人的提示下頻頻舉牌,堪稱是全場年紀最小的競拍者。”
“平時炒點小股,現在也開始關注藝術品拍賣,理財嘛。”一位家住在輪渡附近的女士是和丈夫一塊來的。她還為了是否追拍一件藏品和丈夫起了爭執。最後,在這位女士的堅持下,該藏品最終以超過3000元的價格,被其收入囊中。
冷門藏品受熱捧
從這幾場拍賣會來看,起拍價定位200元—500元的藏品最受寵,有的成交率高達95%,不少拍品還出現了你追我趕的“瘋狂”局面:畫家雀護的《山水》,起拍價為200元,經過十幾回合的競價,最後落槌價竟達到1600元。
此外,往年廈門拍賣市場對超出5000元的拍品興趣很低,但此次這些高價的“冷門”拍品成交率大舉躍升。張曉寒一幅作品從4000元拍到了8000元, 宋省予的一幅作品則從12000元拍到了16000元。此前在廈門市場上一度遭冷遇的詔安畫作,此番也異軍突起,受到追捧。
據悉,在通脹預期下,越來越多市民願意將部分閒散資金投入藝術品收藏,以期保值增值。“這些字畫起拍價不高,拍起來就像買大白菜一樣。”一位女士笑著告訴記 者,今後廈門有類似的拍賣會,她還會繼續參加。而據廖紅燕透露,當天拍賣會一位不願具名的泉州商家,一人拍走的藏品金額達十幾萬,佔拍賣會總金額的 30%。
這幾場拍賣會的繁榮,也讓不少業內人士發出感慨:對藝術品拍賣一貫“後知後覺”的廈門人,終於開始覺醒了。與此同時, 更多資本開始進入本地藝術品拍賣市場,推動其發展。伯雅畫廊總經理劉裕平説,廈門的拍賣市場亟待找到並鞏固自己的定位,與外地做好差異化經營,才有機會繼 續壯大。 |